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衛(wèi)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合肥 230022)
文字“機寫”,僅從打字上說,英文電腦智能打字與機械打字機打字沒有什么區(qū)別,都是在那26個字母鍵盤上敲擊,英文進入電腦智能打字時代沒有什么技術(shù)進步可言。而中文打字,從中文機械打字機到電腦打字,技術(shù)上卻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革。電腦打漢字,從此不需要在有著幾千個漢字字盤上尋找需要打的單個漢字。智能“機寫”,為漢字贏得了新機遇,有著極其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
第一,智能“機寫”讓漢字書寫效率由落后到超越的重大轉(zhuǎn)變。
我們以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的中文版和其《中國日報》的英文版為例,全文共用21 128個漢字;共用91 936個英文字母。如用手寫,漢字每字平均按9.8畫計算,21 128個漢字手寫共需要寫207 054.4畫;91 936個英文字母,每個字母平均按1.2畫計算(英文小寫,其中“f、i、j、t、x”5個字母為2畫,其余都是1畫,平均每個字母的筆畫數(shù)不足1.2畫),手寫共需要寫110 323.2畫。手寫漢字是英文手寫的1.8倍?!墩ぷ鲌蟾妗酚糜⑽妮斎肴幕蛴脻h語拼音輸入漢字全文,用電腦里“字數(shù)統(tǒng)計”進行統(tǒng)計,英文共用91 936個字符(不計空格),而拼音只用55 042個字符(不計空格),拼音輸入漢字全文不到英文輸入全文的6成。(用搜狗拼音輸入法,按詞語為輸入單位進行輸入。英文單詞間需要擊打空格鍵,漢字搜狗拼音輸入法輸入漢字詞語時,也要擊打空格鍵或詞語待輸入序號鍵才能將詞語輸入進文檔中,故中英文輸入都不計空格鍵使用數(shù)。)這一漢字書寫效率的反轉(zhuǎn),真可謂是事倍功半到事半功倍的反轉(zhuǎn)。這為漢語漢字在世界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第二,漢字智能“機寫”以后,漢字“機寫”不再是專業(yè)打字人員的專利,漢字書寫得到極大普及,人人都能“機寫”,童叟無欺。
目前社會上的智能“機寫”實際就是明證。眼下,仍在用手握筆寫漢字的人群中,除了書法家及其書法愛好者外,只有在校學生了。在校學生中,他們除了完成作業(yè)和參加考試用手握筆寫漢字之外,業(yè)余生活也不用手握筆寫漢字。疫情期間,成人居家辦公,學生網(wǎng)上聽課。學生作業(yè)手書多改為“機答”。手機的廣泛運用,將隨時隨地手書的便條都改成了輕松的“指點”。送快遞送外賣的小哥給客戶的留言,沒有一條是手書,全都是“指點”。隨著手機短信、電子郵件、微信群等電子數(shù)據(jù)成為法院審案事實證據(jù)之后,交易中出現(xiàn)的借條、收條等也可不再手寫,日常生活完全可以做到不用拿筆。
第三,漢字智能“機寫”以后,漢字能夠如同拼音文字一樣,只要會讀就會寫(“機寫”),徹底解決了漢語文教學難的重大問題。
人們都說漢語文教學難,還被聯(lián)合國評為十大難學語言之首。其實,漢語文教學難,只是書寫(手寫)難,其他都不難。漢語的語音是具有音樂性的語音,當然不難學;漢語的語法簡潔,詞法與句法基本一致,掌握了詞法,就基本掌握了句法,當然也不難學;漢字難寫但并不難認,“光從認字來說,漢字也并不見得難到哪里去。繁體字的‘龜’和‘鑿’兩個字,筆畫多,結(jié)構(gòu)十分復雜,可是因為特點鮮明,并不難認?!敝灰R字得法,成人認漢字,更加容易。這已被20世紀50年代初的全國掃盲運動實踐證實。那時,祁建華創(chuàng)造的“速成識字法”識字效果突出,“1951年,西南軍區(qū)在12 675名干部、戰(zhàn)士中試行,一般只要15天時間,能識字1500個以上,能讀部隊小學課本三冊,能寫短稿?!?/p>
