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珂,李燕萍,艾玲芳,李 磊,謝安晉
(1.泰國博仁大學 中國-東盟國際學院,泰國 曼谷 10700;2.鷹潭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西 鷹潭 335000;3.鷹潭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西 鷹潭 335000;4.泰國北清邁大學 創(chuàng)新學院,泰國 清邁 50000;5.華僑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0)
積極的組織氛圍對于教師的發(fā)展和信念至關重要,因為它有助于降低教師的工作壓力。[1]相反,缺乏這種積極的氛圍會導致一種消極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會表現(xiàn)為工作壓力。[2]它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特別是處于高挑戰(zhàn)性的職業(yè)——教師中,更為常見。[3]在2019年的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教師的工作壓力高達64.5%。[4]工作壓力是主觀的感知,而高水平的壓力與幸福感、未來時間洞察力有著密切聯(lián)系。[5-6]盡管如此,尚不清楚其他情景因素,例如,工作場所樂趣對教師工作壓力的影響,以及兩者關系是否取決于幸福感和未來時間洞察力的介導作用,這還尚不清楚。
因此,本研究旨在調查教師對工作場所樂趣的看法,還有他們對工作壓力的體驗,以及認知的幸福感和感知的未來時間洞察力在上述關系之間的介導效應。澄清這些關系可以幫助學校確定工作環(huán)境中的保護因素,并且對在高挑戰(zhàn)性工作環(huán)境中的教師可能具有相當大的實用性。
工作壓力被描述為個人在工作環(huán)境中所感知到的壓力,它會對個人的表現(xiàn)和身心、整體幸福感產生負面影響。[7]工作場所樂趣則被認為是一種組織活動,屬于環(huán)境因素,是組織成員(個人)的知覺,它可以影響個體的感知、態(tài)度和行為、價值觀。[8]組織如何降低個體工作壓力所需要關注的因素之一,是對工作活動中的消極組織氛圍進行有效管理。組織應該創(chuàng)造積極的氛圍,因為這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壓力。[9]而工作場所樂趣是一種組織積極的氛圍,它通過各種有趣和幽默的組織政策,可以有效降低教師的工作壓力水平。因此,假設如下:
H1:教師工作場所樂趣對工作壓力具有負面影響;
介導教師工作場所樂趣與工作壓力之間的關系的一個可能的因素是幸福感。研究表明,幸福感通常被認為是心理功能方面的一種相關現(xiàn)象。[9]因此,感知到的壓力被顯示為破壞整體幸福感的一種機制。[10]以類似的方式,相關研究還發(fā)現(xiàn)工作場所樂趣與感知壓力之間的關聯(lián)有一些經驗支持,[9]這表明組織擁有較高的氛圍能夠有效地緩解工作壓力。此外,先前的研究表明,感知到的組織氛圍在不同的心理因素之間的關系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9]
以工作場所樂趣為中心的工作環(huán)境,它可以有意地鼓勵、發(fā)起和支持各種愉快的和令人愉快的活動,是個人對組織是否努力、包容和支持積極氛圍的看法,可以激發(fā)參與者的積極情緒。[11]而令人愉快的情緒可以通過個人的積極認知,進一步的緩解他們的工作壓力。如果教師認為工作場所的樂趣對自己是有益的,并且認為組織具有較高的工作場所樂趣水平,那么積極的情感體驗就會降低教師的工作壓力。相反,消極的情感體驗,將會增加教師的工作壓力感知。因此,本研究預測感知到的幸福感將在此鏈接中起中介作用。因此,假設如下:
H2:幸福感在教師工作場所樂趣與工作壓力之間具有中介效應;
未來時間洞察力和工作壓力與組織氛圍有著密切聯(lián)系,人們也意識到未來時間洞察力在緩解工作壓力中的重要作用。[11]另一方面,工作場所樂趣同樣被認為是減少工作壓力的最有效因素之一,對工作壓力有著重要影響。而工作中的樂趣可以利用多種方式來影響教師的工作壓力,當教師笑而且玩得開心時,將為他們提供能量,并可以改善他們的感知和行為與體驗。
