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戰(zhàn)鋒 周德文
(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4)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干流大藤峽峽谷出口處。壩址控制流域面積19.86萬km2,占流域總面積的56.2%。是一座具有防洪、航運、發(fā)電、補水壓咸、灌溉等綜合功能的流域關(guān)鍵性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61.00m,汛限水位47.60m,死水位47.60m,總庫容34.79億m3,總裝機容量1600MW,工程規(guī)模為Ⅰ等大(1)型工程。
壩址與武宣水文站集水面積相差只有1%,因此直接采用武宣站徑流成果作壩址成果。武宣站多年平均流量為4240m3/s;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汛期水量占全年的80%以上,其中6—8月最大,約占年水量的57%??菟?—3月水量僅占年水量的7.3%,其中1月最枯。
工程采用二期導流方式進行施工,一期導流先圍左岸,江水由束窄后的右岸河床過流。在一期圍堰和縱向圍堰的保護下,施工河床20孔泄流低孔、1孔泄流高孔、左岸廠房、左岸擋水壩等建筑物。二期導流圍右岸,在全年擋水的二期土石圍堰和碾壓混凝土縱向圍堰的保護下,施工河床4孔泄流低孔、1孔泄流高孔、右岸廠房、右岸擋水壩等建筑物。二期圍堰同時具有擋水發(fā)電的任務。二期大江截流期間斷航,采取費用補償方式解決航運問題。二期導流布置見圖1。
圖1 二期導流平面布置圖
二期截流期間,江水由一期建成的20孔泄流低孔、1孔泄流高孔過流。底孔單孔寬度9m,底部高程22.00m;高孔底高程36.00m,孔寬14m。其泄流水位與流量關(guān)系見表1。
表1 泄流計算成果
a.截流流量大,工程截流設(shè)計流量2430m3/s,是近幾年來水利工程截流流量較大的工程之一。
b.高落差分流,上游圍堰處的河床地面高程2.00~28.00m,左岸分流建筑物底孔底板高程為22m,最大高差達20m,左右岸河床高差大。由此造成預進占過程龍口處分流量大,必然引起局部流速大,增加截流難度。
c.施工環(huán)境復雜,由于左岸一期圍堰拆除后,無道路可抵達縱向圍堰,只能采取從右往左單向進占。所有材料均從右岸道路運輸,對右岸運輸條件要求高。同時圍堰戧堤及水下部分的填筑、圍堰閉氣施工均需通過岸邊臨時路,岸邊臨時路作為右岸進出圍堰的唯一道路,施工干擾大,交通條件復雜。預進占時需保證河道通航,進占速度受通航要求限制,外圍條件復雜。
合同文件和工程總體規(guī)劃安排大江截流計劃在2019年11月完成。根據(jù)《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shè)計規(guī)范》(SL 303—2017)和水文資料,截流合龍流量采用用5年重現(xiàn)期11月下旬洪水,相應設(shè)計流量2430m3/s。非龍口段預進占安排在10月初進行,10月進占以10月上旬10年一遇旬平均流量5410m3/s作為控制流量,11月進占以11月上旬10年一遇旬平均流量4200m3/s作為控制流量。
截流龍口最終合龍點位置對截流過程中截流難度、龍口進占效率以及截流拋投材料等影響較大。龍口有2個可選位置,分別是主河槽和左岸灘地。
經(jīng)模型試驗對比,無論是龍口位于灘地還是深槽,龍口都能順利實現(xiàn)合龍。龍口位于灘地同深槽方案比較,深槽布置雖然落差和流速小,但龍口水深和流量大,在龍口寬80m到龍口寬20m時,流量相對灘地大1123~88m3/s,深槽的大塊石用料量相對龍口位于灘地大2.6萬m3,且需在左戧堤做20m石籠裹頭,施工難度大,施工條件也復雜。從比較來看,龍口位于灘地較為合理,結(jié)合現(xiàn)場實際情況,選擇龍口位于左岸灘地布置。
由于本工程龍口截流區(qū)段斷航,因此龍口寬度的確定不考慮截流對航運的影響。預留龍口的合理寬度以預進占材料不流失為原則,另外應盡量減少龍口拋投工程量,降低截流施工拋投強度,縮短合龍歷時。