在手寫時代,識讀漢字有一套語音系統(tǒng),書寫漢字另搞一套筆畫系統(tǒng)(楷書)。漢字智能“機寫”以后,用拼音輸入法進行漢字“機寫”,只要掌握了漢語拼音中的23個聲母和24個韻母,也就能做到會讀就會寫(“機寫”)。漢語拼音不僅成為識讀漢字、學習普通話的重要工具,也是書寫漢字的重要工具。識讀漢字和書寫漢字所用符號系統(tǒng)都是漢語拼音字母,讀寫思維一致,會讀就會寫,漢字書寫(“機寫”)教學幾乎成為可以忽略不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為漢語啟蒙學習節(jié)約了大量時間。
漢語文應用“機寫”(書法教學除外)取代手寫教學以后,減輕了兒童沉重的學習負擔,保護了兒童正在發(fā)育的眼睛。
“機寫”既是作為母語的漢語文應用和啟蒙的一次徹底解放,也是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文應用和啟蒙的一次徹底解放。我們知道,所有拼音文字學習,不論哪個國家的人們在掌握了幾十個字母書寫技能之后,學習者不論是母語學習或者是第二語言文字學習,只要會讀,一般就一定會寫,不論手寫或“機寫”都是如此。他們學習語言文字已經(jīng)形成固有思維定式——會讀就會寫。他們在學習漢語時,也希望會讀就會寫。漢字手寫難,往往成為漢語文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生源大量流失的主因。智能“機寫”以后,必將大大促進漢語文在全世界的學習和應用。
漢字曾經(jīng)輝煌,它不僅記錄了漢語,還成為其他民族學習的語言文字,“形成東亞的‘同文時代’?!焙髞碛殖蔀槠渌麌矣涗洷久褡逭Z言的文字符號,形成漢字文化圈。在全球化的今天,全世界人們掀起了學習第二語言的熱潮。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取得的新成就,世界形成了漢語熱。只要不再難寫、不再難教,漢字漢語必將出現(xiàn)全球傳播的更大輝煌。
第四,漢字智能“機寫”以后,字形將會長期穩(wěn)定,用字也將進一步規(guī)范。
漢字從甲骨文發(fā)展到今天的楷書,字形字體都發(fā)生了較大變化。手寫是漢字字形字體不斷變化的主因。由此造成在同一時期,出現(xiàn)兩種字體并存的局面。“秦時確立小篆為規(guī)范文字時,允許民間的隸書存在;漢時隸書通行,又允許楷書的存在;魏晉以降楷書通行,允許草書,特別是行書的存在?!痹谕蛔煮w中,同一個漢字,又有不同的形體。戰(zhàn)國時期,有秦文字和六國文字之不同?,F(xiàn)在,海峽兩岸用的楷書字體也存在繁簡之別;在臺灣地區(qū)內(nèi)部還存在著手寫行書與印刷宋體的繁簡之別。人們認字不怕字形繁復,手寫卻追求字形簡省。繁簡博弈,漢字在識與寫的問題上,總是識讓位于寫,繁讓位于簡。從毛筆書寫漢字算起,就經(jīng)歷了三次字體轉(zhuǎn)變的重大變化。小篆易識難寫,隸書易寫難識,小篆讓位于隸書;楷書易寫,隸書再讓位于楷書;行書易寫,楷書再讓位于行書。在字形理據(jù)上也是這樣,有理據(jù)的字形,往往讓位于容易寫的無理據(jù)字形。例如“雧”字,三只鳥在木上,表示群鳥在樹上聚集意思。后來省作“集”,一只鳥在樹上很難表示群鳥聚集意思。但是,為了節(jié)約書寫時間,后世人們選擇“集”而不選擇“雧”。有理據(jù)讓位于無理據(jù)。如果換成“機寫”,如拼音輸入法,“雧”“集”其擊鍵數(shù)相同,輸入速度都一樣,不存在易識的讓位于易寫的問題,也不存在有理據(jù)讓位于無理據(jù)的問題,只存在規(guī)范確定的問題。
智能“機寫”還能夠杜絕字形寫錯的問題。如“集”上面的“隹”旁,“機寫”絕不會寫成形近的“佳”旁,因為電腦、手機的字符集里沒有用“佳”與“木”所組成的字。“機寫”可以保持漢字字形長期穩(wěn)定,“機寫”以后人們絕不會再提漢字簡化新方案。
