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竹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入和滲透,勞動教育成為當前教育教學中的重點,要想讓小學生對勞動有正確的認識,并養(yǎng)成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就需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意識和觀念。小學語文教學能夠有效的推動學生良好思想觀念的形成。本文對如何讓學生正確認識勞動、理解勞動進行了充分的分析,并結合課本內(nèi)容探究了傳輸學生正確勞動觀念的策略,從而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勞動觀念。
關鍵詞:勞動教育;學科融合;小學語文
引言
將勞動教育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勞動意識和興趣,讓學生從思想意識上崇尚勞動,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勞動的實際進行理解和認識,分析學生對勞動觀念的認知程度。并以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轉變學生的勞動觀念。
一、結合語文教材滲透勞動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是開展語文教學的核心,語文課本中有許多需要學生學習和掌握的漢字、詞語等,還可以通過語文課本內(nèi)容傳授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勞動教育要想更好的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就需要教師深入語文教材挖掘其中的勞動價值觀,通過平時的語文教學向學生滲透勞動教育。當前的語文課本內(nèi)容基本上是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編制的,并且基本上是選擇名家著作,所以在進行勞動教育的時要深入語文教材當中,不僅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變得容易,還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更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勞動習慣和意思。所以要想使勞動教育更好的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對語文教材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挖掘,從而全面的呈現(xiàn)出勞動教育的內(nèi)涵。比如在學習《四時田園雜興》這首古詩中,教師在講解古詩含義時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想象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古詩中所蘊含的“清新空氣、農(nóng)民白天勞作,晚上搓麻的情景,在大家勞動的過程中形成美滿的生活?!敝罂梢砸源藶榛A給學生提出問題:“當你們看到如此的情景后,內(nèi)心的感受是什么樣的?”學生回答到:“感覺到勞動的幸福、樸素等?!贝撕蠼處熆梢越o學生講解古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并了解我國古代文化。教師可以通過講解“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這句古詩,讓學生理解兒童在大人的影響下模仿著大人勞動的模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古詩中的勞動價值觀。從而讓學生樹立起勞動光榮的思想掛念。
二、積極的課堂評價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意識
要想更好的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利用課堂評價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讓學生在正確認識勞動的同時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發(fā)言,鼓勵每一位學生發(fā)揮出自己的能力為班級的環(huán)境和健康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時要保證評價的全面性。首先小學語文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進行評價,其次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全面的評價。讓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正確的認識自己,并且全面的發(fā)揮出自己的優(yōu)勢改正自己的錯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學校幫助教師維護好班級的衛(wèi)生和秩序,在家庭中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家長分擔家庭的重擔。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鼓勵和表揚。讓他們自愿的參加勞動。比如在學習《蜜蜂》這篇文章后,讓學生對蜜蜂的特點和優(yōu)勢進行全面的總結。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會發(fā)現(xiàn)蜜蜂勤勞的這一特點。這時教師要對學生的總結進行積極的評價,同時要鼓勵學生向蜜蜂的勤勞學習,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庭都要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強化小學生的勞動意識。
三、改善閱讀教學的模式,通過課外閱讀體現(xiàn)勞動價值
閱讀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非常的重要。學生通過閱讀不僅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識素材,話可以提升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能力。所以閱讀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閱讀同樣可以促進勞動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勞動教育在閱讀教學中的滲透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課本內(nèi)容的理解[1],還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的參與到勞動當中。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推動勞動教育的發(fā)展。比如在學習《祖父的園子》《紅樓春趣》《手指》等關于勞動的文章中首先要讓學生對勞動內(nèi)容進行理解,之后鼓勵學生閱讀課外關于勞動教育的書籍,如《勞動的開端》這是一篇有關勞動教育的書籍。文章中描述了作者從小家庭貧窮的生活。在當時的年代,由于家庭的環(huán)境的分窮,作者不得在12歲的時候就當上了礦工,參與了勞動,在勞動的過程中受盡了生活的折磨,然而他并沒有被生活和勞動帶來的困難而打倒,而時跟不公平的命運做斗爭,從而用自己的勞動創(chuàng)造力新的生活。通過讓學生閱讀這篇文章感受和學習作者身上的高尚品質和正確的勞動觀念。
四、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能力
我們的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文化發(fā)展歷程,文化發(fā)展的過程中不僅給我們傳遞了尊老愛幼、艱苦樸素的勞動品德,還讓我們認識到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布置課后作業(yè)進行拓展訓練,[2]讓學生在課下搜集一些關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信息從而加強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也可以通過布置勞動作業(yè)來感受勞動的魅力。比如在學習《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中,就可以給學生布置家庭勞動的作業(yè),在家庭的實際勞動中體現(xiàn)“為家庭服務”快樂,可以幫助家長刷碗、打掃衛(wèi)生、洗衣服等等。通過這樣的家庭作業(yè)不僅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家庭當中的價值,話可以幫助體會到幫助父母分擔家務的樂趣。從而使學生更好的融入家庭,促進學生的家庭更加的幸福和融洽。從而使學生對《為人民服務》的內(nèi)容有更深層的理解。使學生從小學階段就樹立起勞動和服務的意識,并通過課外拓展作業(yè)培養(yǎng)自己的勞動能力。當學生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家庭作業(yè)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中說一說自己的表現(xiàn),通過分享的方式調(diào)動學生更為濃厚的勞動意識和興趣。讓學生更為主動的參與到課外拓展訓練當中積累學習和生活的經(jīng)驗。這樣的方式還可以使學生為今后的寫作奠定基礎。
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使勞動教育更好的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讓學生從基礎學習階段就形成良好的勞動意識,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對勞動教育的感悟,從而實現(xiàn)人生的宏偉藍圖。
參考文獻
[1]孟媛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的教學實踐[J].基礎教育論壇,2021(29):69-70.
[2]張譯方.小學語文教學融入勞動教育的分析與建議[J].基礎教育論壇,2021(29):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