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華 肖延齡 秦子舒 王利維 孫曉瑩 于鋒
【摘要】目的:評價指尖易筋療法治療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的臨床療效。方法:采用非隨機同期對照試驗,共納入30例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進行指尖易筋療法治療。按照1:1匹配的原則(匹配變量為患肢相對于健肢水腫最明顯處的臂圍),對照組選擇同期同級別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患者,給予徒手淋巴引流治療。兩組患者均按照我院臨床治療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患者的治療方案,實施相同的單次治療時間、治療頻率和周期,比較兩組患者淋巴水腫康復情況。結果:采用指尖易筋療法治療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的有效率高于臨床常規(guī)使用的徒手淋巴引流治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進行指尖易筋療法治療,可顯著降低淋巴水腫程度,療效比目前臨床常規(guī)使用的徒手淋巴引流治療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指尖易筋;乳腺癌;淋巴水腫;活動受限
【中圖分類號】R730.5 【文獻標識碼】A 【DOI】
【課題項目】北京市朝陽區(qū)科技計劃項目;(編號:CYSF191703)
在中國,乳腺癌的發(fā)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遞增[1],已成為危害女性健康的高發(fā)惡性腫瘤之一。乳腺癌相關上肢淋巴水腫是乳腺癌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病率逐年升高。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降低了許多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質量[2-3]。乳腺癌淋巴水腫的發(fā)生率在術后2年內一直呈上升趨勢,2年后發(fā)生率還會繼續(xù)緩慢增加[4]。乳腺癌相關性淋巴水腫(breastcancer-relatedlymphedema,BCRL)可導致患者外觀異常、乏力、疼痛,嚴重者感覺異常、丹毒發(fā)作以及上肢功能障礙,加重患者恐懼、焦慮、抑郁等情緒反應,嚴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質量。
指尖易筋療法創(chuàng)始人陳虹樑,對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腫的發(fā)病機制有獨到見解,認為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成因是手術疤痕的粘連,牽制了淋巴回流,粘連解除則病癥全消。治療中重點關注術后刀疤粘連部位,根據(jù)個體情況不同,采用陰陽配穴,由遠及近的原則,針對腫瘤患者這一特殊人群,手法輕巧,著力點小而精準,重點穴位分次、反復操作,以達氣通水運,通絡消腫的目的。指尖易筋療法以輕柔緩慢為特點,用指甲在皮下精細化的分離水腫及纖維化的組織,達到扶正利水的效果,從根本上解決水腫問題,在前期的臨床中已顯示出對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的治療具有較好療效。因此,本課題兼顧臨床研究倫理要求,根據(jù)患者意愿進行分組,采用非隨機同期對照研究[5],以證實指尖易筋療法治療BCRL的臨床療效?,F(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被診斷為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患者30名,進行指尖易筋療法治療,按照1:1匹配的原則(匹配變量為患肢相對于健肢水腫最明顯處的臂圍),對照組選擇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患者接受徒手淋巴引流治療。試驗組年齡58.25±7.14歲,BMI值25.40±1.53,乳腺癌手術方式(根治/保乳/全切)的人數(shù)分別是21/1/8人,采用了放療治療的人數(shù)(是/否)是10/20,全部采用過化療,手術距水腫時間11.56±5.46月,水腫距入組時間54.50±23.32月。對照組年齡60.91±10.30歲,BMI值24.88±2.55,乳腺癌手術方式(根治/保乳/全切)的人數(shù)分別是27/0/3人,采用了放療治療的人數(shù)(是/否)是13/17,全部采用過化療,手術距水腫時間10.51±4.13月,水腫距入組時間64.64±31.53月。兩組病例的基線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乳腺癌根治術后出現(xiàn)皮膚明顯水腫或缺血現(xiàn)象,以及有皮下積液現(xiàn)象的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患肢水腫,測量雙側掌橫紋、腕橫紋、肘橫紋下10cm、肘橫紋上10cm、肘橫紋上20cm5個點的臂圍,與健側對比臂圍大于2cm者為患側上肢淋巴水腫。