智能“機寫”還可以杜絕“寫白字”,即杜絕用錯字。例如“思維”,手寫有人寫作“思惟”,《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確定用“思維”,還有人手寫誤把“維”字寫成“唯”字作“思唯”,而“機寫”,用規(guī)范的拼音輸入法智能連續(xù)擊打“siwei”鍵,只會出現(xiàn)“思維”一個待鍵入字樣,不可能出現(xiàn)“思惟”“思唯”待鍵入字樣,也就杜絕了白字的“思唯”和不規(guī)范的“思惟”等問題。同樣,“唯物論”,“機寫”不會錯誤寫成“惟物論”或“維物論”。從此不再出現(xiàn)“白字先生”,用字將更加規(guī)范。
第五,將徹底消除世界對漢字漢語的偏見。
按照西方人的語言文字觀,語言文字有所謂先進落后之別。他們把漢字看成是落后的文字,把漢語看成是落后的語言。在西方人看來,世界所有文字都必須進化到拼音文字才算是成熟文字,否則便是所謂不成熟文字,落后文字。漢語漢字本來的優(yōu)點,卻被說成是缺點。漢語不需要詞形變化形態(tài),卻被說成“缺乏詞形變化形態(tài)”;不需要構(gòu)詞形態(tài),卻被說成“缺乏構(gòu)詞形態(tài)”。這些對漢字漢語的偏見都是建立在所謂漢字難認難寫的事實基礎上。漢字難認本來就不是事實,古人通過韻文識字,早已輕松解決。一本《三字經(jīng)》《百家姓》,能背誦,就能認識其中的漢字。漢字手寫確實很難,但文字進入“機寫”,漢字難寫已成過去。從此,世界對漢字漢語的偏見,便沒有了事實依據(jù),必將煙消云散。
目前,漢字應用層面書寫在社會上已經(jīng)獲得了解放,但其寫字教學,無論在母語教學上或者是在第二語言教學上,卻沒有絲毫松動和懈怠的跡象,仍在一筆一畫地認真教,認真學。小學語文教學研究也還在認真探討如何提高寫字(手寫)教學效率問題。今天,筆者特放膽提出漢字手寫教學改為“機寫”教學,取消漢字應用層面手寫啟蒙教學整個環(huán)節(jié)的建議。筆者前幾年就萌生了這個建議,只是那時怕“離經(jīng)叛道”太遠,僅僅提出“取消小學用鉛筆寫字”問題。
這里所說的取消漢字應用層面手寫啟蒙教學,不包括書法的啟蒙教學。漢字書寫有兩個層面,一是漢字應用層面,二是漢字書法層面。在應用層面上,書寫漢字是為了信息交流,著力點側(cè)重在文字的意義表達上;在書法層面上,書寫漢字則是漢字的藝術(shù)表現(xiàn),著力點在漢字自身書寫藝術(shù)上。
漢字書法是“中國書法藝術(shù)和繪畫藝術(shù),在筆墨精神上,乃同源、同核、同理、同法。”書畫同源,書法本來是文字書寫的藝術(shù),兼具應用性文字書寫功能。在“機寫”取代筆寫的今天,應把書法作為小學的藝術(shù)類主要必修課程,在小學四年級至六年級開設,不妨每周開兩節(jié)課。書法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藝術(shù)修養(yǎng),還可以養(yǎng)成凝神靜氣、不急不躁的優(yōu)良品質(zhì)和做事認真細致的耐心精神。當然,在取消漢字應用層面的手寫教學后,學習書法,也可以解決偶爾手寫漢字的應急之需,包括個人手寫簽名等。漢字書法啟蒙教育不僅不能取消,而且應該加強。
漢字手寫教學改為“機寫”教學,學生不再手持硬筆寫漢字,首先需要考試答題由卷面手寫答題改為“機答”。這不僅是中考(初中升高中考試)需要改為“機答”,高考也需要改為“機答”,乃至所有關(guān)于人事考核選拔等方面的所有考試都需要改為“機答”。也不僅僅是某一地區(qū)手寫答題改為“機答”問題,而是全國一盤棋,都要同時實行“機答”問題。
改手寫答題為“機答”,可能存在許多技術(shù)性問題,需要教學試驗,但這些需要解決的技術(shù)性問題,不難克服。這些困難不會比漢字當初進入電腦、漢字電腦輸出的技術(shù)難度大。
