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玉婷
本人現執(zhí)教的班級已經臨近畢業(yè)。從二年級接手開始,4年來我和學生們一起成長,帶領他們取得了許多優(yōu)異的成績,贏得了校內校外的一致好評。然而,在成績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課堂缺少活力,班級氛圍沉悶,學生的成績差距越來越大等。
在五年級下學期的班干部選舉中,我找到了困境的突破口。這次選舉實際上成為了幾個學生的就職演說,因為除了班長和中隊長兩個職位需要競爭外,其他職位不需要投票就能當選。這種現象充分說明了在班級管理中存在的短板:缺乏活力、制度僵化。長期以來,班級各項規(guī)章制度沒有得到調整;班長、中隊長、學習委員等班干部差不多是“輪流坐莊”;大多數學生缺乏主動思考意識和主人翁精神。久而久之,這些學生逐漸被“邊緣化”,成為了班級管理的“看客”;班級管理制度的執(zhí)行依靠的是班主任的權威和班干部的監(jiān)督,效率十分低下。
我一直認為班級管理的核心應該為教學服務,應該為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長賦能。于是,我決定在班級管理上來一次深刻改革—全面實行小組合作自主管理。小組合作我們一直在推進,但僅限于課堂的討論和作業(yè)的收發(fā)。這一次,我讓小組合作模式滲透到班級管理的各個方面,把高度集中的班級管理體制逐漸改成“小而精”“靈活多變”“互助互幫”的小組管理體制。
一、第一階段:“植樹發(fā)芽”
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合理分組。而合理分組的核心在于挑選一位稱職的小組長。
精心確定小組長人選。一旦全面進行小組管理,小組長就是整個小組的靈魂。小組長直接影響了小組合作管理的效果。為此,我決定采用直接任命小組長的方式。我將所有學生按照學習成績排名列成一張表格,在表格中備注每個同學的性格特點、人際關系、個人喜好、特長,以此作為選小組長的重要依據。在此基礎上,我選出9位組長。這9位小組長學習成績在班上處于中上游水平,性格上都具有自律、懂事、不急不躁的特點。溫和穩(wěn)重、韌勁十足的他們在小組管理中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能夠將小組中的各項事務辦好。
悉心挑選“特殊”組員。根據小組長性格,我為他們搭配了一位“特殊”組員?!疤厥狻苯M員與組長性格互補,跟組長結成師徒關系。例如我們班有個劉同學,課堂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yè)東張西望,更正作業(yè)經常找不到人,但他不調皮不搗蛋,我給他搭配的是一位嚴謹自律的鄭組長。這位鄭組長自己以身作則,處理問題講究方式方法。遇到劉同學不更正作業(yè)時,她就一遍又一遍耐心勸導。同時,我還會提前與“特殊”組員的家長溝通,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讓家長明白小組長是老師派來幫助自己孩子。例如我們班有一位艾同學油腔滑調,到處惹是生非。我便讓他和成熟懂事的潘組長成為搭檔。每天放學后,潘組長給艾同學講解題目,放學后又及時與艾同學家長溝通,匯報在校情況。通過這種搭配,解決了最讓我煩心的“刺頭”問題,形成了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
用心組建小組。組建小組我采用的是雙向選擇的方式。在宣布完組長和與組長結對的同學名單后,班上其他同學來尋找組長。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想要加入的小組。如果該組的小組長愿意接收,那么他就可以加入這個小組。雙向選擇的方法讓小組長得到了權威認證,極大地提升了小組長的威望,為后期開展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自由選擇階段,我聽到最多的便是這樣的對話“組長,我可以加入嗎?”“可以,你要聽話,作業(yè)要按時交?!薄昂玫??!?個小組組建后,組員們便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開始分配座位。小組長和搭配的“特殊”組員同桌,剩下的6個同學由小組長安排座位。座位每個星期換一次,班主任換座位是組與組之間互換,而小組長擁有組內調換座位的權力。
二、第二階段“灌溉育苗”
經歷過第一階段的小組組建,各小組長都摩拳擦掌、干勁十足。為了防止學生的三分鐘熱度,不讓小組合作流于形式,我再次明確小組合作的核心是將班級的架構由集中管理變?yōu)樾〗M管理。為此,我還必須要出臺小組評比細則和制度。
制定并落實《六三班小組評分細則》。根據學校德育部門及班級之前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我和小組長一起制定并出臺《六三班小組評分細則》。這套《細則》涵蓋作業(yè)、背書、考試、紀律、體育、衛(wèi)生、文明言行、課堂表現、班校活動等方面。我將這些方面制作成加減分表格,如:早上遲到登記表、作業(yè)收發(fā)情況登記表、眼保健操紀律登記表、課間操紀律登記表。我將表格交由班干部和各小組長負責。每一份表格都講清楚了具體要求和加減分依據,班干部和小組長各負其責。例如收發(fā)作業(yè)的登記表先由小組長登記再匯總給學習委員,最后登記情況在周五匯總由班長和副班長統(tǒng)計情況。至此,整個班級便形成網狀的管理形式,班干部、小組長和組員各司其職,為了同一個目標—提高學習成績和效率而努力。