未來時間洞察力是個體對未來的心理表征,[12]它被認為是一種在人們整個生命周期中相對穩(wěn)定的個體差異特質或認知動機結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不同的情境而改變。[13]研究發(fā)現(xiàn),與工作相關的資源可能會導致人們對未來工作環(huán)境的積極看法,對提高未來時間洞察力有著積極影響。而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也有助于個人在感知剩余時間方面可以獲得額外的資源,并使得人們更加專注于機會。[14]通過自我調節(jié)理論可以解釋這些關系,因為自我調節(jié)可以引導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并幫助他們實現(xiàn)目標。因此,自我調節(jié)通常被用來描述人們對目標奮斗的過程。它可以提供與自己相關的目標和機會,從而成為個人認知與動機之間的重要紐帶。[15]
根據(jù)這些觀點,本研究推斷,教師的未來時間洞察力可能是其內在動機的促進因素。因為工作場所樂趣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師的情緒與態(tài)度和認知,而未來時間洞察力則通過設定目標、努力程度、面對困難時的毅力,以及對失敗的適應力來影響工作壓力。這使它可以為教師提供一種心理途徑,激發(fā)他們的工作激情,并降低他們對消極工作的體驗。因此,作為促進因素的高水平未來時間洞察力可以使得教師堅信自己有能力在困難面前取得成功,其與工作場所樂趣的交互,這激發(fā)了他們實現(xiàn)目標,并確保了他們內在的動力,從而可以更好的緩解他們的工作壓力。反之,作為促進因素的低未來時間洞察力會使得教師不堅信自己有能力在困難面前取得成功,這將使他們將缺乏動力,難以獲得緩解工作中感知的壓力。因此,本研究預測感知到的未來時間洞察力將在此鏈接中起中介作用。因此,假設如下:
H3:未來時間洞察力在教師工作場所樂趣與工作壓力之間具有中介效應。
本研究以立意抽樣,選擇江西省5所學校的教師群體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電子問卷調查他們對關于工作場所樂趣和教師的工作壓力、幸福感、未來時間洞察力的客觀看法。
教師工作場所樂趣量表。由富雪艷(2015)開發(fā),包含同事的社交活動(2題)、工作中的慶祝活動(3題)、個體自由程度(2題)、整體樂趣(3題)4個維度,共10題。以7點法測量、自評,量表的Cronbach's α為0.91。反映了學校工作場所娛樂活動類型的一種。[8]在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為0.88。
工作壓力量表。由Pettegrew and Wolf(1982)開發(fā),包含學校的壓力(5題)和一般工作壓力(9題)2個維度構成,共14題。以7點法測量、自評,量表的Cronbach's α為0.89。反映了教師在學校環(huán)境中感受到的工作壓力。[7]在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為0.84。
幸福感量表。Diener(1984)開發(fā),單維生活滿意度,共5題。以7點法測量、自評,量表的Cronbach's α為0.76。反映了教師一種短暫的幸福狀態(tài)。[16]在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為0.87。
未來時間洞察力量表。由Carstensen and Lang(1996)開發(fā),包含關注機會(5題)、剩余時間(5題)2個維度,共10題。以7點法測量、自評,量表的Cronbach's α為0.94。反映了教師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相對穩(wěn)定的個體差異特質。關注機會維度反映了在教師個人余下的生命中感知新的目標和可能性,并將其作為對局限性的關注。感知的剩余時間維度反映了教師個人余下生命中感知的限制和約束。[17]在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為0.92。
