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華
(遼寧省海城市正骨醫(yī)院,遼寧 海城 114200)
護理環(huán)節(jié)質量指的是護理全程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質量,利用臨床護理服務為患者提供生活照顧服務以及技術性服務,從而滿足臨床患者的實際需求,利用護理服務實施過程所表現。骨科屬于臨床高風險科室之一,比較常見的骨科并發(fā)癥包含創(chuàng)傷性休克、神經損傷、脂肪栓塞綜合征、重度疼痛、墜積性肺炎、深靜脈血栓、壓瘡、跌倒、感染、脊髓損傷、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等,對于骨科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功能康復產生嚴重影響,對此臨床中需要提高對骨科??谱o理環(huán)節(jié)質量的重視程度[1]。骨科??谱o理環(huán)節(jié)質量持續(xù)改進,需要依靠合理的專科護理質量評價體系,文獻資料顯示,分層級護理管理屬于確保骨科護理質量的良好方案,現在大部分骨科專科護理質量依舊開展常規(guī)護理質量管理模式,關于骨科專科護理環(huán)節(jié)質量控制開展分層級管理報道比較少見[2]。本文選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接診的60例骨科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所選骨科患者加以分組,給予其中30例骨科患者常規(guī)護理模式,作為對照組,給予剩余30例骨科患者分層級護理管理模式,作為研究組,對比兩組骨科患者接受不同護理管理措施之后的護理效果,對于骨科??谱o理環(huán)節(jié)質量持續(xù)改進的應用方法與應用效果進行探討。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接診的60例骨科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所選骨科患者加以分組,給予其中30例骨科患者常規(guī)護理模式,作為對照組,給予剩余30例骨科患者分層級護理管理模式,作為研究組。對照組30例骨科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最小年齡29歲,最大年齡82歲,平均(59.60±17.84)歲,包含脊柱骨折患者8例,四肢骨折患者15例,鎖骨骨折患者7例,其中開放性骨折患者12例,閉合性骨折患者18例;研究組30例骨科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最小年齡30歲,最大年齡84歲,平均(58.77±18.38)歲,其中包含脊柱骨折患者5例,四肢骨折患者17例,鎖骨骨折患者8例,其中開放性骨折患者14例,閉合性骨折患者16例;兩組骨科患者臨床資料比較不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本次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30例骨科患者常規(guī)護理管理。給予研究組30例骨科患者分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內容如下。首先制定分層級護理管理制度,依照骨科護理工作人員具體條件,將其劃分為四層,通過對骨科護理工作人員學歷、從業(yè)年限以及職稱等分析,等級越高層級越高;當層級劃分結束之后,選取層級組長以及護理工作人員,對于每一個層級的骨科護理工作人員,依照其工作重點和職責按時開展培訓,培訓過程中需要重視實效性,培訓結束之后進行考核,考核指標著重于工作能力,同時包含骨科患者滿意度、操作技能、出勤率以及護理差錯事件出現情況等,對于骨科護理工作人員進行職稱評定和晉升期間,需要將考核結果考慮其中;對于骨科護理工作人員層級不同,為其開展動態(tài)管理,倘若骨科護理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強,同時工作能力強,能夠上升到最高層級,反之下降等級;利用現場質量控制,強化骨科護理期間的監(jiān)督與檢查工作,慢慢建立良好的工作機制,保證各類工作質量管理前移,促進各類護理質量標準可以充分落實到臨床護理工作中,確保各項護理環(huán)節(jié)的護理質量,對骨科患者開展查房期間,需要檢查骨科護理工作人員??撇l(fā)癥干預進程,現場指導護理工作人員強化對??撇l(fā)癥的護理干預力度;提高對高危環(huán)節(jié)的控制,對于接受大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后護士長和初級護理工作人員一起通過交班、查房、討論、分析病情,制訂護理方案并且對護理方案的落實情況進行全程監(jiān)督指導,查看護理問題的提出是否全面,護理措施是否落實到位,評價是否及時。對于急癥與危重癥患者,開展護士責任組長負責制,由責任組長對其開展護理服務;護士長需要評價并且指導各層級骨科護理工作人員所管轄患者的評估、計劃、措施執(zhí)行、效果評價,著重評價??撇l(fā)癥的護理干預能力,其中包含體位轉移、管道護理、疼痛護理、??浦委熥o理以及功能鍛煉等,護士長需要重視對每一名骨科護理工作人員開展并發(fā)癥護理干預期間是否準確、規(guī)范與全面的評價工作,例如:由于普通枕頭會對骨科患者患肢血液循環(huán)產生影響,因此需要應用下肢海綿抬高墊幫助促進患者血液循環(huán)同時防止腓總神經受壓;對于頸椎疾病患者,需要對其頸部開展有效固定,使其符合人體生理彎曲,適當應用頸椎枕,提高骨科患者舒適度,對于骨科臥床患者和脊柱疾病患者,需要做好預防壓瘡和“一”字型翻身護理工作,制作直觀并且形象的體位護理圖示,方便開展護理人員培訓和健康教育,醫(yī)護之間做好交流,為骨科患者提供更為良好的護理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3]。
