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濱
摘要:本文從1.愛上閱讀;2.從寫好一句話開始;3.堅持寫日記;4.提供平臺,讓學生體味到成功的快感。四個方面闡述學生寫好作文的一些做法和方法,這是筆者多年教學的經驗總結,為小學生,特別是為我們少數(shù)民族的小學生的寫作指明一條成功的道路。
關鍵詞:寫好作文
寫好作文,老生常談,我們都知道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我們語文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但一提到作文,小學生往往無法去寫,無法謀篇布局,特別是我們少數(shù)民族小學生更是如此,作文是他們最為頭疼的事。
我通過多年的語文教學,發(fā)現(xiàn)我們少數(shù)民族小學生作文難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由于少數(shù)民族語言與普通話有區(qū)別,所以句子不通順、不知寫的是什么意思在學生作文里是最為常見的;二是作文空蕩無一物,也就是沒內容可寫;三是索然無味,不生動不具體,沒有真情實感;四是怕,沒有興趣、沒有動力去寫作。針對以上問題,我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是:
一、愛上閱讀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篇,不會作詩也會吟”等都是說讀的作用,其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因此,讀好讀懂尤為重要。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定于認識和經驗,有什么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么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杜甫說:“念書破萬卷,下筆若有神?!秉S庭堅的岳父孫莘老就寫文章之事曾請教大文豪歐陽修,歐陽修淡淡地回覆:“無他術,唯勤念書而多為之,自工。”《紅樓夢》中香菱向林黛玉請教怎樣寫詩,林黛玉拿了一部《王維詩集》給她,并告訴香菱,你再讀一二百首杜甫的詩,一二百首李白的詩,你把這三位的詩背得滾瓜爛熟了,你也會寫詩了。楊絳小時候向父親楊蔭杭請教寫作的竅門,她父親說:“哪有什么竅門?多念書,讀好書罷了?!边@些例子說的都是這個意思。為了提高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表達能力,在于讀好文字,讀好篇章。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應讓讀的回歸,老師少講,學生多讀,自讀自悟,讀著讀著學生的感情升華了,領會作者的真涵義了,這比老師講要強萬倍。讀了以后,還要問你讀到了什么?要求不要太高,學生能有所收獲即可。比如:讀:“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學生說:我讀到了“顫抖”的意思是由于害怕而抖起來,這樣就是很好了,都應做好積極地贊許。同時也要抓好課外閱讀,我們的小學生讀的機會本來就很少,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讓學生有書可讀,比如在班級建立讀書角,讓學生把家里可讀的書拿到學校來,大家共同讀,學校也要安排相應的閱讀課,充分學生讀的時間,在閱讀課上,我們老師一定要和學生一起讀,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還可以經常舉行朗讀、演講競賽等活動,調動學生讀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培樣讀的興趣。只有讀好了別人的文章,才能寫好自己的文章。讀不但讓學生愛讀書,而且解決了寫作中語言不同而引起的句子不通的問題,學生愛上了閱讀,手不釋卷,何愁寫不好作文!
二、從寫好一句話開始
一句話都寫不好,是無法寫好一篇作文的。一個句子,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說的人、事、物、景,二是說目的。寫好一句話就是從小學一年級的用詞語造句開始去訓練,去學習掌握大量的字詞,聯(lián)詞成句,使自己積累大量會說會用的字詞,才能去寫句子,同時一個詞語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寫不同的句子,比如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去寫句子,我們可從生活上、從校園里、花園里、教室里、汽車上、田地間等不同的角度去引導學生寫不同的句子。要練習說寫一句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話,學生才會在作文中運用不同句型、句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態(tài)度、目的。又如“目光”一詞,就有兇惡的目光、溫柔的目光、和藹可親的目光、贊許的目光、看透心靈的目光等等,如此作文中的語調才不單一、不呆板、才活潑生動,只有久而久之的積累,才能達到厚積薄發(fā)的效果。寫好一句話我們也可以引用,就是讀到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把它摘錄下來,經常的去讀,達到背誦,這樣到寫作時就可以引用到自己的作文里了,也可以根據(jù)別人的意思改成自己的意思,句子就生動就真情實感了。
三、堅持寫日記
《語文教學大綱》中說:“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笨此坪唵?,其實到作文時學生就無內容可寫了,咬住筆頭焦頭爛額,半天寫不出一個字來。要想解決這問題,只有堅持寫日記。寫日記,寫什么?怎么寫?先謀段再謀篇章,段有八種:以事物發(fā)展為序段,時間先后為序段,空間變換為序段,總述、分述結構段,因果段、轉折段,遞進段,并列段。篇是由段組成的,通過對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定法、用語的知識與方法,通過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表達方法,它和說一句話一樣,也是對人、事、物、景的敘述,也是表達一個意思。只不過是把一句話進一步說得更清楚、更深刻。這樣就要引導學生去捕捉生活的素材,用自己的一雙慧眼去看、去聽、去想,比如:(1)今天我學了哪些知識,哪些已經懂了,哪些該怎樣去做可寫進日記;(2)今天老師的一個眼神是兇的還是贊許的也有話可寫;(3)升旗儀式上學校老師的一些話,我是怎樣理解的,該要如何去做等是素材可寫;(4)我和同學們發(fā)生了什么事?我怎樣想的也是素材……這些都是發(fā)生在學校里的,在上學、放學的路上;在家里爸爸、媽媽說什么做什么等;或許什么都不做也可寫,這些都是素材,都可以寫進日記里,要記得“寫誠實的自己的話”。把無拘無束的思想,自由自在地寫在作文上,言為心聲,率性而為,展現(xiàn)自我的風采,體現(xiàn)鮮明的個性。只有積累多了,到寫作時才會有內容可寫,才會寫出真情實感而不是空洞無物的文章了。
當然,日記在不同的年級應有不同的要求,三、四年級可寫不成形的日記,能把事情的時間地點人物什么事敘述清楚即可。五、六年級則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再添加自己的一些想法,寫較成形的日記。這樣循序漸進,從簡單到復雜,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提供平臺,讓學生體味到成功的快感
學生堅持寫日記,熱愛寫作的興趣和動力來自于體味成功的快感。首先班級要有平臺,就是讓學生寫得好的作文有地方發(fā)表,班級要建有班刊、板報等可以發(fā)表作文的平臺,月訂成冊,期末則訂成本,在班級傳閱。學校也要有平臺,可以利用廣播、學校板報、學??锏劝l(fā)表學生的作品,當然我們更可以把學生的作品發(fā)表在縣、州、省的一些刊物上,讓成功者嘗到成功的味道,同時也無聲地鞭策后進者,長此以往,學生作文就會越寫越好。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然而,方法也要變化,不能簡單地操作,如果只是這樣重復地發(fā)表,或許有的學生又沒興趣了,因為幾乎是那幾個人發(fā)表,我們可以嘗試物資的獎勵,一支筆、一本書,減掃一次地等實實在在地執(zhí)行。特別是后進者,可以用數(shù)量來彌補,有數(shù)量也可獲得獎勵,寫多了,就沒有后進的了。這樣不斷地想出新的方法,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寫作將不成為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難事。
訓練學生獲得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所以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扎實實在訓練中下功夫,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大綱》、《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