漢字手寫改為“機答”的技術(shù)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摸索。由于小學升初中是免試入學,這就為正式面臨大型考試“機答”時間從小學一年級推遲到初中畢業(yè)之時。就是說,即使現(xiàn)在就推行漢字手寫教學改為“機寫”教學,也要等到九年后,即2030年才面臨正式考試“機答”問題。至于考試“機答”如何操作、如何閱卷、如何防止作弊等都有著10年乃至更多時間的摸索和試驗機會,不會存在技術(shù)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同時,還應看到,電子產(chǎn)品一兩年就會升級一代,即使現(xiàn)在技術(shù)解決不了,10年后也會輕松解決。
有人可能擔心,漢字手寫改為“機答”,學生接觸手機玩游戲怎么辦?這可以專為學生的平時作業(yè)“機答”或考試“機答”設置一個專門電子產(chǎn)品,排除玩游戲功能即可。
“機答”面臨的技術(shù)問題不難解決,問題在于試行或?qū)嵭锌荚嚒皺C答”的范圍,不可能是某一個班、某一個年級,某一個學校,而是一個省市自治區(qū)同時試行;或者全國同時統(tǒng)一實行。無論實行或試行考試“機答”,都必須與省市的中考、高考統(tǒng)一錄取的范圍相一致,否則將會造成不公平。不能想象讓沒有經(jīng)過手寫答題訓練的考生與經(jīng)過多年手寫答題訓練的考生同堂參加手寫答題考試。漢字手寫教學改為“機寫”教學,牽一發(fā)動全身,不是簡單的教學改革問題,而是涉及學生升學、就業(yè)等方方面面問題,需要國家層面決策。國家應從漢字“機寫”完全走出了漢字手寫難、漢字手寫教學難的困境方面,應從漢字從此成為易學易用的文字出發(fā)作出利國利民的決策。
時至今日,因漢字難寫,加上西方語言文字及其教學理論影響,漢語文啟蒙教學仍存在“老、大、難”問題。長期處于“費時多、收效微、負擔重”狀態(tài)。漢字手寫教學改為智能“機寫”教學后,學生解放了,漢語啟蒙教學也解放了。漢語啟蒙教學可以揚長避短,避開寫字難的缺點,依據(jù)漢語的特點和優(yōu)勢來開展教學,把漢語文啟蒙教學辦成一個易學樂學的教學。現(xiàn)就如何充分利用漢語文特點和優(yōu)勢開展?jié)h語文啟蒙教學提幾點建議。
漢語是具有音樂美的語言。高等學校文科教材《現(xiàn)代漢語》做了很好的概括:漢語語音“由于噪音成分比例小,樂音較多,輔音元音相間,音節(jié)分明洪亮,加上聲調(diào)的抑揚頓挫,形成漢語音樂性的特殊風格?!本哂幸魳访赖臐h語,說話如同唱歌,成就了中國詩歌大國地位。具有樂音的漢語詩歌就能押韻,“西洋詩不押韻是普遍的現(xiàn)象”。押韻詩更加強化和彰顯了漢語的音樂美。旋律是音樂的基本要素。漢語詩歌要得到音樂的旋律,首先就是要凸顯強化漢語的韻母(韻母是元音或含有元音,元音即樂音),以此來得到音樂的旋律。旋律講究相同樂音反復。漢語詩押韻的本質(zhì)是同一韻母的反復。所謂押韻,是漢語詩詞歌賦的各個句子在其同一位置出現(xiàn)韻母相同的字,形成同一韻母反復,以便誦讀起來聲韻和諧。韻母相同的字常用于偶句句尾。一首詩,至少要在同一位置(一般在句尾)反復出現(xiàn)兩個韻母相同的字才能產(chǎn)生音樂旋律的效果。漢語詩歌中用至少反復出現(xiàn)兩個韻母相同的字來形成音樂旋律效果,我們姑且稱其為“漢語詩的韻律”。
漢語詩的韻律,震撼人心,難以忘懷。韓少功一次在清華大學文學院演講,介紹了朦朧詩人多多在英國倫敦經(jīng)歷的一件事:多多“曾經(jīng)在英國倫敦圖書館朗誦詩,一位老先生不懂中文,但聽得非常激動,事后對他說,沒想到世界上有這么美妙的語言。這位老先生是被漢語的聲調(diào)變化迷住了,覺得漢語的抑揚頓挫簡直就是音樂?!睉撜f是漢語的音樂性,包括聲調(diào)的抑揚頓挫迷住了這位老先生。
詩歌,不僅強化了漢語的音樂美,也大大增強了人們的記憶效果。背誦整齊的詩句,終生不忘,于是,韻文認字成為亙古不變的鐵律。近三千年來傳統(tǒng)啟蒙教育都是以詩歌形式進行啟蒙教學的。或者直接以詩歌作為啟蒙讀本,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以《詩經(jīng)》為啟蒙教學課本,后世延續(xù)不斷,形成所謂“詩教”?;蛘邔iT編寫適合兒童的韻文啟蒙讀本,歷代樂此不疲。西周有《史籀篇》(《辭?!罚菏肤ζ霸瓡蟾啪幊伤难皂嵳Z以教學童識字。”),秦時有《倉頡篇》,西漢有《急就篇》,南北朝有《千字文》,宋代有《三字經(jīng)》《百家姓》,等等?,F(xiàn)在,《千字文》《三字經(jīng)》《百家姓》仍然是暢銷書。