1.3 評價標準 記錄兩組骨科患者接受不同護理管理措施之后的風險防控意識以及風險事件出現情況,其中風險事件包含切口感染、深靜脈血栓、壓瘡以及跌倒、意外傷害;風險防控意識評價內容包含風險察覺、風險認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防控效果[4]。
1.4 統(tǒng)計學計算 本研究所得數據結果通過SPSS 16.0軟件加以處理,各項計量資料全部用()表示。行t檢驗。各項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代表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骨科患者接受各自護理管理措施之后,產生風險事件概率對比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研究組30例骨科患者風險認知評分為(8.44±0.58)分,風險察覺評分為(8.35±0.79)分,風險評估評分為(8.63±0.66)分,風險管控評分為(9.26±0.77)分,防控效果評分為(7.84±0.56)分;對照組30例骨科患者風險認知評分為(7.03±0.46)分,風險察覺評分為(7.11±0.32)分,風險評估評分為(7.24±0.35)分,風險管控評分為(8.24±0.22)分,防控效果評分為(6.20±0.33)分,兩組骨科患者接受不同護理管理措施之后,風險防控意識評分對比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表1 兩組骨科患者產生風險事件比較[n(%)]
骨科屬于臨床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骨科患者中大部分為骨折患者,骨折具體指的是骨結構連續(xù)性和完整性部分或是完全斷裂,骨科患者一般一個部位出現骨折,部分患者產生多發(fā)性骨折[5]。骨折患者接受康復和愈合期間,臨床護理工作人員的護理質量非常關鍵,開展常規(guī)護理管理欠缺對骨科護理工作人員工作期間區(qū)別化管理,無論骨科護理工作人員技術水平高低,都需要給予骨科患者日常生活護理服務以及病房管理等,從而對骨科護理工作人員自身才能發(fā)揮產生限制,引發(fā)醫(yī)療資源浪費現象[6-7]。通過本文對比研究資料可見,選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接診的60例骨科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所選骨科患者加以分組,給予其中30例骨科患者常規(guī)護理模式,作為對照組,給予剩余30例骨科患者分層級護理管理模式,作為研究組,對比兩組骨科患者接受不同護理管理措施之后的護理效果,結果表明,兩組骨科患者接受各自護理管理措施之后,產生風險事件概率對比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兩組骨科患者接受不同護理管理措施之后,風險防控意識評分對比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臨床骨科開展常規(guī)護理管理期間,護理工作人員工作態(tài)度不夠積極,護理資源配置欠缺合理性,對于自身工作內容不夠明確,引發(fā)骨科護理工作人員工作態(tài)度不積極,護理工作提升不明顯,導致護理工作人員和骨科患者之間關系有時不融洽[8]。在骨科護理管理工作中應用分層級管理,針對醫(yī)院骨科護理工作人員實際專業(yè)技術水平以及從業(yè)年限,為其開展不同層級劃分,明確不同層級骨科護理工作人員的具體工作職責和工作重點,不但可以使骨科護理工作人員掌握具體工作范圍以及工作重點,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專業(yè)技術水平較高的骨科護理工作人員優(yōu)勢,優(yōu)化并且科學整合骨科護理資源配置[9]。骨科護理管理工作中應用分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同時可以顯著提升骨科護理工作人員競爭意識,使骨科護理工作人員在臨床工作中不斷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將骨科患者作為護理工作重心,保持良好和諧的護患關系,從而提高臨床骨科護理質量[10]。
綜上所述,在骨科??谱o理環(huán)節(jié)中應用分層級護理管理措施,能夠顯著提高骨科風險防控和護理質量,具有臨床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