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黃澤智,蔣傳命,劉圓圓
(邵陽學院 醫(yī)學技術學院,湖南 邵陽,422000)
生物化學是醫(yī)學基礎課程,但知識晦澀難懂,有很強的抽象性,不易被接受和理解,對于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來說,生物化學是一門難學的重要課程[1]。教師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在生物化學的課堂中引入微信平臺輔助PBL教學模式,能夠深化學生對生物化學的理解,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2]。
選取邵陽學院2018級臨床本科專業(yè)學生共72名,時間區(qū)間為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采取摸球法以班級為單位隨機整群抽樣,抽取1個班級為實驗組,采用微信平臺輔助PBL教學模式,1個班級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PBL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每組各36名。學生均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不同意此次研究者。納入標準:研究對象依從性良好,具備理解和溝通能力,基本資料完整。其中學生的年齡為17~21(18.2±2.1)歲;男40名,女32名。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微信平臺輔助PBL教學模式具體實施過程如下。(1)成立課前自學小組。在課堂教學1周之前,在微信群公布二維碼,教師上傳病例及相關問題、微課視頻等,學生經“掃一掃”加入群。如學生在觀看“肝性腦病”微課的過程中,提出可選擇的治療措施以及病例的發(fā)病機制等問題。學生通過查找相關資料,預習氨基酸代謝“高血氨”內容。按照問題和學習目的,每個學生查閱資料、交流溝通、復習知識,實現(xiàn)組間的討論學習,做好相互協(xié)作。小組內同學收集整理學習資料,詳盡地解釋每個問題,保證微信群中的學生能自由提問,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提出解決的對策。(2)內化課堂知識。在PBL教學課堂中,引導學生總結疾病的治療原則以及發(fā)病原因、誘因。但是因學生未學習臨床課程,所以,應當加強具體治療方法的探討,逐條針對性按照生物化學課本等進行處理,如使用廣譜抗生素、少攝入蛋白類食物、有腹水使用酸性利尿劑利尿、酸性液體灌腸等減少氨來源的方式。通過提出問題、解答疑惑、論證假設等方式獲得相應的知識。同時在總結案例的時候,教師應當積極提出解決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和途徑,適當點評其中的關鍵問題和相應知識點[3-4]。通過結合多媒體論述本章的基本原理、內在規(guī)律、理論體系和概念,實現(xiàn)對重難點內容的講解。同時,要實現(xiàn)學生間的自評和互評,教師對疑難問題進行小結,達到學習的目標,評估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最后,做出反饋,并進行當堂考試,當堂考試以知識的考察為重點,主要圍繞老師課堂講授的內容展開,題型以選擇題為主,通過微信或者線上學習平臺進行答題,課后老師進行閱卷并對考試成績進行統(tǒng)計、分析。(3)課后總結。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估,如關于糖尿病發(fā)病機制,特別是需要學生結合配體和受體機制說明時,較多學生不清楚應當怎樣闡述,反而會低頭不語。教師通過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課后在理論還有實踐層面對于生物化學前沿知識和臨床應用還需要進一步拓展加強。針對學生接受新理論、知識時,學生的掌握能力不佳的表現(xiàn),教師應當致力于幫助學生提升技能,注重培養(yǎng)其臨床思維能力,作到與時俱進,為日后成為優(yōu)秀的醫(yī)生奠定基礎。
比較分析期末考試成績和教學滿意度情況等。(1)期末考試成績:學期結束前統(tǒng)一實現(xiàn)對兩組的測評,總分是100分,選擇理論考試比較期末考試卷面成績。(2)教學滿意度:共發(fā)放72份問卷,回收72份,回收率為100.00%,調查內容共包含6個層面,分別是創(chuàng)新意識、解決問題能力、學習主動性、團隊意識、學習興趣、總滿意度。選擇Likert評分標準,非常滿意為5分,較為滿意為4分,一般滿意為3分,不滿意為2分,非常不滿意為1分。
實驗組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實驗組的創(chuàng)新意識、解決問題能力、學習主動性、團隊意識和學習興趣以及取得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教學滿意度評價比較
在醫(yī)學院校臨床醫(yī)學專業(yè)中,生物化學是比較重要的基礎課程。但其涉及物質代謝、代謝調節(jié)、遺傳信息的傳遞與表達等繁多內容,是一門比較難學的基礎課程。為了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創(chuàng)新,激發(fā)他們對課程的興趣和參與度,嘗試在教學中融入“互聯(lián)網+”,加深對生物化學課程內容。隨著互聯(lián)網的不斷發(fā)展,積極應用微信平臺輔助PBL教學模式,實現(xiàn)微信平臺輔助PBL教學模式的轉變,把學生自主學習和互聯(lián)網學習優(yōu)勢結合起來,促進高等教育和最新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延伸有限教學空間為微信平臺輔助PBL教學的無限空間,翻轉傳統(tǒng)教學,實現(xiàn)優(yōu)質資源的整合、共享和共建。
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微信平臺輔助PBL教學模式應用的可行性。在醫(yī)學領域中,PBL的概念被譯作“一種教學模式或者教學方法的運用”。基于新課改大背景下,PBL教學方式致力于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和我國素質教育目標和理念具有一致性。在課程的安排上,針對當前多數的專、本科院校目前的教育形勢,PBL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對待新知識、理論學習的需求,對臨床思維的要求。在設置課堂內容上,PBL教學法會忽視學生主觀體驗,便于提升教學效果,尊重學生。在生物化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擁有生理、解剖、基礎和有機化學等較完整的知識儲備,可應用信息檢索收集、整理關于PBL教學資料。通過微信平臺輔助PBL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打破課堂教學時空限制,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足,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豐富教學手段。另外,高效交流、精準推送、操作簡單等均是微信平臺的特點,符合當代大學生的交流習慣和方式。此平臺能夠實現(xiàn)生生、師生間的討論、交流,有強大的一對多、互動性的傳播能力,加強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和理解。在生物化學教學中,通過微信平臺輔助PBL教學模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不再被動接受。而教師不再是自主學習主導者,角色發(fā)生轉變,成為線上線下的引導者。微信平臺輔助PBL這一新型自主學習方式對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培養(yǎng)興趣、創(chuàng)新意識等作用顯著,可提升學生自我表達、溝通交流、自學和合作能力,豐富教師教學方式,提升生物化學教學質量和效率。
當前較多學習生物化學的學生,總體上難以適應新的微信平臺輔助PBL教學模式,對傳統(tǒng)的教學法情有獨鐘,因此,在新的社會背景和教學條件下,要求學生在課前準備好相應的資料,教師進行更加詳細地講解,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微信平臺輔助PBL教學模式[5-7]。微信平臺輔助PBL教學模式是便于師生間便捷化交流,方便學生的學習途徑,可在實踐過程中提升學習自學能力和效率。通過課堂討論的方式,提升學生間相互協(xié)作能力,拓寬他們的思維,激發(fā)學習興趣。微信平臺輔助PBL教學模式能提升醫(yī)學人才的解決問題能力以及獨立分析能力等。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實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微信平臺輔助PBL教學模式的融合,還需要按照實際內容靈活應變,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的創(chuàng)新意識、解決問題能力、學習主動性、團隊意識和學習興趣以及取得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證實,采用微信平臺輔助PBL教學模式,通過良好的師生互動平臺,解決師生間缺乏溝通的問題,解決傳統(tǒng)課堂時間的限制,增強學生團隊意識以及交往和溝通的能力,為課程改革提供實踐指導。
綜上所述,采用微信平臺輔助PBL教學模式可推進教學改革,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業(yè)成績,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