1.3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乳腺癌術后患側上肢淋巴水腫診斷標準的患者;(2)一般狀況(卡氏評分分級)要求>60%;(3)年齡小于65周歲;(4)知情同意,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1)明顯智能、認知障礙,有嚴重精神疾病的患者;(2)局部皮膚有外傷、潰爛者;(3)孕婦和過敏體質患者;(4)有嚴重烈性傳染病和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害者;(5)患肢臨床診斷為急性淋巴管炎,并伴有白細胞升高等急性感染征象的患者;(6)有遠處轉移的Ⅳ期乳腺癌患者。
2 治療方法
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時間、頻次相同,每位患者每次治療40分鐘,每周治療2次,共治療8次,每次測量臂圍。
2.1 對照組
徒手淋巴引流:治療師利用雙手牽拉皮膚表層,扯動嵌入纖維,使初始淋巴管的內皮細胞打開,幫助堆積在皮下組織的多余水分進入淋巴管內。以極輕的力道(約30mm-Hg),并模擬淋巴管收縮的節(jié)奏(40次/分鐘),牽拉淋巴管區(qū)段,引導淋巴液向前流動。
2.2 治療組
給予指尖易筋療法治療。具體穴位:中府、幽門、陰都、章門、極泉、淵腋、大包、周榮、曲澤、合谷、小海、少海、天泉、期門等14個穴位。其中曲澤、合谷、小海、少海、天泉采用拇指推法每穴位操作:振幅;10mm,頻率30次每分鐘,壓力350g,頻次12次每穴;中府、幽門、陰都、章門、極泉、淵腋、大包、周榮、期門采用食指撥法每穴位操作:振幅6mm,頻率24次每分鐘,壓力250g,頻次12次每穴。
3 療效分析
3.1 觀察指標
周徑測量:在雙側掌橫紋、腕橫紋、肘橫紋下10cm、肘橫紋上10cm、肘橫紋上20cm設5個測量點,測量肢體的周徑,比較治療前后兩側肢體周徑。
上肢腫脹程度測量[6]療效評定標準: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患肢臂圍-治療后患肢臂圍)/(治療前患肢臂圍-治療前健肢臂圍)×100%。
3.2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療效指數(shù)>90%;
有效:10%≤療效指數(shù)<90%;
無效:療效指數(shù)<10%。
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3.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兩組的顯效、有效和無效數(shù)據(jù)為有序分類變量,故采用秩和檢驗來評價兩組有效率差異。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 治療結果
分別對兩種方法治療后28天的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有效率進行統(tǒng)計學描述,采用單向有序CMH-CHI檢驗對兩組間的組間差異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結果見表1。
結果:針對肘橫紋下10cm、肘橫紋上10cm及肘橫紋上20cm三個點位,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 討論
一般認為發(fā)生淋巴水腫的主要原因是乳腺癌患者接受腋窩淋巴結清掃、前哨淋巴結活檢以及放化療引起的淋巴管道的破壞,從而導致患側上肢的淋巴回流障礙,引發(fā)阻塞性淋巴水腫。西醫(yī)對于淋巴水腫的治療主要集中在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個方面,淋巴水腫的一線物理維持治療方法為綜合消腫療法,它通常包括手動淋巴引流,加壓包扎、皮膚護理和患者教育[7]。在一項薈萃分析中指出,手動淋巴引流不僅安全、耐受性好,而且除了加壓包扎外,對輕到中度淋巴水腫患者也可能是最有益的[8]。
中醫(yī)根據(jù)患者癥狀將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歸屬于中醫(yī)學“水腫”范疇,也可歸于“脈痹”范疇。手術損傷局部脈絡,影響氣機運行,氣滯血淤,“血不利則為水”,因而發(fā)為水腫?!八胗诮?jīng)其血乃成”津液因氣化作用入于脈中而為血,若氣滯血瘀聚于脈中,導致津液不能滲入脈中,聚于脈外則發(fā)為水腫。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徐力副教授[9]認為乳腺癌手術破壞脈絡,乳腺癌患者多氣陰兩虛證,氣血運行受阻,血瘀水聚,行于皮下而腫。因此病人常存在熱、毒、瘀、絡脈損傷等病理因素,組方常選用四妙勇安湯以清熱解毒、活血通絡。
乳腺癌術后上肢水腫的治療方法繁多,且療效顯著。中醫(yī)通過辨證論治,整體局部相結合,內治外治相結合,利用中醫(yī)優(yōu)勢,采用中藥口服[10-11]、中藥外敷[12-13]、中藥濕敷[14]、中藥熨法[15]、刺血拔罐[16]、推拿治療[17]等方法綜合治療,常常取得較好的療效,且安全性較高。中醫(yī)治法多樣,療效可靠,但無論從發(fā)病機制和治療方式上都沒有將中醫(yī)的經(jīng)筋皮部理論與淺層淋巴系統(tǒng)結合進行診療研究的報道。
乳腺癌術后的上肢淋巴水腫的病位在淺層淋巴系統(tǒng),屬于中醫(yī)五體中的“皮部”,指尖易筋療法的操作手法是將推拿手法中的撥法演繹到了極致,用指甲按固定振幅和頻率操作,松解皮部淋巴組織周圍細小的粘連結節(jié)。因此能夠快速的恢復淋巴組織的正常形態(tài)改善淋巴循環(huán),指尖易筋療法在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腫的治療上,不僅針對水腫部位進行操作,將中醫(yī)的整體觀念運用到整個的診療過程中,遠端取穴,標本兼治,療效持久。
