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弟成
(江蘇省蘇州實驗中學 215011)
提高高三數(shù)學復習效益,提高學生數(shù)學綜合能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獲得高考理想成績,是高三教學的重要目標.高三教學中我們始終堅持“基于學生思維,解決學生問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思維先行,展示學生思維,學在教的前頭,教師針對學生“已有思維”及時診斷,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學生質疑探究,激發(fā)學生思維,比較改進,優(yōu)化提升.在解決學生問題過程中落實四基,發(fā)展四能,提升素養(yǎng),取得較好的復習效果.現(xiàn)以一道高考函數(shù)綜合題求解教學為例,談談我們的教學思考.
題目:(2018全國卷Ⅱ)已知函數(shù)f(x)=ex-ax2.
(1)若a=1,證明:當x≥0時,f(x)≥1;
(2)在(0,+∞)只有一個零點,求a.
第(1)問給出a=1,f(x)是具體函數(shù),學生按步驟有序思維,連續(xù)求導,判斷單調區(qū)間,求最小值,再判斷單調性,尋求最小值.難度不大,學生不存在問題,都能正確解答.
學生解答主要是第(2)問不會解、不嚴謹、不全面,所以課堂教學主要針對(2)問教學.
學生解法1由f(x)=ex-ax2,得f′(x)=ex-2ax,
設g(x)=ex-2ax,則g′(x)=ex-2a.
(i)當a≤0時,g′(x)=ex-2a>0,
所以g(x)=ex-2ax在(0,+∞)上單調遞增,
又g(0)=1,所以g(x)>g(0)=1>0,
所以f(x)在(0,+∞)上單調遞增,
所以f(x)>f(0)=1>0,
所以f(x)在(0,+∞)上沒有零點.
(ii)當a>0時,由g′(x)=ex-2a>0得,
當x∈(-∞,ln 2a)時,g(x)單調遞減,
當x∈(ln 2a,+∞)時,g(x)單調遞增.
所以在(0,+∞)上,g(x)有最小值,即
g(x)min=g(ln 2a)=2a-2aln 2a
=2a(1-ln 2a), ……
教學片斷1: 改進討論過程 優(yōu)化討論切入點
師:上面是部分同學的解法,主要是從參數(shù)a的一般情況討論起,分a≤0,a>0等情況討論,同學們考慮是否可以改進?
生2提出,討論可以改進,由于當x≥0,此時ex≥1,所以可以直接討論2a與1的關系.
學生解法2由f(x)=ex-ax2,
得f′(x)=ex-2ax,
設g(x)=ex-2ax,則g′(x)=ex-2a.
由于x∈(0,+∞),所以g(x)=ex>1.
g(x)min=g(ln 2a)=2a-2aln 2a
=2a(1-ln 2a),
教學片斷2: 點出關鍵問題 師生探究完善
學生一片沉默,沒有提出異議,顯然認為這樣解答可以了.這樣老師先指出問題所在,以啟發(fā)學生思考.
經老師提醒生3提出要說明g(x)是否有零點,僅有單調性是不夠的.由于當x∈(0,ln 2a)時,由于g(0)=1,g(ln 2a)<0,g(x)是連續(xù)的,必存在x1∈(0,ln 2a)使g(x1)=0.所以g(x)一定是先正,后負,再正,因為g(x)一定有零點.
師:很好!找到這個x1是必須的,那(ln 2a,+∞)呢?要不要也說明g(x)有零點呢?否則g(x)單調遞增是下列哪種情況呢?同學們?yōu)槭裁醋杂X認為是第二種情況,理由是什么?
學生4提出從直觀感知,g(x)的圖象應是第二種情況,但直觀不能代替推理,還是要在(ln 2a,+∞)找x2使g(x2)=0,但學生普遍感到困難無多下手。
師:(1)問所證明結論ex-x2≥1能給我們什么啟發(fā)?此式能說明什么問題?
在教師啟發(fā)后,生5提出可以借助不等式ex-x2≥1進行放縮.由ex-x2≥1,得ex≥x2+1,所以ex>x2.所以當x∈(0,+∞)時,易證2a>ln 2a,所以g(2a)=e2a-2a·2a>(2a)2-4a2=0,所以在(ln 2a,+∞)上存在x2=2a使g(x2)=0.所以g(x)在(0,x1)為正,在(x1,x2)為負,在(x2,+∞)為正,從而f(x)先增,后減,再增.
師:同學們補充得非常好.通過第(1)問隱含的信息,結合放縮統(tǒng)一ex與x2關系,其目的是為方便找到x2,這也是這類問題中找點常用手法,希望同學們能夠理解、掌握,并學會遷移運用.至此解法2是否就完善了?
生5提出對于f(x)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要說明是否存在零點,否則也是不完善的,也會出現(xiàn)如圖所示情況.
由于f(0)=1>0,所以f(x1)>1,
而g(x2)=ex2-2ax2=0,
若x2<2,則f(x2)>0,此時f(x)沒有零點.
生6提出由(1)得x>0時,ex>x2,若直接放縮得f(x)>x2-ax2,又x2-ax2<0,不可能成功.
師:為什么會是這樣?說明什么問題?大家可以直觀感覺到當x→+∞時,f(x)>0.怎么辦?畫畫圖象看能給我們什么啟發(fā)?
生7提出可以將ex放大一點,考慮證明ex>x3.
師:如何證明?請大家動手.
設h(x)=ex-x3,(x>0),證明h(x)>0.要進行三次導,很麻煩.