古代童詩、《三字經(jīng)》,今天白話兒歌等韻語認字教材,已被歷來認字教學實踐證明,可以加快認字,加強認字。尤其是兒歌,只有不涉及手寫漢字,還可以用它來提前認字教學,至少認字教學可以從幼兒大班開始。
我曾自編一首兒歌《袋鼠媽》讓3歲半的小孫女閱讀背誦:
袋鼠媽,好慈愛,
肚皮長個肉口袋。
肉口袋,肉口袋,
不裝米,不裝菜,
只裝兒女小乖乖。
小乖乖,小乖乖,
袋里睡覺又喝奶,
愉快愉快真愉快。
我先指讀三遍,再指著讓她讀三遍,然后要求她背誦,她便能夠背誦。最后我說出詞匯,如“袋鼠”“媽”“好”“慈愛”等,讓她跟著指認漢字,她都能正確指認出來。
用拼音輸入法進行漢字“機寫”,讀與寫思維一致,所使用工具一致,都是漢語拼音字母,會讀就會寫。我們在學習漢語拼音時,就直接與漢字的認讀與書寫結(jié)合起來。用拼音識讀漢字,用拼音輸入法輸入漢字,“機寫”教學幾乎成為一個忽略不計的環(huán)節(jié)。漢語“音節(jié)的結(jié)構(gòu)形式比較整齊,音節(jié)的界線比較分明”,這為漢字電腦輸入以詞語為單位而不是以單字為單位輸入創(chuàng)造了條件。漢字“機寫”教學,在采用拼音輸入法時,只要提醒學生要以輸入二字以上詞語為主即可。因為用拼音輸入單字,有的音節(jié)同音字太多,往往需要翻頁查找,而按拼音輸入二字以上詞語時,幾乎沒有同音詞語問題;即使有,一般不用翻頁。更為重要的是,養(yǎng)成以詞語為單位輸入漢字的習慣,不僅輸入速度快,而且有助于提高閱讀質(zhì)量。要知道,正確的閱讀是以詞語為單位的連讀,而不是以單字為單位的頓讀。
漢語啟蒙教學,不能回避漢字的字形分析。漢字字形分析,歷來是構(gòu)字原理分析??瑫霈F(xiàn)后,為適應楷書手寫教學,才出現(xiàn)筆畫分析。按漢字構(gòu)字原理分析,漢字可分析為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四大類。這是字形有理據(jù)的分析。漢字筆畫分析則把漢字拆卸得面目全非,零零碎碎,毫無生機,是無理據(jù)的分析。在漢字手寫教學改為“機寫”教學后,漢字筆畫教學就沒有必要了。我們還應看到,從漢字書寫角度出發(fā)所作的書寫結(jié)構(gòu)分析,往往違背漢字本來構(gòu)字原理。如有人把“翼,意”二字分析為上中下結(jié)構(gòu),把“謝”分析為左中右結(jié)構(gòu),這是從書寫漢字的部件所占位置來分析它們的所謂結(jié)構(gòu)的,這種分析往往違背漢字本來構(gòu)字原理?!耙怼弊?,由形旁“羽”和聲旁“異”組成,從偏旁的方位來說,是上形下聲,是上下結(jié)構(gòu),把它看成上中下結(jié)構(gòu),便把聲旁“異”肢解為“田”“共”,違背了“翼”字的本來構(gòu)字原理。肢解出來的“田”旁“共”旁,與“翼”字了無干涉?!爸x”字,把它看成左中右結(jié)構(gòu),也是把它的聲旁“射”肢解了。“意”字,把它看成上中下結(jié)構(gòu),便把形旁“音”肢解了。
漢字不同于字母文字,它有其特有的基本構(gòu)字原理。學習漢語言文字就不能不了解漢字這些基本知識。同時,在兒童初認漢字后,適當開展?jié)h字構(gòu)字原理教學,可以加深兒童對所認漢字的印象和理解。
1.繼承讀經(jīng)傳統(tǒng),增加古詩文教學量
