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紅梅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蘊藏著豐富的思政要素,為給學生滲透思政理念帶來了條件,教師要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滲透課程思政理念,要重視融合教學內容,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在無形中為學生提供思政教育,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間的良好融合目標。文章重點探討課程思政理念下的小學語文立德樹人的探索。
關鍵詞:課程思政理念;小學語文;教學應用;立德樹人
三全育人作為課程思政中的主要理念,以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的手段,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強化學生思想認識,將學生的思想以及行為進行統(tǒng)一。這一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以學校教育資源為載體,以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指導,把握教學改革的方向,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方法,發(fā)揮出語文課程三全育人的功能,讓語文學科成為知識的載體以及育人的重要科目。
一、結合行為品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高尚思想道德
德育滲透讓小學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豐富了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讓學生接受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小學語文教材中包括許多具有深刻內涵的文章,作為語文教材德育教育的最佳機會。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語言優(yōu)美、情感真摯,文章大部分表達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對勞動人民的謳歌、對風土人情的傳承等,都可以讓讀者獲得美的體驗,獲得道德情操的熏陶。課文內容具備較強的人文素養(yǎng),具備重要的教育意義,當學生在課文閱讀時,都能在優(yōu)美的語言中得到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出語文教材的德育內涵,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高效講解語文知識,防止引發(fā)學生反感。以教師在講解《海上日出》這節(jié)課為例,主要是描寫了自然景物的風光,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另外,學生在閱讀《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后,學生們都非常欽佩小英雄雨來的勇敢,更加有利于樹立起學生的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無形中給學生帶來德育教育。還比如在學習《石灰吟》這首詩時,學生可以深刻體會到詩歌中所蘊涵的高尚品質,震撼學生的心靈,堅定學生的學習信念,讓學生始終保持高尚的品格,堅持以石灰的高尚品質為榜樣,堅持原則,努力學習。
二、結合革命歷史題材,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入思政教育,作為一種隱性教育方法,要求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全面、深入挖掘語文學科中所隱含的思政教育因素。如,語文教材中具備豐富的背景知識、真實的案例、多角度的觀點等,都能夠幫助教師在無形中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去。小學語文教師能夠結合革命歷史題材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教師要準確對新課標理念實時解讀,掌握好小學語文具備的豐富人文性的特點,給學生的精神世界帶來影響,培養(yǎng)出學生的責任感,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這節(jié)課的備課中,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全面詳細地閱讀文本的研究型,對語文要素進行梳理,采用小標題對課文內容展開梳理,確定課文內容的敘述順序。從題眼的“壯”字出發(fā),體會文章當中“斬釘截鐵”“全神貫注”“昂首挺胸”等詞匯的深意,全面多角度深挖文章中所具備的豐富思政內涵。如“壯”不單單表現在語言行為上,還表現在智慧勇氣上。由此,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到狼牙山五壯士熱愛人民、熱愛國家、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此同時,緊密結合實際案例,引入今年河南暴雨中多名小學生冒雨提示車輛改到的例子,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自己在國家建設、社會發(fā)展中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從學生內心產生愛國主義情感。
三、結合中華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認同感
古詩詞當中包含了非常豐富的人文素養(yǎng)以及文化理念,為了對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進行傳承,教師要試著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將所學的古詩詞與生活相聯(lián)系,并且展開靈活運用,從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賞析古詩詞的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教師緊密聯(lián)系生活設計出表演教學情境,以“母愛”作為主題創(chuàng)作情景劇,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到的古詩詞,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創(chuàng)編,充分運用學生的個性化思維。部分小組以《游子吟》為線索來進行情景劇的創(chuàng)編,小組成員扮演其中的角色,將運用古詩詞與現代漢語穿插的形式表現出母愛的偉大無私。還有的小組運用《靜夜思》和《游子吟》這兩首詩,先由小組成員中的一個人進行表演,另外一個人負責旁白對《靜夜思》這首詩進行朗誦,從而營造出外出游子思念家鄉(xiāng)的情境,為后續(xù)的情節(jié)打好基礎。因為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合,學生的表演較為自然。之后,小組成員扮演母親和兒子,在對話當中加入《游子吟》這首詩的詩句,讓整個的情景劇的劇情變得較為連貫,設計出生動的對話。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在古詩詞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助力學生個性化運用古詩詞,提高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
四、結合理想信念教育,樹立學生遠大人生理想
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挖掘出教材中所蘊藏的有關理想信念教育的素材,從小指導學生樹立起遠大的人生理想,從我做起,打好人生的基礎。在學習《少年中國說(節(jié)選)》這節(jié)課時,教師讓學生帶著感情多閱讀幾次文章內容,在閱讀當中充分感受到文章當中的情感,并且介紹自己對第一自然段的理解。有學生說“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對國家和民族來說,有什么樣的少年就會有什么樣的未來。我們作為祖國的未來,要時刻保持聰明的頭腦、獨立的能力、自由的理想信念,建設繁榮昌盛的祖國?!庇纱丝梢?,學生在深入閱讀文本內容之后,受到比較大的觸動,自覺樹立起責任意識,從自己做起,讀好書,樹立起遠大人生理想,為建設祖國做貢獻。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課程思政理念,要依靠教師的主動探索,結合教材中的德育內容、革命歷史內容、傳統(tǒng)文化內容、理想信念的內容,還要讓學校提供滲透課程思政理念的平臺,真正實現全過程、全方位、全員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華咪咪.語文課程思政如何才能潤物無聲[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1(04):1.
[2]劉林林.基于課程思政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分析與研究[J].國際公關,2020(1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