考慮到研究倫理,是經過學校與受訪者同意后才開始的。調查時間是2021年3月至4月。最終樣本為358名教師,有效率89.05℅。在這項研究中,使用SPSS 22.0與AMOA 18.0軟體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找出變數(shù)的特征和因果關系、中介效應。
本研究共收集402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44份,最終有效樣本共計358份,有效率89.05℅。如表1所示:
表1 人口特征分析表
依上表所示,性別項目中,男性占比28.5%(102人),女性占比71.5%(256人),說明樣本群體以女性教師為主;婚姻狀態(tài)項目中,已婚占比69.6%(249人),未婚占比30.4%(109人),說明樣本群體以已婚為主居多;年齡項目中,25-35歲占比31.8%(114人),36-5歲占比48.3%(173人),46-55歲占比7.8%(28人),56歲及以上占比12%(43人)說明樣本群體以中年教師為主居多;教齡項目中,2-5年占比17.9%(64人),6-10年占比57.3%(205人),11-15年占比3.9%(14人),16年及以上比20.9%(75人),說明樣本群體的教齡較高。
本研究對樣本與模型進行了適配度分析,驗證樣本與模型的匹配度。如表2所示:
表2 模型適配度分析表
依上表所示,簡約適配指數(shù)的χ2/df值為1.190(小于3);RMSEA為0.019;其他指數(shù)也均符合標準,可以說明樣本與模型匹配度較好。
本研究對各變數(shù)進行了相關性分析,驗證各變數(shù)之間的關聯(lián)關系與共線性。如表3所示:
表3 敘述性與相關系數(shù)矩陣分析表
依上表所示,工作場所樂趣與工作壓力呈顯著負相關(r=-.485,p<.001)。工作場所樂趣與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r=.281,p<.001)。工作場所樂趣與未來時間洞察力呈顯著正相關(r=.423,p<.001)。幸福感與工作壓力呈顯著負相關(r=-.340,p<.001)。幸福感與未來時間洞察力呈顯著正相關(r=.347,p<.001)。未來時間洞察力與工作壓力呈顯著負相關(r=-.585,p<.001)。
本研究使用路徑分析的回歸模式和Bootstrap中介效應驗證因果關系與中介效應,中介效應采用Bias Corrected,置信次數(shù)5000,如表4所示:
表4 回歸與中介分析表
依上表所示,工作場所樂趣對壓力的直接影響為-0.265,95%的置信區(qū)間[-0.355,-0.176],不包含0,說明直接效應顯著,通過幸福感間接效應為-0.031,95%的置信區(qū)間[-0.059,-0.007],不包含0,說明間接效應顯著,通過未來時間洞察力間接效應為-0.177,95%的置信區(qū)間[-0.234,-0.125],不包含0,說明間接效應顯著,也就是說幸福感、未來時間洞察力在工作場所樂趣對工作壓力影響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最后總影響為-0.473,在95%的置信區(qū)間[-0.564,-0.381],不包含0,說明總效應顯著。
因此,可以說明,未來時間洞察力對工作壓力有顯著負向影響。因此,假設H1獲得支持。此外,未來時間洞察力和幸福感在工作場所樂趣與工作壓力之間有部分中介效應。因此,假設H2、H3獲得支持。
本研究調查了教師對工作場所樂趣與教師工作壓力的看法,以及幸福感和未來時間洞察力在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結果表明,工作場所樂趣與教師工作壓力存在負相關關系。因此,積極的工作場所樂趣似乎對教師在學校高壓力環(huán)境中的消極體驗很重要。學校中的工作場所樂趣是一種積極的概念,可以傳播積極的情緒。相對的,也會降低消極的情感體驗。當下,教育環(huán)境正在迅速變化,由于學校正在實施更多活躍與娛樂的政策,例如:社交、慶祝,是工作場所樂趣的重要元素。因此,保持工作環(huán)境的愉快氛圍對于緩解教師的工作壓力這種消極的情感體驗感知是至關重要的。
