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
【摘要】傳統(tǒng)的以線下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雖然經典,卻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新時期的高中語文教學更加看重學生獲得并提高綜合素養(yǎng)及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文章針對線上、線下的雙線混合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混合教學模式;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雙線混合教學模式的基本形態(tài)
隨著信息技術在現(xiàn)代教育中的應用與普及,基于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所實施的線上教學已經十分常見。如當前在全球范圍內逐漸興起的MOOC就是一種十分典型的基于線上教育資源的教學形態(tài)。此外,我國也出現(xiàn)各種利用中短視頻進行教學的微課,并且基于這種線上資源開創(chuàng)出全新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教育注入了新鮮活力。
雙線混合教學模式應用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展現(xiàn)出以下特點。
其一,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根據線上資源和線下教學各自的特點來最大化地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以突破傳統(tǒng)教學局限,實現(xiàn)更多樣化、動態(tài)化且雙向互動式的教學,在大量的互動中鍛煉學生語言的建構與運用、審美的鑒賞和創(chuàng)造。
其二,目前所探索出的混合教學模式是借助線上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測試,而線下課堂上的教學利用多媒體素材進行輔助,同時轉變線下教學重點,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開展各種互動性、探究式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從以往的靜態(tài)化學習轉向自主建構式的動態(tài)化學習,促進其語文思維的發(fā)展以及對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其三,雙線混合教學模式擁有極為廣闊的教學研究空間,能夠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而迅速利用更高效便捷的教學資源,有利于進一步深化我國的教育改革工作。
二、高中語文應用雙線混合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從高中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看,閱讀文本的難度更大,單純依靠教師的口述和板書,學生固然能夠知其表,但無法解其意。且學生只有對高中語文學科的內容形成深刻理解,才能夠進行內化、記憶與運用,單靠以往的死記硬背,很難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例如在《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的教學中,對于“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律呂喲”一句,學生不能只理解每個字詞的含義,更要體味背后的意蘊,如此才能在閱讀中做到情到之處,信手拈來并加以應用。因此,高中語文教學需要更多的并非教師的講,而是學生自身的理解與感悟,需要學生通過自學、探究、互動來真正進入高中語文世界。從這一角度講,雙線混合教學模式所具備的優(yōu)勢恰恰可以彌補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不足,更好地達成高中語文教學目標。
其次,從現(xiàn)代語文教育發(fā)展的角度講,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之后,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進一步凸顯出來,在學校停課的情況下,線上網絡教學就成為保持“停課不停學”的關鍵。在后疫情時代,國內仍然存在疫情局部爆發(fā)的可能,所以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與其他學科一同探索更為完善的線上教學模式,并深化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融合,以滿足今后各種情況下的教學需求,將線上教學優(yōu)勢最大化發(fā)揮出來。
再次,從學生角度講,現(xiàn)代學生是成長于網絡時代的一代,對手機、網絡等具有極強的敏感性和使用興趣。相較于語文教材紙質內容和教師在課堂上的口述與板書,網絡資源更為鮮活。因此,現(xiàn)代高中生更喜歡通過網絡來獲取信息和知識。在此情況下,要實現(xiàn)高中語文教學目標,教師應適應新時代高中生的特點,結合他們的需求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加強線上、線下教學的融合應用,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同時提高學生對高中語文的學習興趣。
三、高中語文雙線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路徑
(一)明確雙線混合教學的基本原則
在應用雙線混合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必須先明確一些原則,否則將會影響該教學模式的科學合理性,反而降低教學成效。
首先,要遵循適度性原則。這一原則主要是針對線上教學所提出的。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固然為教師提供了技術支撐,利用網絡資源和手段開展教學能夠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同時給予學生更大的自主學習空間,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所有的教學工作都必須依賴于網絡而對學生不管不顧。例如現(xiàn)階段一些教師在教學時過分依賴線上資源,課內課外都依靠多媒體課件或視頻,自己的“教”完全變成了學生依賴這些多媒體資源的“學”,教師本人也樂得清閑。這種做法完全背離了雙線混合教學的初衷,也忽視了“立德樹人”的本質,將雙線混合教學變成了單一的線上教學,不但達不到優(yōu)化教學的目的,反而使高中語文教學陷入另一種困境。因此,在探索線上教學的應用時,教師必須把握好適度性原則,明確線上教學的輔助地位,不能本末倒置。
