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育姍
當今時代世界全球化不斷深入,世界范圍內的交往日益頻繁,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也使得世界范圍內的文化、思想流動日益繁榮。英語作為一門世界通用語言,世界各地的人都使用該語言來進行跨文化交流。而語言和文化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意味著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該語言的知識學習,還有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
其次,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缎抡n標》(2017)確定了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和文化意識是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其中的“文化意識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yōu)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xiàn)出的跨文化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取向”。因此,英語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文化內容以及其選擇、編排都對學習者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對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都重要的影響。本篇文章在此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
教材地域文化和文化類型數(shù)目統(tǒng)計
該統(tǒng)計,從文化涉及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從中國文化、目的語文化、其他國家文化和對比文化四個方面對教材中的聽說讀寫的話題進行統(tǒng)計。
教材文化內容統(tǒng)計結果分析
1.從教材的地域文化來看:
中國文化34篇,目的語文化58篇,世界文化33篇,對比文化10篇。人教版高中教材中設計大量本國文化、目的語文化和世界文化,可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的地域文化設置較為豐富。
但是在英語教材中的文化區(qū)域分布并不平衡,主要是以世界文化為主,目的語文化次之,母語文化最少。并且,非母語和目的語文化所選題材主要為英美為主,而其他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如澳大利亞、新西蘭)內容則不多,容易讓學生產生刻板印象,不利于學生跨文化能力的提升,還助長西方文化霸權主義(何靜,2019)。母語文化內容在整套教材中的比例較小,出現(xiàn)了教材中目的語文化和母語文化比例相差懸殊的現(xiàn)象?!胺从持袊幕瘍热莸恼n文占整個教材課文內容的15%到20%比較適宜”(孫珍珍,2019),而人教版的比例差距為11%到30%,顯然難以達到文化對比的目的。不利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以及學生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2.從教材的文化類型來看:
從上表可知,教材中文化類型所占的比重從高到低依次是生活方式、風土人情、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傳統(tǒng)習俗、行為規(guī)范等。文學藝術占了4篇,但是中國文學藝術這一項為零??芍袊舷挛迩暧凭玫臍v史,在教材中出現(xiàn)的頻率卻是零,顯得有失偏頗。相反,目的語國家的藝術、科學、政治等方面的內容卻得到編者重視,使得學生了解到英美等國家的政治制度、歷史故事和相關時事政治,拓寬眼界(吳文玲,2013)。
研究建議
1.對教材編寫者的建議: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的設置涵蓋了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內容,符合高中英語新課標的要求,根據(jù)了不同的話題選擇素材,但應該注重協(xié)調不同類型的比例,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建立一種多元化的格局(王海曼,2019)。編寫者應該具有深厚的語言文化功底和豐富的中西文化知識儲備,積極挖掘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文化,合理安排各類文化;增加一些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學生愛國情懷。
2.對英語教師的建議:正確認識教材,教材作為傳播知識的主要載體,教師應該對教材有深刻的認識,以發(fā)展的、科學的眼光去看待教材,結合文化背景,引導學生關注文化知識,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趣味性,在教學活動中賦予其生命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在教學時保證學生母語文化的補充和輸入,提高學生用英語講授中國故事的能力。(謝小婧,2018)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適當?shù)娜∩?,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英語知識水平,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文化內容。
3.參考文獻
[1].何靜.跨文化交際視閾下的教材評價.海南師范大學.2019年
[2].孫珍珍.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文化內容研究.延安大學.2019年
[3].吳文玲.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文化對比和教學研究.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4].王海曼.新課標視野下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閱讀部分的文化類型研究.重慶師范大學.2019年
[5].謝小婧.跨文化交際能力視角下的英語教材評析.福建師范大學.2018年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