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波,葛 廷,廖 衛(wèi),孫政敏,宋予娟,馮廣瑞,馮 東
新鄉(xiāng)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約占冠心病的30%~40%,近年來發(fā)病率逐漸遞增,其中包括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UA)、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on-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及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因ACS發(fā)病率及病死率較高,且臨床表現(xiàn)不一,加之指標檢測較多,極易導致病情延誤,耽誤治療[1]。故選擇有效檢測指標對快速判斷ACS,及時改善預后有重要作用。腦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評估、診斷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標志物,在ACS疾病進展中扮演重要角色[2]。肌鈣蛋白I(Cardiac troponin T,cTnI)是反映心肌缺血敏感性較高的一種標志物。基于上述分析,提示BNP、cTnI可能與ACS病變存在一定關系[3]?;诖?,本研究通過對ACS患者血漿BNP、cTnI含量進行分析,旨在探討ACS患者血漿BNP、cTnI表達的臨床意義,現(xiàn)報告如下。
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選取新鄉(xiāng)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18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79例ACS患者。其中男47例,女32例;年齡51~73歲,平均年齡(62.14±6.81)歲;其中UA 27例、NSTEMI 26例、STEMI 26例;單支病變33例,雙支病變24例,三支病變22例。(1)納入標準:①符合ACS相關疾病標準者[4];②家屬及本人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③經冠狀動脈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檢查確診者。(2)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②血液學疾病者;③急性心功能不全者;④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1.2.1 檢測方法 采集患者入院時空腹靜脈血4 ml,4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漿上機測定。應用全自動免疫發(fā)光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Dxl800)行熒光免疫層析法測定BNP、cTnT水平,試劑盒由石家莊博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BNP正常值范圍:0~100 pg/mL。cTnT正常值范圍:0.02~0.13 ug/L。
1.2.2 CAG檢查 由兩位資質豐富的??漆t(yī)生對患者CAG檢查結果判讀。根據(jù)美國心臟協(xié)會制定的冠狀動脈分段血管進行評定[5]:將病變血管直徑狹窄≥50%作為有意義的病變,根據(jù)患者病變動脈支數(shù)分為單支、雙支、多支(≥3支)病變。
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三組BNP、cTnT水平對比,STEMI組最高,NSTEMI組次之,UA組最低,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血漿BNP、cTnT水平對比(±s)
表1 三組血漿BNP、cTnT水平對比(±s)
組別UA組(n=27)NSTEMI組(n=26)STEMI組(n=26)FP BNP(pg/mL)264.84±76.38 349.24±84.61 415.82±93.43 21.032<0.001 cTnT(ug/L)0.41±0.24 1.37±0.76 4.78±2.15 80.157<0.001
不同病變支數(shù)血漿BNP、cTnT水平對比,多支病變最高,雙支病變次之,單支病變水平最低,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病變支數(shù)血漿BNP、cTnT水平(±s)
表2 不同病變支數(shù)血漿BNP、cTnT水平(±s)
組別單支(n=33)雙支(n=24)多支(n=22)FP BNP(pg/mL)251.92±94.65 322.16±103.81 409.16±97.65 16.792<0.001 cTnT(ug/L)0.21±0.05 1.03±0.42 4.18±3.13 42.664<0.001
ACS屬于冠心病的一種嚴重類型,與吸煙、高血壓、肥胖、家族史等密切相關,嚴重者可出現(xiàn)心力衰竭,甚至猝死。CAG是冠心病診斷金標準,可有效反映病變情況,但該方式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加之價格昂貴,應用范圍受到一定限制[6]。而由于ACS不同類型的治療策略存在差異,故選擇一種簡單、有效的檢測方式對ACS進行綜合評估,對臨床指導診療有重要意義。
BNP屬于尿鈉肽的一種,可對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發(fā)揮作用,起到利尿、舒張血管、加速鈉排泄的作用,進而調控血壓、水、鈉等水平;同時BNP水平與心功能相關,是醫(yī)學界公認診斷心力衰竭的標志物,可有效反映心肌狀態(tài);當ACS發(fā)生后,冠狀動脈局部缺血會引起心肌張力增大、收縮力下降,使BNP分泌及合成增高[7]。cTnI屬于特有心肌細胞抗原,在肌肉擴張、收縮中起到調節(jié)作用;cTnI分子量較小,約為23.88 KDa,是心肌細胞遭到損傷后降解而來,具有較高敏感性、特異性,當心肌損傷1 h,cTnI水平則明顯升高,血漿中cTnI含量可有效對心肌細胞受損做出反映。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組BNP、cTnT水平對比,STEMI組最高,NSTEMI組次之,UA組最低,不同病變支數(shù)血漿BNP、cTnT水平對比,多支病變最高,雙支病變次之,單支病變水平最低。提示疾病情況越重,病變支數(shù)越多,BNP、cTnT表達水平越高,BNP、cTnT水平可對ACS進行早期診斷,且對病變程度也具有一定指導意義。與蔡新[8]研究結果相似,當心肌梗死面積越大、時間越長,其BNP、cTnT濃度則越高。其原因可能在于,當ACS心肌細胞出現(xiàn)缺血時,可誘發(fā)心室功能下降,促使BNP釋放,可反映心肌梗死狀態(tài);而cTnI對心肌損傷敏感性較高,當心肌受損后,可引起cTnI水平增加。進一步驗證血漿BNP、cTnI表達可作為ACS冠脈病變指標。
綜上所述,血漿BNP、cTnI表達在ACS不同類型及病變分支中存在差異性,在未來可作為評估ACS的有效指標,為早期診療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