其次,靈活性原則。線上教學最大的特點就在于靈活,可以由學生結合自身需求選擇教育資源。同時,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混合不是課堂、課外的割裂,而是一種不同場景的深度融合,即課堂上可以利用線上教育資源,課外也可以在網絡上實施類似課堂的教學。因此,教師必須把握好靈活性原則,結合教學實際靈活地開展雙線混合教學。
(二)利用雙線混合教學實施翻轉課堂
目前,翻轉課堂已經在眾多學科的教學實踐中被證實其有效性,且這種全新的教學形態(tài)是對混合教學模式的具體化。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應用雙線混合教學模式時,可以參照翻轉課堂的具體方法。
首先,教師應對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重新進行設計和組織。譬如,在古文《師說》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字、詞、句等基礎教學內容以線上資源的形式提供給學生,由學生在課外利用網絡進行自學。高中生已經具備基本的漢語言基礎和良好的網絡使用能力,可以利用線上資源獨立完成學習任務。而針對課文中一些更具思想性、思辨性的內容,如文章的中心思想、教育意義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探究。如此,就將課堂時間更多地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與能力上,而基礎性、重復性的學習內容放在課外由學生利用網絡獨自完成,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其次,教師要對線上、線下教學內容做好重新規(guī)劃。在翻轉課堂中,針對課前與課后的線上學習,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教育資源。例如在《喜看稻菽千重浪》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新聞通訊文體的相關知識、我國水稻研究的相關內容、袁隆平事跡以及文章寫作技巧等內容制作成微課,并將文字、視頻等素材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獨立閱讀文字和觀看微課完成自學。這些教學素材也可供學生在課后進行知識的回顧與鞏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本課的重點、難點等作為主講內容,并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寫作練習、單元思維導圖繪制等學習活動,從而使課堂教學重點更為突出,教學內容更為豐富。教師在課堂上也可以利用線上資源來進行知識拓展、思維引導等,使本課的教學不再僅僅局限于課文,從多維度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
(三)結合教學內容開發(fā)線上資源
從雙線混合教學的基本要求看,線上教學資源的開發(fā)是兩者融合的基礎。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應用好這一教學模式,還需要科學做好線上教學資源的開發(fā)。
一方面,教師應注意所開發(fā)的資源必須具有引導作用,即可以輔助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例如針對《短歌行》的線上資源開發(fā),除了文言文字詞注釋等基礎知識講解外,教師還需要預設引導性的問題,讓學生結合問題進行學習,達成學習目的。需要注意的是,課堂上所應用的多媒體教學資源不能完全替代教師板書,教師要利用生動豐富的內容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并通過視聽刺激來使學生對這首詩的意蘊、情懷有更深刻的理解。
另一方面,線上教育資源的開發(fā)需要保證多元化,即基礎知識類資源、課外拓展類資源、學生測評類資源等都要有,以方便學生結合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學習資源,增強教育的針對性與人性化。
(四)開展線上線下綜合測評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學評價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其關系到教師教學的調整和學生的自我完善。應用雙線混合教學模式同樣不能忽視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雙線混合教學為高中語文教師對學生實施多元評價提供了可能。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結合線上、線下教學各自的特點來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增強評價的時效性、全面性、客觀性、公正性。
例如教師利用線上教育平臺或軟件對學生自學的成果進行評價,并及時搜集學生的評價反饋,了解學生在線上學習時遇到的有關基礎知識、文章理解等方面的問題,以便在課堂上進行針對性講解,提高課堂效率。此外,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開展學生自評、互評等,讓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和聽取他人意見來建構更完善的自我認知,找到自身的不足以及與他人的差距。再者,教師可以綜合運用線上、線下教學時間來為學生展開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實施全面的監(jiān)督與反饋,并利用信息技術加以記錄,確保學生能夠了解到自身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進步過程,看到自身成長,進而提升語文學習信心。
四、結語
綜上所述,雙線混合教學模式正成為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一種趨勢。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雙線混合教學模式,教師要把握好相關原則,從具體實施模式、線上資源開發(fā)以及線上線下綜合測評等角度著手探索雙線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以形成一套完善的應用路徑,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李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構建與應用[J].農家參謀,2020(22):217-218.
陸珺潔.高中語文微寫作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20.
易彬.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文學教育(上),2020(02):104-105.
馬曉妍.高中語文微課程教學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