根據(jù)水力學計算,以11月上旬10年一遇旬平均流量4200m3/s作為控制流量,過流寬度100m時流速為2.91m/s,石渣料能夠穩(wěn)定。同時結(jié)合模型試驗成果,確定龍口寬度100m。
戧堤在進占過程中嚴禁漫頂,截流戧堤頂高程應滿足擋截流進占時段的黔江水位要求,同時戧堤頂作為混凝土防滲墻的施工平臺,還應滿足防滲墻施工期間擋黔江水位要求,兩者取大值。確定截流戧堤頂高程擋水標準采用擋10年重現(xiàn)期12月至次年2月月最大洪水,相應設(shè)計流量4920m3/s。根據(jù)左岸20孔低孔泄水閘泄流曲線成果,上游擋水水位為29.17m,考慮安全超高0.7m,確定截流戧堤頂高程29.87m。
戧堤前沿按照能夠同時布置3處卸車點設(shè)置,確定戧堤頂寬為20m,可滿足3輛20~30t自卸汽車同時拋投、卸料要求。
堤頂長根據(jù)現(xiàn)場地形復核約285.4m,戧堤按梯形斷面設(shè)計,上游邊坡為1∶1.5;下游邊坡為1∶2.0,堤端邊坡為1∶1.5。
龍口段主要截流水力學計算成果見表2,截流計算成果表明:按照設(shè)計流量2430m3/s進行截流,戧堤龍口合龍后,上游水位約為26.53m,截流戧堤頂高程以29.87~28.10m,堤頭進占邊坡1∶1.5;龍口最大平均流速(戧堤軸線上)約為3.92m/s,相應于龍口寬20m;龍口最大單寬流量為13.12m3/(s·m),相應于龍口寬20m;龍口最大單寬功率為8.94tf·m/(s·m),相應于龍口寬20m;截流最終總落差為0.8m。
表2 截流水力學指標表
a.非龍口段。非龍口段預進占安排在10月初進行,進占設(shè)計流量為10月上旬10年一遇旬平均流量5410m3/s。非龍口段進占寬度285.4~100m,龍口泄流量約1508~3665m3/s,落差0.11~0.36m,口門平均流速1.58~2.91m/s,采用石渣填筑全斷面進占,拋投中石和鋼筋籠進行防沖保護。根據(jù)試驗成果,拋投材料流失系數(shù)取0.1。預進占長度185.4m,口門寬度縮窄至100m時,共計拋投材料16.68萬m3,其中石渣料15萬m3(粒徑30cm以下),中石1.6萬m3(粒徑30~70cm),鋼筋籠200個(1.5m×1.5m×1.5m)。
b.龍口段分2個區(qū),基本情況如下。
龍口Ⅰ區(qū):龍口寬100~60m,龍口泄流量約536~903m3/s,落差0.26~0.41m,口門平均流速2.87~3.23m/s,用中石、鋼筋籠凸出上游挑角,石渣尾隨跟進。根據(jù)試驗成果,拋投材料流失系數(shù)取0.3。進占長度40m,口門寬度縮窄至60m時,共計拋投材料1.96萬m3,其中石渣料0.69萬m3(粒徑30cm以下),中石1.1萬m3(粒徑30~70cm),鋼筋籠400個(1.5m×1.5m×1.5m),四面體50個(20t)。
龍口Ⅱ區(qū):龍口寬60~0m,龍口泄流量約0~536m3/s,落差0.41~0.8m,口門平均流速3.23~3.92m/s,用連續(xù)鋼筋籠串、四面體凸出上游挑角,下游采用連續(xù)鋼筋籠串和中石直線推進壓腳,石渣中間跟進。根據(jù)試驗成果,拋投材料流失系數(shù)取0.3。進占長度60m,共計拋投材料1.48萬m3,其中石渣料0.52萬m3(粒徑30cm以下),中石0.73萬m3(粒徑30~70cm),鋼筋籠540個(1.5m×1.5m×1.5m),四面體61個(20t)。
龍口進占分區(qū)見圖2。
圖2 龍口進占分區(qū)圖
根據(jù)截流設(shè)計,截流戧堤總計需要拋填石渣料(粒徑30cm以下)16.24萬m3,中石(粒徑30~70cm)3.4萬m3,鋼筋籠(1.5m×1.5m×1.5m)1140個,混凝土四面體(20t)111個。
備料按照最不利工況進行,預進占段考慮1.65倍備料系數(shù),龍口段考慮2.4倍備料系數(shù)。石渣料優(yōu)先從一期圍堰拆除料1號、3號臨時堆渣場回采,不足部分從左岸渣場石渣料暫存場補充,鋼筋石籠在左岸棄渣場制備,混凝土四面體在右岸魚道暫存場側(cè)面設(shè)置臨時預制場預制。
現(xiàn)場實際情況,只能在右岸布置道路進行單向進占。右岸可供截流施工利用的主要道路為岸邊臨時路,該道路起點為右岸施工臨建Ⅱ區(qū)(壩下交通橋上游側(cè)),終點至上游圍堰截流戧堤,道路寬度12m。截流施工過程中擬布置雙向三車道,同時在道路靠山側(cè)合適開闊位置間隔布置臨時停車坪,供運輸車輛突發(fā)情況的應急擺放。
