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程程,蘇建霞
(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乳腺甲狀腺外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乳腺纖維瘤是指發(fā)生在乳腺內的一種良性腫瘤,此疾病與乳腺癌很難區(qū)分,一般依據(jù)術后病理檢查結果確診,平時患者會感到乳房內有腫塊,無疼痛感,但是在月經(jīng)期會出現(xiàn)乳房腫痛,經(jīng)期結束后得到緩解,乳腺纖維瘤的惡性病變風險低,如果檢查發(fā)現(xiàn)腫塊在短時間內快速增大,則需特別注意,最好遵照醫(yī)囑盡快采取手術切除[1]。現(xiàn)階段,針對確診的乳腺纖維瘤首選手術治療方式,但是臨床術式多,不同手術切除治療的效果不同,故本文將重點推薦經(jīng)乳暈麥默通微創(chuàng)旋切術,分析此手術的療效和價值。
選取于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乳腺纖維瘤患者為調查主體,按照標準選出400例以隨機數(shù)表法為原則分組,對照組200例,年齡26~58歲,平均(42.81±4.77)歲;病程5個月~4年,平均(2.11±0.44)年;腫瘤平均直徑(2.08±0.19)cm。觀察組200例,年齡28~60歲,平均(43.67±4.83)歲;病程6個月~4年,平均(2.29±0.45)年;腫瘤平均直徑(2.11±0.21)cm。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滿足手術治療指征;符合《乳腺纖維腺瘤診治專家共識》的診斷標準;患者和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惡性腫瘤;合并心腦血管疾病、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重度感染者;精神障礙;手術禁忌證;凝血功能障礙。
對照組予以傳統(tǒng)開放乳腺腫瘤根治術,具體操作:指導患者保持平臥位,采取氣管插管靜脈復合全麻,明確乳腺腫塊位置并選擇手術入路方式,對手術區(qū)域進行消毒,于病灶位置做切口逐層分離皮膚及皮下組織,待腫瘤病灶暴露后,若包膜不清晰,將腫瘤及周圍5cm范圍內的組織全部垂直切除,對于薄膜清晰的腫塊沿包膜剝離并切除,直到確診腫塊完全切除后,最后沖洗切口,放置引流管并逐層縫合創(chuàng)口,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并按時更換切口敷料[2]。
觀察組行經(jīng)乳暈麥默通微創(chuàng)旋切術,具體操作:患者取仰臥位,叮囑其上肢外展,在手術區(qū)域位置進行消毒,刮除腋毛等,使用軟墊將患者背部墊高,將兩側乳房完全暴露,先采用超聲檢查,掃描腫塊位置、大小、形態(tài)及直徑等,做好標記后使用8G針取利多卡因(0.5%)進行穿刺局麻,待麻醉起效后以乳暈為手術中心做長度約3mm的小切口,配備麥默通(Mammotome)微創(chuàng)旋切系統(tǒng)將8G旋切刀置于標記點切開病側乳腺,借助超聲引導將其穿刺針置入腫塊深處,調整刀頭、刀槽位置,保證刀頭對準腫塊位置,使用旋切系統(tǒng),重復旋切病灶,并使用真空泵配合抽吸,將病灶逐條切割并吸出,對周圍組織各旋切1~2刀,在超聲顯示無殘余病灶,停止旋切,使得病灶完全切除,最后用真空泵在此抽吸殘余滲血,退出操作工具,檢查病灶周圍情況,并止血用無菌敷料覆蓋包扎穿刺點,壓迫10min左右后采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防止血液滲出和淤血,持續(xù)包扎48~72h,常規(guī)抗感染。將切除的病灶送至檢驗病理科檢查[3-4]。
①觀察統(tǒng)計患者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出血量、切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等;②記錄患者術后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情況,如切口感染、皮下淤血以及上肢水腫等;③以NRS數(shù)字分級法結合患者的主觀感受測評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0分無痛,10分劇烈疼痛,疼痛隨分值升高而加重;④以簡易健康生活評定問卷表(SF-36)測評患者術后半年內的生活狀態(tài),主要評價其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會功能、運動功能和認知功能,每項指標各100分,得分越高其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3.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切口長度、出血量均小于對照組,差異均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n) 手術時間(min) 切口長度(mm) 出血量(mL) 切口愈合時間(d) 住院時間(d)觀察組 200 18.85±5.43 4.02±1.14 10.27±3.88 3.55±1.67 5.78±2.51對照組 200 34.56±7.66 25.44±2.82 20.77±5.59 7.62±2.93 12.66±3.44 t-23.662 99.590 21.822 17.067 22.848 P-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略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并發(fā)癥情況比較(n,%)
兩組手術疼痛程度相比,術前差異無意義,術后觀察組患者的NR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NRS評分比較(±s,分)
表3 NR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術前 術后觀察組 200 5.28±2.44 2.02±0.44對照組 200 5.33±2.34 3.27±0.62 t - 0.209 23.252 P - 0.834 0.000
觀察組患者手術后各方面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生活質量評分(±s,分)
表4 生活質量評分(±s,分)
組別 例數(shù)(n) 生理功能 情感功能 社會功能 運動功能 認知功能觀察組 200 92.55±6.83 92.48±6.24 91.07±6.08 91.72±6.37 90.83±6.42對照組 200 81.66±5.24 81.44±5.72 82.11±5.49 82.18±5.33 81.65±5.44 t - 17.890 18.444 15.468 16.244 15.428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乳腺纖維瘤是女性常見的乳房腫瘤,此病為良性,主要與女性卵巢功能旺盛以及乳房組織受雄激素過度刺激等所致,其發(fā)病率高,多見于成年后女性,現(xiàn)階段針對此類腫瘤疾病的治療最佳選擇是手術切除,但是基于手術位置的特殊性,很多女性要求術后保留完整乳房及乳房的美觀度,因此手術切口方式的選擇成為臨床重點[5]。
既往針對乳腺纖維瘤的手術方式多以開放式腫塊切除,此手術切口大,術區(qū)視野開闊,能準確切除病灶,但是對乳房的傷害大,影響術后乳房美觀度的修復,隨著醫(yī)學技術的進步,新的微創(chuàng)活檢系統(tǒng)被推廣和應用,麥默通微創(chuàng)旋切術是一種新型微創(chuàng)術式,借助超聲引導能精準定位病灶,在乳腺疾病治療中具有操作方便、定位準確,腫塊切除率高,對乳房創(chuàng)傷輕以及術后切口恢復快等眾多優(yōu)勢,此手術以乳暈為切口,術后遺留的疤痕不明顯,還不影響其今后的哺乳功能,因此廣受年輕女性的青睞[6-7]。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手術、切口愈合、住院及切口長度等均短于對照組,其出血量比對照組少,術后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而且切口疼痛程度和術后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差異證實了經(jīng)乳暈麥默通微創(chuàng)旋切術的優(yōu)越性和成熟性,用于治療乳腺纖維瘤絕對安全、可靠和美觀,還能緩解術后切口疼痛的忍受程度[8]。
綜合上述,臨床關于乳腺纖維瘤的治療中選擇經(jīng)乳暈麥默通微創(chuàng)旋切術的切除效果好,美觀度符合女性的手術需求,而且疼痛感減輕,對其今后生活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值得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