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
摘要: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與春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jié)日,所以這個節(jié)日十分值得我們給孩子好好講一講。
關鍵字:端午 龍舟
正文:
由于端午節(jié)快到了,某次晨間談話時問到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即將要過一個什么節(jié)日嗎?小朋友們都說:“我知道,我知道?!标筷空f:我知道,是夏天。皓皓說:“大概是兒童節(jié)”。孩子們五花八門的答案讓我忍俊不禁??磥硇“嗟暮⒆觽儗τ谥袊膫鹘y(tǒng)節(jié)日還是知之甚少。為了讓孩子們好好了解一下端午節(jié),我在電腦上專門找了一本繪本故事《小艾的端午節(jié)》來講給孩子聽。這本繪本里沒有奇幻的傳說故事,只將小女孩小艾端午的這一天娓娓道來,平淡溫馨的故事孩子看的時候會十分有代入感,不知不覺的就將一些關于端午的習俗和知識記住了。
端午節(jié)來了,因為小艾太想吃太婆做的粽子了,于是和媽媽一起來到了外婆生活的古鎮(zhèn),這里寧靜美麗,而且與城市不同,這里更有端午節(jié)的氣氛,家家戶戶都在窗臺上插上了艾草,掛起了燈籠,看上去十分熱鬧。太婆在自家門前包著粽子,等著小艾和她的媽媽,因為太婆做的粽子太好吃了,其他小鎮(zhèn)上的居民也在等著太婆的粽子。包完了粽子外婆還給小艾做了粽子香囊和虎頭帽。小艾還與鎮(zhèn)上的小朋友們一起去看舞龍,到了晚上還一起去河邊放河燈,就這樣,小艾度過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快樂的端午節(jié)。
昕昕說:“我聽媽媽說過端午節(jié),原來我們馬上要過端午節(jié)啦!”
皓皓說:“端午節(jié)我們要做好多的事情??!我最想去劃龍舟?!?/p>
文文說:“我知道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我看到我奶奶已經在包粽子了?!?/p>
很多端午習俗是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小艾從未經歷過的,對于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孩子們來說,又何嘗不是呢?現(xiàn)在的孩子雖然也出生在農村,但很多習俗也是沒有親眼見過的。所以當提問是什么節(jié)日的時候,小朋友們基本說不出來。
現(xiàn)如今很多地方的節(jié)日習俗都已經淡了,像是舞龍、賽龍舟這樣的活動對于很多孩子來說更是只能在電視中看到,今年又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線下的節(jié)日活動也取消了,所以讓孩子們在繪本故事中感受一些端午的「節(jié)味」也是好的。
端午的節(jié)日習俗有很多,包粽子,劃龍舟等等,皓皓小朋友對劃龍舟這個習俗印象深刻,一吃完點心,就跑過來和我說:“朱老師,我回家要喊媽媽給我做一個龍舟,我也要去劃龍舟,我要和昕昕一起劃?!标筷柯牭搅损┨岬搅怂?,他也跑了過來。昕昕說:我知道怎么劃龍舟。說著還用手比劃了起來。
看見孩子們對龍舟這么有興趣,我對小朋友們說:“那等一會游戲的時候,朱老師帶你們一起做龍舟吧!”