在卸下了手寫漢字教學這個最大教學包袱之后,則可以騰出大量教學時間用于閱讀教學,改變我國語文教學閱讀量嚴重不足的問題,特別是古代經(jīng)典詩文的閱讀背誦量嚴重不足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經(jīng)典的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東西,我覺得‘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薄肮旁娢慕?jīng)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我們現(xiàn)在一說話就蹦出來的那些東西,都是小時候記下的。語文課應該學古詩文經(jīng)典,把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斷傳承下去?!?/p>
2.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廣泛閱讀中外優(yōu)秀作品
自主閱讀能力,是在閱讀中培養(yǎng)的。研究證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越早越好。我國有提早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傳統(tǒng)。兒童在不理解經(jīng)典詩文的內(nèi)容時,就教他閱讀背誦,在閱讀中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我們既要繼承傳統(tǒng),也絕不拒絕外來優(yōu)秀文化。中外優(yōu)秀作品正是培養(yǎng)兒童自主閱讀能力的極好教材。在博覽群書中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
漢語語法簡潔。“漢語的句法構(gòu)造規(guī)則與詞法構(gòu)造規(guī)則是基本一致的?!薄皾h語句子的構(gòu)造原則跟詞組的構(gòu)造原則基本上是一致的?!薄坝W語里句子的構(gòu)造與詞組的構(gòu)造不同?!弊プ×藵h語的詞法構(gòu)造就抓住了漢語的句法構(gòu)造。
語文課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實踐中培養(yǎng)語文能力,是語文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組詞造句是最基本的語文實踐。漢語語法簡潔,這為較早開展語文實踐訓練提供了條件。
漢語的詞法與句法基本一致,學會組詞就學會了造句。這讓漢語啟蒙教學可以從簡短的組詞開始,以簡馭繁,于是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對課啟蒙教學形式。遣詞、組詞、造句(對對子)、謀篇,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兒童可以從極其簡單的一個詞(字)開始對對子,然后二字詞、三字詞逐步加深。學會遣詞、組詞,就掌握了造句,前人把對課當作造句訓練。蔡元培,這位接受過傳統(tǒng)教育,還留學德國,當過教育總長,主持過“新學”的管理,任過北京大學校長,曾在晚年回憶起他在教育方面的經(jīng)驗時說:“對課與現(xiàn)在的造句法相近。大約由一字到四字,先生出上聯(lián),學生想出下聯(lián)來。不但名詞要對名詞,靜詞要對靜詞,動詞要對動詞;而且每一種詞里面,又要取其品性相近的。……這一種功課,不但是作文的開始,也是作詩的基礎?!?/p>
這種對對子式的造句訓練,最適合啟蒙教育。首先,學生造句有“軌”可循。“先生出上聯(lián),學生想出下聯(lián)”,是先生先造一個例句,然后學生跟著這個例句模仿,是手把手教學訓練。比起今天先生給一個詞讓學生漫無邊際地造一個含這個詞的句子,更容易學。其次,要求更高?!安坏~要對名詞,靜詞要對靜詞,動詞要對動詞”,即讓學生在造句的實踐中學習領悟語法。“而且每一種詞里面,又要取其品性相近的”,即讓學生在造句的實踐中學習領悟事物的邏輯分類,一舉三得。第三,在班集體中開展對課教學,還會形成競賽氛圍,課堂成了游戲競技場所,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造句興致和積極性?!昂5綗o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千古絕對就是林則徐在對課課堂中蹦出的火花。第四,先生在評講學生答對中,能更集中具體一個話題講深講透。“雨”對“風”可以,“雪”對“風”、“日”對“風”、“月”對“風”也可以,然后再評講各個答對的優(yōu)劣。
