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
摘要:我們作為炎黃子孫,學習禮儀文化知識,對提高我們自身的綜合素質具有現實意義,對國家的發(fā)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綜觀今日,講禮、識禮者少,故矛盾、摩擦、沖突頻繁發(fā)生,例如在公共場合高聲喧嘩、隨意插隊、動手打架等,經??吹竭@些失禮現象,使得人們之間的相處缺少安全感。禮儀文化是不妨礙他人的美德,是恭敬他人的善行,也是自己行萬事的通行證,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和踐履的?;诖吮疚膹母咝=逃腥A禮儀的傳承以及創(chuàng)新教學兩方面進行展開探討。
關鍵詞:高校;中華禮儀;傳承;創(chuàng)新
中國禮儀在五千年的歷史中不斷得到繼承和發(fā)展。經過長期的積累和沉淀,逐漸形成了一種文化。禮儀培訓是當今高校必不可少的內容。通過允許學生學習傳統的中國禮儀,可以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未來生活和學習打下基礎。同時,中國禮儀的發(fā)展可以使學生繼承傳統文化,結合時代要求進行創(chuàng)新,使學生全面發(fā)展,社會不斷進步。
一、中華禮儀的傳承
(一)傳承尊老愛幼中華禮儀
“尊老愛幼”主要是指尊重長輩,愛護晚輩。是中華傳統美德,也是中華禮儀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痹诋斀裆鐣?,我們應當學會尊老愛幼這一傳統美德,大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此中華禮儀進行傳承,讓學生切實懂得其內在含義,并學會將其運用于實踐中,以此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全面綜合性得到發(fā)展,同時尊老愛幼作為青年應當傳承的一項禮儀,教師應該引導他們要弘揚這優(yōu)良的傳統。為新中國的精神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傳承誠實守信中華禮儀
“誠實守信”中誠實主要是指真誠待人,對待他人不欺騙,不隱瞞,不說謊。守信主要是指講信用,說到做到,信守承諾,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會做到。當今社會中,誠實守信是為人之本,大學教師通過教授學生傳承誠實守信這一中華禮儀,能夠提高學生個人道德素養(yǎng),讓學生能夠在未來生活中擁有高尚人格。同時誠實守信也是學生是否能夠得到他人信任以及尊重的一項重要品質。因此,教師應當加強此中華禮儀的教學,讓學生能夠不斷豐富自身,提高個人人生價值,進而使得自己能夠全面綜合性得到發(fā)展。
二、中華禮儀的創(chuàng)新
(一)進行簡化教學,幫助學生精準掌握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在禮儀方面相對內容較多,同時在禮儀的傳承過程中也會存在簡化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簡化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精準地掌握相關禮儀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能力,降低學生學習難度,進而使得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禮儀掌握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例如:教師在教學古代見面禮時,為符合當今時代要求,將繁瑣的禮儀進行簡單化,如將古代的揖禮,打拱,跪拜,鞠躬等逐漸發(fā)展為握手。教師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古代的禮儀文化,并且在古代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以此進行簡化教學,幫助學生能夠精準掌握,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通過將繁瑣的禮儀簡單化,能夠加強學生的記憶,也便于學生對禮儀進行傳承和發(fā)展。同時,對于比較復雜的禮儀內容,可以改編為類似《三字經》的形式,幫助學生加強記憶,以此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進而使得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以及人生價值不斷地提升,同時也使得高校中華禮儀有效實施。
(二)進行趣味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高校教學過程中,趣味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當今高校學生大多數局限于對專業(yè)知識以及專業(yè)技能的學習,在禮儀方面的開展,教學較少。因此,教師通過趣味教學,能夠讓學生快速掌握相關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通過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對中華禮儀進行傳承,并且增強學生的個人魅力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完善自身。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對于中華禮儀的學習,教師首先在網絡中尋找《中華禮儀之美》這一視頻讓學生在視頻觀看中學習中華傳統禮儀,并且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力。如,視頻中,人物通過演示《節(jié)約糧食》這一中華禮儀之美時,首先利用“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边@首古詩作為視頻開頭,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介紹米的來源,以及米的各種名稱,讓學生明白糧食的來之不易。最后通過講解糧食種植過程以及農民伯伯的艱辛來使得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節(jié)約糧食的重要性。大學教師通過趣味視頻教學,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中華禮儀之美,并且能夠在視頻中對禮儀進行學習和傳承,以此來使得學生興趣得到提升,課堂參與程度也有所改善,進而使得其禮儀教學高效開展。
總而言之,在當今社會,禮儀是人們應當具有的一項基本素養(yǎng),也是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禮儀內容更加豐富,因此在高校中,教師應當不斷完善教學,提高學生對中華禮儀的掌握程度,讓禮儀能夠在當今社會中得以傳承,進而使得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不斷得到改善,社會也能不斷得到發(fā)展。當然教師是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科學合理地制定相關計劃,以此使得學生能夠全面綜合性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芳萍.試論當今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北方文學:中,2012:197-198.
論文備注:項目基金:2019年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試點項目“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kcsz_10);2019年安徽省教學研究重點項目“基于國家標準的中高職銜接專業(yè)教學標準的研究——以高速鐵路乘務專業(yè)為例”(2019jyxm0619);2021年高校優(yōu)秀青年人才支持計劃“核心價值觀視域下傳統禮儀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