□ 文/劉榮躍
曾因《老人與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著名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寫過很多長篇小說和中短篇小說。國內已出版的不少中短篇小說選本,所收入的篇章大同小異。然而筆者發(fā)現,有部分非常優(yōu)秀的小說似乎被忽略了,這篇《一個非洲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至少我手頭的幾個版本中都沒有收錄它。這樣好的小說怎么能不呈現給廣大讀者呢?優(yōu)秀的作品總是應該讓更多的人去欣賞品味才好。于是我決定把它翻譯出來,讓讀者進一步走進這位大家的文學世界。筆者相信作品一定不會讓讀者失望的!
這是怎樣的一篇小說?原來,在非洲的森林里,有一個男孩發(fā)現了一只大象,他無意識地把它的蹤跡告訴了父親和好朋友朱馬,并因此造成了男孩意想不到的悲劇——貪婪的大人們?yōu)榈玫较笱?,極力去追蹤它,無情地把它殺死了!這讓男孩感到非常后悔和憤怒。故事就這么簡單,但是卻描寫得令人震撼,耐人尋味。海明威寫了不少短篇小說,但并非都像《老人與海》和本篇作品等這么精彩耐讀。所以,我為有幸“發(fā)現”它、翻譯它感到十分高興。能讓讀者讀到這樣一篇優(yōu)秀的小說,欣賞到作者特有的創(chuàng)作魅力,不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嗎?
小說中有不少細節(jié)頗能打動人,我覺得這也是作品的高妙之處。海明威要表達什么思想通常是不直說的,讓讀者自己從字里行間去體會、玩味。一個個細節(jié)吸引著你,讓你不能不佩服作者的用心。比如大象被打中快要死去的時候,那情景多么令人難忘,讓人動容!——
“可它還沒有死,只是倒在那里無法動彈,肩頭受了傷。它一動不動,但眼里有生氣,它看著大衛(wèi)。它長著長長的眼睫毛,那目光是大衛(wèi)見過的最有生氣的。”
“它只是顯得憂傷,就像我感到的一樣。它在自己死亡的這天見到了老朋友。”
人為什么要那樣對待可憐的大象呢?不就是為了得到象牙嗎?大象因為自己的象牙而遭受悲慘的命運!然而人們卻說大象是兇手,究竟誰才是真正的兇手?不言而喻。請看如下對話多么富有意味:
“你明白它是個兇手,戴維?!备赣H說,“朱馬說誰也不知道它害死了多少人。”
“他們都極力要殺死它,不是嗎?”大衛(wèi)說。
“自然,”他父親說,“因為它有一對象牙?!?/p>
“那它怎么會是兇手呢?”
這無疑把大人給問住了,真是意味深長!最后,男孩喜歡的大象被貪婪的人們殺死了,他無可奈何,便做出了一個意外的舉動(好的小說總有不少既是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節(jié)):
“象牙上面粘著已干結的血,他用拇指指甲刮掉一些,就像刮掉干了的封蠟一樣,然后把它裝進自己襯衣的口袋里。除了開始意識到孤獨外,這是他從大象身上弄到的唯一東西?!?/p>
多么可悲!把一點點大象身上的血跡留下作為紀念,那些無情殺死大象的人不感到害臊可恥嗎?但人們并非能認識到這點,反而把打死大象的人視為“英雄”。他們?yōu)榱藨c?!皠倮保白谀莾汉戎【?,同時大鼓響起來,人們在恩戈麥鼓的伴奏下跳起了舞蹈”。多么具有諷刺意味!因為這個“非洲的故事”,男孩對人們失去了信任,于是他決定“再也不要告訴任何人任何事了”。曾經是他最好朋友的朱馬由于那樣對待大象,再也不受他喜歡……
由此看出,一篇小說是否寫得好,是否吸引人,細節(jié)描寫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上面舉出了幾個讓作為譯者的我感動的地方,而讀者也可從中去感悟自己發(fā)現的精彩之處——因為“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優(yōu)秀作品的魅力必然是多樣性的。好了,拙文僅作拋磚引玉,供讀者參考,不妨走進這篇難得的佳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