在小學低年級開展對對子,有人可能覺得太難了。其實不然,前面說過,把它看成造句就不難。如果再把對對子教成語言游戲,就更不難?!皩ψ与y嗎?對那么小的孩子是不是太難?太枯燥?大錯特錯!我是從我女兒那里首先發(fā)現(xiàn)的。自從跟她說了對對子的要求,她那一段天天纏著我對,簡直入了迷。后來發(fā)現(xiàn)古人也是這樣的。后來推薦給別的老師,發(fā)現(xiàn)孩子們?nèi)矚g對對子,因為那是一種語言游戲!是孩子們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的時刻!每當對上,特別開心,對不上,也是哈哈大笑。是游戲的力量!再難也抗不住他喜歡是不是?再次感謝祖先,發(fā)明了這么好的游戲!”
在開展?jié)h字構(gòu)字原理教學的同時,開展組詞訓練。在組詞教學中開展造句(對對子)訓練。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
例如在講清“天”字構(gòu)字原理后,接著開展一言對“天—地”,然后在講解“地”字構(gòu)字原理后,再組成并列詞語“天地”,讓學生對。接著要求學生組成“天”字打頭的二字詞語:天上、天空、天堂、天長、天高、天寒、天怒……接著再用這些詞語開展二言對:天上—人間、天空—地面、天堂—地獄、天長—地久、天高—地厚、天寒—地凍、天怒—人怨……然后再要求學生組成“天”字結(jié)尾的二字詞語:藍天、寒天、冰天、九天……接著再用這些詞語開展二言對:藍天—白云、藍天—碧海、寒天—冷月、九天—五洋……在理解了“九天”“五洋”意義后,甚至能夠把毛澤東的詩句“可上九天攬月, 可下五洋捉鱉”介紹給學生,激起學生早立志,立大志的強烈愿望。然后要求學生組成“地”字打頭的二字詞語……“地”字結(jié)尾的二字詞語……
當然,今天恢復對課教學,沒有必要在開始階段就去死摳平仄字眼,起步時可以不論平仄,允許“上”對“下”、“左”對“右”、“上下”對“左右”。至于平仄學習問題,應在日后的對聯(lián)教學或律詩教學中解決。
在小學四年級前后,可以把使用頻率最高的1000 個字中那些組詞極強的漢字都認真地“對”一遍。小學一二年級開展一言對、二言對;小學三四年級,開展二言對、三言對;小學五六年級開展四言五言對。初中開展七言對。日日壘金磚,年年覆碧瓦。如此開展對對子活動,為小學生作文作詩做好磚瓦積累的準備。
對對子不僅是語言學習的極好形式,還是兒童認識事物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極好形式。成功與失敗相對,在一定條件下又互相轉(zhuǎn)化,失敗是成功之母。兒童認識了二者及其轉(zhuǎn)化關(guān)系,就會終身受益,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同樣,好與壞、善與惡、美與丑、真與假、快與慢、高與下、長與短、遠與近、大與小、多與少、進與退、得與失、隱與顯、陰與陽、明與暗、表與里……世界萬事萬物無不對立統(tǒng)一。正因為對對子可以展示事物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從宋代以來延續(xù)不斷達千年之久,只是到清末,在民族不自信、民族文化不自信的特殊環(huán)境下中斷了。
我們相信,漢語啟蒙和漢語應用,只要不被手寫漢字羈絆,只要按漢語的特點和漢語教學規(guī)律開展教學,漢語文學習和應用就一定會是全世界人們最樂于學習和應用,最容易學習和應用的語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