岸邊施工臨時路靠截流戧堤端頭約60m范圍內(nèi)拓寬至22m形成“喇叭口”,預進占戧堤作為運輸車輛(重車)等候區(qū)域,重車編成三隊按次序依次等候卸料,在戧堤上行駛的截流運輸車輛靠圍堰軸線下游側(cè)行駛、掉頭、卸料,空車從上游側(cè)返回,盡量減少與防滲墻施工干擾。
龍口合龍段總拋投量34561m3,計劃48h合龍,平均拋投強度為720m3/h,最大拋投強度為900m3/h。采用32t(15m3)及25t(12m3)自卸汽車運輸,要求運輸強度為67車/h,則要求的最大拋投強度為1.1車/min。
截流道路寬12m;利用預進占已形成的寬大平臺供截流重車編隊,可滿足32t(或25t)自卸汽車3車道同時卸料要求,并且預留一個空車道。截流戧堤頂寬20m,可設(shè)置3個卸車點,采用32t(15m3)及25t(12m3)自卸汽車,一個卸車點的循環(huán)車輛數(shù)為24輛/h,則單向進占強度可達972m3/h,大于要求的900m3/h最大拋投強度。
配置32t及25t自卸汽車73輛(含11輛備用),推土機6臺(含1臺備用)、挖裝設(shè)備13臺(含5臺備用)、汽車吊7輛(含1輛備用)投入截流施工。
大江截流施工十分復雜,異常艱巨,非常重要。施工單位成立專門截流指揮部,統(tǒng)一領(lǐng)導截流的各項工作。截流工程指揮部下設(shè)專家顧問團、機電保證組、堤頭指揮組、物資保證組、技術(shù)工作組、安全保衛(wèi)組、后勤保障組、傳媒組,全面負責截流的施工組織、實施與管理工作。
施工單位編制了截流施工手冊,對截流各個小組的工作內(nèi)容、工作程序、應急響應、分項及合成演練等進行了詳細策劃。通過演練,及時調(diào)整了截流指令傳達程序和車輛調(diào)度順序,使截流組織更合理。
2019年10月9日開始預進占,10月10日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通過水利部主持的截流驗收。為滿足通航要求,進占40m后于10月15日停止了填筑。10月21日斷航,繼續(xù)進行預進占,10月25日8時形成100m龍口,10月26日13點58分成功實現(xiàn)大江截流,較合同工期提前1個月。
截流過程中合龍用時30h,實際最大流量為1720m3/s,龍口最大流速為5.37m/s,發(fā)生在龍口寬度39m時,最大落差1.86m。單位時間內(nèi)最大進占長度12.55m/h。戧堤實際拋投總量約25.08萬m3,其中拋投特殊材料量混凝土預制塊(0.6m×0.6m×1.5m)2240塊,大石(粒徑大于0.7m)1.56萬m3,鋼筋石籠(1.5m×1.5m×1.5m)1713個,四面體(8t)10個。最大小時拋投強度為1462m3/h。截流施工投入各種挖掘機械18臺,推土機5臺,自卸汽車93臺,汽車吊9臺。
截流過程業(yè)主委托第三方進行了實際水文預報,結(jié)合進占情況,計算實測水力學指標,見表3。
表3 實測水力學指標表
實際截流水力學指標與計算相差較大,但與模型試驗工況下相近,主要原因是分流建筑物上游子堰開挖長度與計算不一致,分流能力降低,如龍口寬60m時,計算泄水閘分流比為77.9%,實際分流比為67.1%,致使龍口流量增加而水力指標變化。截流過程中,業(yè)主單位進行了精準的水文預報,施工單位根據(jù)預報參數(shù)實時地調(diào)整了拋填材料。
大藤峽水利樞紐是珠江流域關(guān)鍵控制性工程,社會關(guān)注度高,大江截流成功后得到了主流媒體的廣泛報道。大江截流具有截流流量大、主河槽深切、截流拋填工程量大,工期緊、拋填強度高等特點。通過精心的截流設(shè)計和規(guī)劃,精細的施工組織和管理,精準的水文預報,實時增加了堤頭卸車點和拋填設(shè)備,最終在連續(xù)高強度的拋填下,歷時30h成功實現(xiàn)合龍,較合同工期提前一個月實現(xiàn)大江截流,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本工程的截流技術(shù)參數(shù)、施工組織方式、技術(shù)方案可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