著力培養(yǎng)小組長,引導組員團結在小組長身邊。在進行小組合作管理的前期,我一般一周召開一次小組長會議,各小組長在會上可以充分交流管理心得和體會,我作為“資深”班級管理者給他們提供意見和建議。對于如何激勵組員,如何鼓勵組員,如何與組員家長進行溝通,如何應對組員的情緒變化等問題他們不僅有自己的想法,更能將這些好的想法付諸實踐并及時做好總結。他們有的組建小組群,有的寫了學習筆記,充分發(fā)揮出了自己的管理能力。與此同時,我還讓小組長享受“特殊待遇”。我利用中午時間請小組長們在外吃飯的機會,讓小組長們在飯桌上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其中涌現了不少的好想法和“金點子”。此外,我還設計了許多必須相互依賴才能完成的任務,其中又讓組長們作為分配任務的主角。比如學校組織的愛心義賣活動,我們班采取的就是分小組擺攤義賣。小組成員有的負責海報、有的負責記賬、有的負責叫賣。還有每周班隊課的主題也需要在各組組長帶領下合作完成。通過這些方式讓小組長們都成為了我的左膀右臂,讓各組員緊密團結在一起。
三、第三階段:“開花結果”
班級管理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有序,而是為了更高效的學習。這個階段主要任務是增強學生們的責任感和成就感,在互幫互助的集體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全方位關注所有學生,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為了全方位的激勵學生,我與小組長們又制定了獎勵機制。除了每周有小組積分排行榜和個人積分排行榜之外,還讓小組長對組員的單科成績、課堂表現進行打分,從而選出“最佳組員”。在每周一次的班隊課上,獲得“最佳組員”稱號的學生登臺領獎,榮譽感和自信心得到了極大提升。
形成互幫互助、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為了不讓落后組員被優(yōu)秀組員排斥,我對班上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反復強調:“你很優(yōu)秀是因為有很多人精心培養(yǎng)了你,才有如此優(yōu)秀的你。那些書寫潦草或者成績落后的同學不是自己不想學好,而是他們小時候沒有你們那么好的條件,入學后也沒有人常常督促,慢慢形成了壞習慣。所以作為優(yōu)秀的同學,你應該去幫助落后同學一起變得優(yōu)秀,因為幫助他們也是幫助自己?!睂W生們在我的引導下,逐漸明白到在集體中,有一個好學、樂觀、向上的氛圍遠遠比只有少數同學優(yōu)秀要重要得多。領悟到這一點,班上再也沒有出現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歧視”學生成績落后的同學的問題,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全班的學習成績有了顯著提升。為了讓互幫互助的氛圍更濃,每一次單元檢測,我都會把語文、數學、英語的平均分算出來,以平均分來排名,這樣小組長就會督促組員復習,組員間也會相互幫助。
動態(tài)管理,及時處理問題。在班級小組合作的管理中,我一旦發(fā)現問題,立即指導調控,比如有的小組長面對組員的頑劣,會喪失信心。這時我會將小組長、組員和組員的家長組織到一起來聊天。聊天不是為了批評,而是幫助。在聊天中,大家都敞開心扉,找準癥結,對癥下藥,運用集體的力量幫助解決問題,讓小組合作管理不斷適應新情況、新變化。因此,參與小組合作的管理的每一個人都對個人和集體充滿信心。
在全面實行小組合作管理的這一學期里,我給予了小組長充分的信任。我在各種場合都強調九個小組長就是九個小班長。以這九個小班長為核心,整個班級分成九個小團體。這九個小團體在組長的帶領下,不斷發(fā)揮出集體智慧,促使班級凝聚力不斷增強。而由此帶來的另一個好處便是繁雜瑣碎的班主任管理工作變得清晰而有條理,我只要找到小組長,很多事情便能迎刃而解。這樣,我就能騰出更多的時間靜下心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而當我沉下心來研究教育教學后,很多研究成果又能助力班級管理,由此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
除此之外,在之前的班級管理和教學中,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跟少部分學生“斗智斗勇”,反而忽視了班級中那些性格溫和安靜、綜合能力優(yōu)秀的學生。在實行的小組合作管理后,小組長分擔了我的很多工作,讓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班上的中等生。我現在有了更多時間跟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為他們的學習生活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而對于那些調皮搗蛋的“頭疼”學生,以往的我一聽到他們的名字就會“火冒三丈”,現在的我則對他們也有了更多的耐心和愛心。
綜上,小組合作班級管理模式為整個班級管理賦予了新的能量,既減輕了班主任的工作負擔,讓班主任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中,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了展示自己、提升自己、實現自己價值的渠道。整個班級由此煥發(fā)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學生們從被動參與班級活動到主動策劃并思考班級各項學習活動中來,也為小學高年級學生邁入中學的學習及人際交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種相互促進的管理模式,值得進一步思考研究和推廣,從而為學生們的健康成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