結果進一步表明,教師幸福感對于工作場所樂趣與工作壓力有間接的作用,雖然是部分的介導效應,但也不能忽視其重要性。教師感知的生活滿意度,這種積極的幸福狀態(tài)認知可以提高同事之間的與信任。相對的,還可以降低他們的工作壓力感。具體而言,幸福感可以作為一種心理機制。結果表明,當教師在工作中感到滿足與幸福時,它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積極的主觀認知,使得人們提高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有效的降低了教師們的工作壓力感。這是一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應該在未來的研究中進一步探討。
研究結果還表明,未來時間洞察力于工作場所樂趣與工作壓力之間具有部分的中介效應。尤其是,未來時間洞察力在解釋為什么具有有趣氛圍的教育環(huán)境中,教師從事工作中感知的壓力將更低的一種機制。這或許是因為工場所樂趣會創(chuàng)造并促進愉悅與組織樂趣的融洽,從而增加了教師個體積極的感覺,因為樂趣可以被視為一種工作資源。相反,學校提供的資源可以保護教師免受壓力的困擾。工場所樂趣這種積極的工作資源在實現(xiàn)減少壓力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樂趣可以起到保護和提高的作用。一個有趣的學校工作氛圍,它可以利用已經發(fā)生的行為,并作為一種預防或保護機制,能夠有效的應對日益苛刻的、不可避免的壓力。
簡而言之,本研究的結果表明,教師的工作場所樂趣與工作壓力有關,并且首次從實證研究的角度探索了幸福感和未來時間洞察力在兩者之間的中介作用,研究結果也支持了上述假設。因此,建議學校和管理者通過建立與改善學校氛圍來緩解教師在學校的工作壓力。此外,幸福感和未來時間洞察力可以部分地介導上述兩者之間的關系。這可能意味著學校管理者也需要重視教師的幸福感和未來時間洞察力的管理,以增強工作場所樂趣對工作壓力所產生的影響。
教師在學校環(huán)境工作中感受到的壓力,是阻礙他們發(fā)展與信念的關鍵性影響因素。本研究的結果表明,工作場所樂趣這種積極的組織氛圍有利于改善教師的消極體驗功能。這一發(fā)現(xiàn)與教育機構對樂趣氛圍的重視是相關的,因為只有讓教師們開心的工作,表現(xiàn)才更好。事實上,學校與管理者都非常重視樂趣氛圍。所以,應當在工作環(huán)境中建立可以有效緩解工作壓力的樂趣氛圍,如此才能使得教師和學校都獲得收益。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工作場所樂趣對幸福感和未來時間洞察力有著直接與間接的積極影響。這意味著學??梢詫⑿腋8泻臀磥頃r間洞察力納入他們的培訓與管理中,因為這有助于更好的緩解教師對工作壓力的消極體驗。
研究結果的實際含義是,學校管理者應將注意力集中在可以促進改善積極的工作環(huán)境的氛圍實踐上。近年來,已有少數(shù)學校實施了各種旨在改善學校組織氛圍的計劃,特別是將樂趣活動和教師的心理狀態(tài)和特質納入到改善之中。這證明了人們日益認識到良好的樂趣氛圍與心理狀態(tài)和特質對教師的情感體驗功能的重要性。本研究的結果支持這些假設,并強調了在學校中建立和維持積極的樂趣氛圍之重要性。學校管理者需要意識到這一點,以便為教師提供有針對性的政策支持。
本研究有一些局限性。首先,它只衡量了江西省部分教師的看法,但這并不一定能夠較為準確的反映他們對工作場所樂趣與其他變數(shù)所提供的客觀感知或經驗。其次,參與研究的教師是自愿的,有針對性的,沒有選擇隨機的樣本,這難以確保樣本是最具有代表性。最后,未來的研究應包括其他組織因素,這些因素可能有助于進一步解釋教師對工作壓力這種消極情感體驗的變化。最后,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探索不同教學層次的教師群體,以確定這些關系之間的聯(lián)系與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