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冉冉
(如東縣中醫(yī)院檢驗科,江蘇 如東 226400)
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是目前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當機體免疫力下降、定植部位改變或菌群失調時,極易發(fā)生感染,且PAE 對多種抗菌藥物均具有天然耐藥或獲得性耐藥,治療難度較大[1,2]。碳青霉烯類是臨床治療PAE 感染的常用藥物之一,但近年來隨著抗生素的普及,臨床中普遍存在抗生素濫用、誤用等情況,導致PAE 對碳青霉烯類的耐藥性逐漸上升,產(chǎn)生了多重耐藥、泛耐藥甚至全耐藥的PAE[3]。耐碳青霉烯類銅綠假單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的耐藥機制較為復雜,主要包括外膜通透性下降、外排泵高表達、抗菌藥物作用靶位改變、形成生物膜等,為臨床治療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4,5]。本研究對2019-2020 年如東縣中醫(yī)院耐碳青霉烯類PAE的耐藥性以及臨床特征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如東縣中醫(yī)院分離的150 株銅綠假單胞菌,剔除同一患者的重復菌株。質控菌株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來自于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臨床檢驗中心。
1.2 方法 收集所有研究對象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住院時間、院內治療護理操作、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等。標本處理嚴格遵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四版[6]中的標準進行操作,標本劃線分離法接種血平板、中國藍平板以及含萬古霉素的巧克力培養(yǎng)基,將其置于5% CO2、35 ℃環(huán)境下持續(xù)培養(yǎng)18~24 h。觀察細菌生長情況,若發(fā)現(xiàn)細菌的生長速度較慢,可適當延長時間。藥敏試驗采用K-B 紙片擴散法,將0.5 麥氏菌均勻涂抹于MH 平板,在35 ℃環(huán)境下持續(xù)培養(yǎng)48 h,通過游標卡尺測量抑菌圈直徑??咕幬锩舾行詤⒖济绹R床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CLSI)2018 版[7]標準進行判斷。
1.3 觀察指標 ①統(tǒng)計CRPA 檢出情況以及分布情況;②比較CRPA 與非CRPA 耐藥性及臨床特征;③分析CRPA 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通過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分析,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CRPA 檢出情況以及分布情況 150 株PAE 中CRPA 共40 株,占比26.67%,以痰標本為主,且主要分布于重癥醫(yī)學科,見表1。
表1 CRPA 檢出情況以及分布情況(n,%)
2.2 CRPA 耐藥性分析 CRPA 與非CRPA 頭孢哌酮/舒巴坦耐藥性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藥物CRPA 與非CRPA 耐藥性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CRPA 與非CRPA 耐藥性分析[n(%)]
2.3 CRPA 與非CRPA 臨床特征分析 CRPA 與非CRPA 年齡、入住ICU 時間、住院時間、機械通氣、留置管、經(jīng)驗性使用光譜抗菌藥物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RPA 與非CRPA 性別、經(jīng)驗性使用抗菌藥物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CRPA 與非CRPA 臨床特征分析[n(%)]
2.4 多因素分析CRPA 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入住ICU、機械通氣、留置管以及經(jīng)驗性使用廣譜抗菌藥物是導致CRPA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4。
表4 多因素分析CRPA 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PAE 最早分離于1882 年,屬于格蘭氏陰性菌,在皮膚、呼吸道、腸道中廣泛存在,其是導致醫(y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體之一[8]。CRPA的產(chǎn)生與多種耐藥機制有關,同時隨著臨床抗生素濫用趨勢的加劇,導致CRPA的治療難度較大,目前已成為臨床面臨的首要難題之一[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150 株PAE 中CRPA 共40株,占比26.67%,痰標本是CRPA 檢出的主要標本類型,與其他研究類似[11]。從分布科室來看,CRPA以重癥醫(yī)學科、呼吸內科為主,這可能是由于這類科室的患者普遍存在病情嚴重、病程長、免疫力低等特性,且部分患者需要長期使用廣譜抗菌素,更容易受到感染[12]。CRPA 與非CRPA 頭孢哌酮/舒巴坦耐藥性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藥物CRPA 與非CRPA 耐藥性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看出,CRPA 對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藥性較弱,與其他研究結果較為一致[13]。但也有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結果,可能與地域、用藥習慣、研究對象體質等因素有關[14]。CRPA 與非CRPA年齡、入住ICU 時間、住院時間、機械通氣、留置管、經(jīng)驗性使用光譜抗菌藥物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RPA 與非CRPA 性別、經(jīng)驗性使用抗菌藥物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年齡、入住ICU、機械通氣、留置管以及經(jīng)驗性使用廣譜抗菌藥物是導致CRPA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臨床中應重視CRPA 高危風險的患者,制定針對性的管理策略,從而避免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保證患者的安全。有研究發(fā)現(xiàn)[15],住院時間是導致CRPA 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但本研究未得出該結果,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所選取的研究對象住院時間離散程度較大、未對住院時間細化導致的,有待后續(xù)進一步的研究。
綜上所述,臨床治療CRPA 患者應以阿米卡星、妥布霉素、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等為主,保證抗感染治療的有效性。同時,應當明確CRPA 發(fā)生的危險因素,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從而降低CRPA 感染,避免耐藥株的播散與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