考慮到小班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水平有限,我準備和孩子們一起準備做一個小型的龍舟。折紙船對小班的孩子來說還是有點難度的,我?guī)е⒆觽兿纫黄鹫哿她堉?。雖然大部分龍舟是在我的幫助下才折成功的,但孩子們還是很興奮的,開心地說:“我可以玩龍舟啦!”我對孩子們說:“孩子們,這個龍舟和我們電視里看到的龍舟有啥不一樣呀?”皓皓說:“這個龍舟沒有龍頭,它還缺個龍頭?!敝炖蠋熞呀浗o你準備好了龍頭,不過這些龍頭還沒有漂亮的衣服,我們一起來打扮龍舟吧!孩子們興致勃勃的開始裝飾龍舟。在裝飾好了龍頭以及將龍頭安裝好以后,皓皓說:“這個龍舟還少了點東西,它沒有劃船的槳?!蔽翼槃萏釂枺骸拔覀兛梢杂檬裁磥碜龃瑯??”機智的昕昕看見了材料架上的吸管,他說:“朱老師,可以用吸管做船槳??!我會做?!?/p>
通過簡單的對話,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觀察了圖片的龍舟以后,已經對龍舟的造型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了龍舟的組成。小班孩子的觀察是建立在自身生活經驗基礎上的。觀察不只是用視覺完成,應鼓勵孩子用多種知覺形式去觀察,可以鼓勵孩子用聽覺、觸覺或其他知覺形式去觀察事物的區(qū)別;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進行觀察,并且在觀察過程中多提問題;欣賞孩子的好奇并能有效指導孩子進行觀察。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jié)目。 還有一種說法是紀念伍子胥?!肚寮武洝分杏泤堑兀ńK一帶)競渡,是源于紀念伍子胥,蘇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舊習,并于水上舉行競渡以示紀念。另外還有廣西的紀念馬援、福州的紀念閻王王審知等儀式。
在幼兒園區(qū)角游戲制作了龍舟以后,孩子們對龍舟的熱情依舊不減。某天早上入園前夕,文文小朋友的媽媽對我說:“文文回家以后說要做一個大龍舟帶到幼兒園里去和小朋友一起玩?!蔽奈膵寢尵秃臀奈脑诩页榭胀瓿闪艘粋€大龍舟的制作。文文媽媽就把制作好的龍舟帶來了幼兒園,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羨慕。其他小朋友在緊接著一兩天內,也都制作了一個龍舟帶來幼兒園。每天吃完點心,幾個小朋友都會去看一看自己的龍舟,向小朋友伴們介紹自己的龍舟。只聽文文說:“我的龍舟最大,我要是和你們比賽,我肯定第一名。”皓皓不服氣的說:“劃龍舟,又不比誰大誰小才會贏咯。你看,媽媽教我怎么劃龍舟了。我會劃龍舟,我肯定是第一名?!闭f完話就學著媽媽的樣子,比劃給其他小朋友看怎么劃龍舟了。孩子們隨后也開展了別樣的劃龍舟比賽。
在豐富多彩的端午活動中,老師們帶著孩子們感知端午、走進端午、品味端午,體會著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快樂與童趣。不僅激發(fā)了幼兒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熱愛自然的情感,還弘揚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
家長作為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孩子的模仿能力與他的生長發(fā)育及認知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小班年齡段的幼兒通常都比較好動,手眼協(xié)調能力有了一定的發(fā)展,語言能力的發(fā)展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記憶力也增強了。他們會密切觀察和模仿自己的爸爸媽媽,以他們的行為舉止為榜樣。
在整個幼兒時期,孩子無時無刻不在模仿,孩子的模仿是無意識的,但這無意識的模仿卻時時刻刻發(fā)揮著作用。穿衣、吃飯、做運動、說話、唱歌、玩游戲等等,樣樣都模仿著老師的一言一行。老師的所作所為、說笑談吐、脾氣愛好等等,可以說都受到了世界上最嚴格的“監(jiān)督”,最細微的仿效。記得看過一篇文章里寫過:做為老師,你要注意,在你的班里,有一臺臺活的“錄像機”,一部部會走動的“竊聽器”,隨時跟在你的身邊!所以我要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人們常說:什么樣的老師,帶什么樣的孩子,老師對孩子們的影響會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逐漸發(fā)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我們就要充分利用他們的好模仿能力,進行正確的引導。
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布置一些任務,讓幼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感性經驗,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興趣與能力。還可以營造幼兒主動探索的氛圍,并在活動中積極參與、適時指導。讓幼兒帶著疑問去探索;在操作過程中不限制幼兒的自由討論,隨機提問;允許孩子主動探索,鼓勵他們與同伴比較、分析、交流與合作;隨時捕捉孩子不同的表現(xiàn)和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