乳腺癌患者術后出現(xiàn)上肢淋巴水腫,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其心理也會造成極大的障礙,而且目前的常規(guī)治療技術很難達到臨床治愈,無形增加了家庭及社會負擔。指尖易筋療法治療淋巴水腫的同時,增加患者的自信心,促進家庭團結,社會和諧。且早期、個體化治療的治療方案,在保證治療有效的前提下能夠穩(wěn)固療效,延緩甚至逆轉其病程的進展,提高患者的遠期生活質量。本療法安全高效、輕柔無痛、經(jīng)濟環(huán)保,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柴凡,梁燕,姜軍.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治療進展[J].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2009,3(03):329-337.
[2]Vic Velanovich,Wanda Szymanski.Quality of lif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lymphedema[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1999,177(3).
[3]Passik SD, McDonald MV. Psychosocial aspects of upper extremity lymphedema in women treated for breast carcinoma[J].Cancer,1998,83:2817-2820.
[4]Norman SA,Localio AR,Potashnik SL,et al. Lymphedema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incidence,degree,time course,treatment,and symptoms[J]. J Clin Oncol, 2009, 27(3):390-397.
[5]王家良.臨床流行病學—臨床科研設計、測量與評價[M].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4年7月第4版,161-163.
[6]金軍,張董曉.益氣活血利水法治療乳腺癌術后上肢水腫臨床分析[J].中醫(yī)藥學刊,2005,(08):1529-1530.
[7]Stiour Gergich N L S,Pfalzer L A,Mcgarvey C?et al.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enables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lymphedema[J].Cancer, 2008,112(12):2809-2819.
[8]Ezzo J 7 Manheimer E , Mcneely M L,et al.Manual lymphatic drainage for lymphedema following breast cancer treatment]J].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Online),2015,5.
[9]龔蔚.四妙勇安湯加減治療乳腺癌術后上肢水腫驗案舉隅[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6,(04):257-258.
[10]周月芬.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乳腺癌術后上肢水腫32例——附單純功能鍛煉22例對照[J].浙江中醫(yī)雜志,2004,(03):22.
[11]羅雪冰.古方新用治療乳腺癌術后患側上肢腫脹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8,(06):58-59.
[12]李海龍,王芳,高秀飛.皮硝外敷治療乳腺癌術后上肢水腫48例[J].中國藥業(yè),2013,22(08):96-97.
[13]鐘少文,方琛,孫楊,許銳.四子散外敷配合物理療法治療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J].世界中醫(yī)藥,2013,8(08):929-931.
[14]曹陽,裴桂芳,劉學武,崔瑞剛,胡凱文.乳腺癌手術患者中醫(yī)證候學研究[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2,18(11):1203-1204.
[15]崔夢迪.香附四子散熱熨治療乳腺癌術后上肢水腫的臨床研究[D].導師:裴曉華.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
[16]蔣笑怡,卓睿.刺血拔罐法治療乳腺癌術后上肢水腫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8,(08):37-38.
[17]吳玢,郭智濤.穴位推拿對乳腺癌術后患肢功能康復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1):206-207.
作者簡介:
朱愛華(1980-),本科,主治醫(yī)師,擅長:惡性腫瘤的內科治療,在乳腺癌的治療方面有豐富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