師:好!上面證明ex>x3,處理方法很值得我們借鑒.積式比差式好,積式求導后方便求出單調區(qū)間.還能放再大一點嗎?如能證明ex>x4(在一定區(qū)間上)也行,ex>x2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如令x=2a,則有e2a>(2a)2=4a2,也可以變?yōu)閑2a=(ea)2>(a2)2=a4等等,如何選擇x的值,能使f(x)>0?
生9提出選擇x=4a,f(4a)=e4a-a(4a)2=(e2a)2-a(4a)2>16a4-16a3>0.
師:漂亮!利用已證明結論,作適當變換,就得到所要的結果,這是最經濟的事.這也是我們解題要特別注意的地方.至此我們完整地、嚴謹?shù)亟鉀Q此題.雖然討論有點煩,但我們解決了,我們成功了,收獲很大.下面看解法3.
教學片斷3: 類比思維 發(fā)現(xiàn)問題 自我解決
師:這是部分同學的解法,很漂亮.繁則思變,對給定的函數(shù)通過函數(shù)與方程關系進行等價轉換,把所求參數(shù)分離出來,構造出無參數(shù)函數(shù),尋求不一樣的解法,其思路明顯比解法1簡捷!討論減少了,為什么會出現(xiàn)簡捷情況?
生10認為通過分參后使所求解函數(shù)中不含有參數(shù),函數(shù)是具體的,圖象是固定的,單調性是定的,不需要對參數(shù)a分類討論,當然簡捷.
教學片斷4:比較解法2與3,形成新方法
(i)當a≤0時,h(x)>0,h(x)沒有零點;
(ii)當a>0時,h′(x)=ax(x-2)e-x.
當a∈(0,2)時,h′(x)<0;
當x∈(2,+∞)時,h′(x)>0.
所以h(x)在(0,2)單調遞減,在(2,+∞)單調遞增.
所以h(x)在(0,2)有一個零點,
由(1)知,當x>0時,ex>x2,
此題看答案似乎很簡潔,但簡潔卻不簡單,簡潔中卻蘊含不簡單的思維,不簡單的方法,不簡單思想,需要在不同解法中比較感悟,細節(jié)問題不同處理中,才能感得真諦!
(1)高三教學要讓學生思維先行
讓學生的思維走在教師的前頭.高三復習不是知識、方法、思想的簡單重復,更不是概念、性質、公式的簡單回憶,而是學生在學習內容豐富后對知識、方法、思想的再認識,再理解.從系統(tǒng)的視角,聯(lián)系的觀點,整體的認識,對知識理解的再深化.所以高三教學是讓學生建構更深層的理解,更高階的思維,更綜合的能力,更核心的素養(yǎng).但高三又是學生學習后的再學習,學生已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積累了大量的數(shù)學基本活動經驗,所以教學又不能同于新授課教學,學生具備先解決條件.我們復習指導原則是“基于學生思維,解決學生問題”.讓學生思維先行,思在講的前頭,行在教的前面.教師有針對性地點撥、講解,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合作學習,從而提升能力,提高素養(yǎng).
知識讓學生梳理,學生自己看教材,根據(jù)一節(jié)或一單元內容自己系統(tǒng)梳理知識,包括概念、性質、定理等.學完一個單元后,再根據(jù)復習補充的內容進一步完善知識系統(tǒng),形成有聯(lián)系的知識“群”.練習讓學生先做,根據(jù)課堂時間讓學生課前先做一部分習題,即使課堂上補充的例習題,也要讓學生先做,做后再講,不做不講.想法讓學生先說,習題的解法、思路要讓學生先說,教師針對學生思路,或啟發(fā)思考,或點撥講解,或引導探究,或總結完善.錯誤讓學生先犯,學生有錯誤是正常的,有的錯誤也是老師防不住的,有問題先讓學生暴露,在錯誤基礎上講解才能理解更深刻.如本節(jié)課學生解法都有問題,讓學生暴露錯誤后再針對性探究講解,效果更好.反思讓學生先來,學習離不開反思,知識的深度理解,方法的準確運用,思路的靈活轉換,思想的自覺引領,能力的提升,素養(yǎng)的達成,都離不開學生的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提升.總之教師要鼓勵學生先行,做“解題方法的創(chuàng)造者,而不是習題答案的搬運工”.
(2)高三教學要基于各種資源重新設計課堂教學
教師的經驗,資料的習題,學生的解答等等,都是課堂教學的資源,課前教師收集整理各種資源,課堂要基于各種資源重新設計課堂教學.本題是一道高考題,練習中全班無一位同學解答與參考答案相同,說明學生都想不到這樣解,當然與之前未系統(tǒng)講解過此類題也有一定關系,但參考答案思想方法又必須讓學生深刻理解,所以借此題詳細講解,講深講透此類問題的處理方法與技巧很有必要.參考答案的方法是最簡捷的解法,很多簡捷的思維蘊含其中,課堂若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告訴學生,學生能接受、理解,甚至能模仿,但未必能理解其中的深意,不理解的方法是不可能遷移到新情境中的,自然談不上靈活運用.學生的解答多集中在解法1與解法2,而這兩種解法放在一起比較,集中不同優(yōu)點,正好形成參考答案的解法.所以課堂教學看似無意,講解學生的解法,實則有意設計,基于學生的解法1與解法2,在比較基礎上提出解法3,學生理解自然水到渠成,甚至解法3學生都自己能創(chuàng)造出來.這樣方法不是老師強行“介紹”的,是學生在深刻理解基礎上自然形成的,學生既會,也懂,能用.既學會方法,也提升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各種資源靈活設計.
(3)高三教學要完善、提升學生解法,發(fā)展學生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