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紅
(重慶市魚洞中學校 重慶 401320)
高中生初步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再加上地理是一門綜合的學科,在高中地理必修1教學中,適當滲透愛國主義,讓這一觀念更加根深蒂固,對學生的成長成才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2020年修訂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進一步明確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普通高中的培養(yǎng)目標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著力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質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自主發(fā)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在高中地理必修1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可以進一步探討學生的價值觀培養(yǎng)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個體不斷構建自身的價值觀體系。
愛國主義教育不僅僅是服務國家和社會對個體進行思想宣傳的手段,它更是一種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育人功能。人在本質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只有在社會中個體的價值才能得到實現和認可[1]。在高中地理必修1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既順應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又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還能夠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國情、國力以及國策的認識。
學習這一篇章的重要性在于:巖石與地貌所構成的陸地環(huán)境是大氣運動、水循環(huán)的重要載體,由于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之間進行著物質循環(huán)、能量交換、使地理環(huán)境的各要素之間產生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體現了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差異性;同時,各種地貌為人類提供了多種資源和經濟活動場所,人類活動又對陸地環(huán)境產生越來越多的深刻影響。因此對于喀斯特地貌的學習對于認識自然環(huán)境、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具有重要的意義。
地處國家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武隆山區(qū)腹地的武隆,80%的鄉(xiāng)鎮(zhèn)、75%的行政村都處在大山區(qū)、高山區(qū)和石山區(qū),是典型的“七山一水兩分田”。1999年,貧困發(fā)生率高達25%,2002年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大山阻隔、交通制約、工農業(yè)遲滯,是羅開發(fā)不得不面對的困局。
后坪天池苗寨海拔1 100多米,云霧繚繞,風光獨特,被國家住建部列入“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已有數百年歷史。
武隆從名不見經傳的國家級貧困縣,到生態(tài)旅游精準扶貧的旅游大區(qū),體現在發(fā)展過程中變“風景”為“錢景”,創(chuàng)新實踐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并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出謀劃策怎么實現精準扶貧,實現共同富裕。
為了鞏固脫貧的成果,2006年后坪利用悠久的種茶歷史。洪山茶葉專業(yè)合作社,流轉了1 500畝土地,種植高山茶葉。農民以土地入股,可同時獲得租金、勞務費、分紅三分收入。茶園就是“綠色銀行”,實現綠色生態(tài)產業(yè)“點綠成金”。
課堂是為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學習的環(huán)境,“學習身邊的地理”是能否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的關鍵。因此我適當展開了我國喀斯特地貌的信息量,在課本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加入了石幔、石花、天生橋、天坑等知識點,雖不深入講解,卻用生動的照片和小組活動的形式組織進行,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高效的完成了學生對喀斯特地貌的初步認知。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查找、對比、分析、歸納等綜合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互動能力,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學會合作、學會分工、學會協(xié)調,培養(yǎng)團結合作的精神。
學生活動:“猜猜它是誰”。18張喀斯特地貌照片,小組合作討論,把照片旁的編號分別填入任務單的表格中喀斯特地貌類型名稱旁。
石芽 峰林 石柱峰叢 鵝管 石花溶溝 石幔 溶洞石筍 穴珠 天坑地下河 溶蝕漏斗 天生橋落水洞 溶蝕盆地 石鐘乳
對號入座后,小組合作討論進行分類。并用紅筆把有爭議的圈出來。
①探究1:武隆天生三橋和橋間天坑的形成
通過對武隆天生三橋和橋間天坑形成的探究,釋疑在分類中天生橋和天坑屬于地下喀斯特地貌,并釋疑落水洞屬于地表喀斯特地貌,進一步分析武隆喀斯特地貌地區(qū)地表水狀況,缺水!也是武隆喀斯特貧困的原因之一。
②探究2:芙蓉洞里石筍、石柱、石鐘乳的關系及形成
芙蓉洞,中國國家地理評為最美洞穴,探究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石筍、石柱、石鐘乳的關系及形成。
“霜從白露起,月是故鄉(xiāng)明”,愛國之情人皆有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展現我國喀斯特地貌之美、之新奇、之獨一無二,努力讓學生從“視、聽、感”三方面深刻了解喀斯特地貌的魅力,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從愛上喀斯特地貌演變?yōu)闊釔圩鎳拇蠛煤由剑寣W生深切地熱愛祖國,自然會萌發(fā)建設祖國的強烈愿望,進而升華為熱愛和建設偉大祖國的崇高理想,從而實現本課堂的德育價值。
當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大,作為重要經濟體,是國際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為了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需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感,形成一種團結、凝聚國力和民族的強大精神力量。
在高中地理必修1教學中設計滲透愛國主義的教學活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狹隘的學科束縛,使愛國主義進入到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習中,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不斷塑造自身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在未來的生活里,學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肩負起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