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煊 陳新光
摘? ?要:針對2020屆武漢市高三質檢理綜卷的一道電場知識點的選擇題進行剖析,借助ANSYS有限元軟件展開數(shù)值模擬,呈現(xiàn)清晰物理圖象,探尋選項中的物理本質規(guī)律,旨在讓學生掌握的更加透徹,提升物理水平。
關鍵詞:高三質檢;電場;數(shù)值模擬;本質規(guī)律
電場是高考的必考知識點之一,也是各類模擬考試的重點檢查內容之一。電場的不可視性給學生的掌握增加難度。武漢市2020屆高三畢業(yè)生學習質量檢測的理綜卷第19題就考查了電場的相關知識點。該題不再考查常規(guī)的兩點電荷連線方向上的電場,而考查連線以外的單一方向的電場綜合知識點,讓許多學生可能會選對答案,但對內在物理規(guī)律不一定很清楚。鑒于此,本文借助有限元仿真軟件,還原物理情境,將看不見的電場規(guī)律清晰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學得更加明白。
1? 題目分析
1.1? 原題呈現(xiàn)
武漢市2020屆高三畢業(yè)生學習質量檢測理綜卷第19題原題如下:
如圖1所示,兩個等量異種點電荷A、B固定在同一條水平線上,電荷量分別為+Q和-Q。MN是水平放置的足夠長的光滑絕緣細桿,細桿上套著一個中間穿孔的小球P,其質量為m,電荷量為+q(可視為試探電荷,不影響電場的分布)?,F(xiàn)將小球從點電荷A的正下方C點由靜止釋放,到達點電荷B的正下方D點時,速度為2 m/s,O為CD的中點。則
A.小球從C至D先做加速運動,后減速運動
B.小球運動至O點時速度為2 m/s
C.小球最終可能返回至O點
D.小球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最終速度為2 m/s
1.2? ?試題評價
本題物理模型簡單,考法新穎,設問巧妙,以等量異種電荷的電場空間分布為背景,考查知識點涉及庫侖定律、電場、電勢,綜合功能關系、力與運動的關系等力學知識點,要求學生對以上的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深刻理解。該題目分別考查了學生理解能力,情境想象外推能力,綜合分析能力以及運用數(shù)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足見命題者對高考要求的深入解讀。設問中應用了定性判斷、定量計算、最值分析、對稱思想等4種方法,需要學生具備完整的物理知識體系和嚴謹靈活的思維能力,對學生考查要求極高,實屬一道好題。
1.3? 考試中學生的合理思維
對于結束一輪復習的高三學生而言,頭腦中已有清晰的等量異種電荷的電場空間分布,特別是兩點電荷連線方向上和兩點電荷之間的中軸線上的電場分布,而且還知道中軸面是零伏等勢面。但是,對于連線之外的電場大小分布,只能有定性的了解,而本題恰巧就是考查在兩點連線之外的電場。在沿桿CD之間,根據(jù)電場線分布特點和矢量疊加原理可知,方向向右。因此,小球一直做加速運動,難度不大,A選項錯誤;由對稱性可知:UCD=2UCO,同時利用動能定理:C→D∶qUCD=mv2和C→O∶qUCO=mv2,三式聯(lián)立,可解得O點速度為2 m/s,B選項正確;對于CD選項,學生已經(jīng)知道O點和無窮遠處的電勢均為零,因為O點速度為2 m/s,從O點到無窮遠處,電勢能沒有變化,所以無限遠的速度也為2 m/s。
那么,小球能否回到O點呢?從受力分析角度來看,小球過了D點的某個位置之后開始做減速運動,學生有可能懷疑速度減到零之后反向加速回到O點;而從能量角度來看,小球能否到達無限遠,這個過程的電勢空間分布也不確定,學生疑心重重。為此,為了讓高三學生對本題掌握的更加透徹,本文利用ANSYS數(shù)值模擬軟件,首先給出等量異種點電荷的電場和電勢的空間分布,然后結合本題給出清晰圖像加以定量分析。
2? 數(shù)值模擬與結果討論
2.1? 建立模型
根據(jù)題目,在ANSYS有限元模型中,設置A、B為點電荷,電量分別為C和-C,AB兩點的坐標分別為(-20 mm,10 mm)和(-20 mm,10 mm), MN桿到AB連線的距離為10 mm。小球P的質量m和電量q的比荷需要根據(jù)題目的條件來設置,通過計算,本題=7.86×10-5 C/kg。為簡單起見,在模型中取q=7.86×10-5 C,m=1kg進行仿真。
2.2? 驗證模型可靠性
為了驗證數(shù)值模擬結果的可靠性,圖2和圖3給出了等量異種電荷的電場和電勢隨空間變化平面圖。圖中看出,電場線從正點電荷出發(fā)終止于負點電荷或者到無限遠處,同時也能看出電場線疏密變化情況。圖4給出的電勢色標圖可以看出,靠近正點電荷電勢高,靠近負點電荷電勢低,中軸線為零伏等勢面,符合實際物理情境。
2.3? 電場強度沿MN方向上分布
圖4給出電場強度在MN方向上的水平分量隨位置變化。從圖中可以看出,在AB兩點之間,Ex總是大于零,意味著小球P在CD之間一定做加速運動,題目中A選項描述錯誤。但是,更細心的同學發(fā)現(xiàn),這個過程的加速度大小應該是先增大后減小,再增大后減小的對稱變化過程,如圖5所示。兩點電荷之間的電場強度變化趨勢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考題中,為了區(qū)別兩點電荷之間連線方向上與連線以外沿水平方向上的電場強度Ex大小變化,圖5還給出了兩電荷連線方向上的電場強度變化情況,以便對比學習,加深印象。
2.4? 電勢沿MN方向上分布
兩點電荷在MN方向上的電勢分布如圖6所示。電勢在x=0處等零,并且在x>0的空間里,電勢都是小于零,出現(xiàn)先減小后增加,并趨近于零的變化。電勢的轉折點出現(xiàn)在x=22.4 mm附近,也就是Ex=0的位置。圖7給出了小球P的電勢能和動能隨坐標位置變化曲線圖。模型中,小球電荷量7.86×10-5 C,質量m=1 kg,因此,我們可以定量算出小球P的電勢能和動能大小。
3? 總結與反思
本文通過數(shù)值模擬方法,將題目中的物理規(guī)律以圖象形式清晰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學得明白,考得放心。一道好題傾注著命題者的大量心血,除了教會學生在考試時能做對題目之外,我們更要讓學生清楚掌握題目中物理情境背后的物理規(guī)律,全面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