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也是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的重要作品之一。書中以小鎮(zhèn)馬孔多作為故事發(fā)源地,通過隱喻、象征等藝術手法將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孤獨秘史娓娓道來,利用小鎮(zhèn)中的現實來反襯當時拉丁美洲殘酷的社會現實,揭示了處于時代背景下個人、家族乃至整個人類群體存在的孤獨情結。家族中的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但是最后的孤獨命運都是相通的。書中多處對人性進行了隱喻,本文結合創(chuàng)作歷史背景的分析,從探析《百年孤獨》中的人性隱喻入手,研究作品隱喻下的深層寫作內涵。
一、《百年孤獨》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
在《百年孤獨》一書中,故事的發(fā)生背景是在19世紀初,一個名為馬孔多的小鎮(zhèn)。雖然當時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地區(qū)進入了現代化文明階段,但是馬孔多小鎮(zhèn)中依舊處于原始生存狀態(tài)。生活在小鎮(zhèn)中淳樸的居民每一天都重復著傳統(tǒng)的生活樣式,雖愚昧落后,但也算偏安一隅。然而在吉普賽人進入之后,這一切平靜都被打破了。吉普賽人帶來了現代文明,但是淳樸的居民難以實現與現代文明的接軌,反而因為與現實社會的格格不入,陷入了無盡的孤獨痛苦之中。從此,馬孔多小鎮(zhèn)寧靜的生活被打破,處于一片紛爭之中。
小說中虛構的故事發(fā)生場景,其實也是當時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丁美洲國家現實生活的縮影。當時的社會保守封閉,發(fā)展的腳步停滯了,給人們帶來的都是孤獨與疲憊,唯一能夠帶領人們走出這一孤獨困境的方式就是將一些舊思想與傳統(tǒng)生活方式連根拔起,拋棄落后與愚昧,以新的方式接受新時代的生活。書中的孤獨并不單指馬孔多小鎮(zhèn)在地域上的閉塞,也指在小鎮(zhèn)上居民的心理孤獨的狀態(tài)。
二、《百年孤獨》中的人性隱喻
(一)以心理變更隱喻孤獨、落后的社會現實
在《百年孤獨》中,馬孔多這個小鎮(zhèn)里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其完美得近乎虛幻的美景與現實社會的殘酷形成了鮮明對比,在對比中,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體會到作者所要借助這篇作品表達出的思想內涵。
馬孔多小鎮(zhèn)是傳統(tǒng)的拉丁美洲地域的代表,在馬孔多小鎮(zhèn)里,人們缺少與外界文明世界的溝通交流方式,始終保持著傳統(tǒng)的、落后的生活模式,人們是落后與愚昧的。在這一時期,馬孔多小鎮(zhèn)看起來就像是一潭死水,任何風吹或是攪動都不能使這潭死水再起生機的波瀾。外來文明的突然涌入,讓原本適應這種生活狀態(tài)的馬孔多居民受到了沖擊,他們在思想上、行為上都難以適應。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現代文明思潮的沖擊下,馬孔多居民的人性及心理逐漸發(fā)生了改變,現代文明開始蠶食傳統(tǒng)思想文明。這種被動的心理變更方式,給馬孔多居民的自信心造成了沉重的打擊。面對眼前落后的現實,他們的自卑情緒不斷擴大,精神情緒也更加壓抑,形成了更加孤獨的情感。
從馬孔多小鎮(zhèn)居民的心理變更中讀者能夠發(fā)現,一個地區(qū)乃至一個民族失去時代守護的傳統(tǒng)之后,他們的意識將不斷循環(huán)于孤獨之中,雖然這些傳統(tǒng)可能是落后愚昧的。馬孔多小鎮(zhèn)走向悲劇毀滅的根源,其實隱喻的就是處于當時時代背景下的拉丁美洲人民孤獨、落后的社會現實。
(二)改變孤獨命運的反擊隱喻夢想的意義
馬孔多小鎮(zhèn)居民的落后愚昧及現代文明的野蠻侵入,造成了馬孔多居民窮困潦倒的生活。即使馬孔多是一個十分美麗的小鎮(zhèn),但是思想落后的居民也只能永遠生活在悲慘與孤獨之中。怎樣才能夠徹底擺脫這樣的生活方式,遠離愚昧無知,作者馬爾克斯對此做了深深的思考,他決定以災難的方式,讓一場颶風直接干脆地將馬孔多小鎮(zhèn)中的愚昧與無知一掃而盡。
馬爾克斯的本意其實是希望馬孔多小鎮(zhèn)有一天能夠發(fā)生質的改變,以更加積極正面的態(tài)度來面對社會的發(fā)展。人類在擺脫孤獨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擺脫愚昧落后的思想,只有樹立改變孤獨命運反擊的信心與長期斗爭的勇氣、凝聚全民的力量,才有可能改變現實社會。此外,人類改變社會方式還要自救,提升自身綜合素質與能力,從而有力量來擺脫外來文明的入侵。
馬孔多小鎮(zhèn)多次面臨外來文明的入侵,第一次是吉普賽人帶給當地人新的文明還有先進的科學設備,這并未對小鎮(zhèn)居民生活產生不良影響,反而使小鎮(zhèn)居民產生了了解外界的強烈愿望??墒堑诙蚊绹憬豆镜慕槿耄o馬孔多小鎮(zhèn)帶來了許多不安因素,使居民的內心更加痛苦與孤獨??梢哉f,戰(zhàn)爭與入侵切斷了人們之前的正常交流,迫使人們走向兇殘化。作者馬爾克斯創(chuàng)作目的也是呼吁人們改變孤獨命運,作出反擊。在小說結尾,一場颶風徹底地將孤獨打破,作者以此隱喻夢想的意義,那就是以新的姿態(tài)迎接團結友愛、文明進步的新世界。
(三)人倫體察下隱喻對人類文明的考量
在幾千年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人類文明出現了極大的進步,正如馬孔多小鎮(zhèn)經歷了數代變遷,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也開始思索與外界環(huán)境的接觸,以謀求發(fā)展。但是在這一次次的進步探索中,帶來的卻是一次次更為激烈的毀滅。在外界文明入侵時,馬孔多居民曾經試圖反抗,但無奈還是陷入歷史嘲弄般的負面循環(huán)之中,直至一場颶風帶來徹底的毀滅。尤其是對于布恩迪亞家族來說,家族中的所有人都陷入孤獨的情結之中,難以實現自我救贖。布恩迪亞家族由于第一代的亂倫導致家族成員遠走他鄉(xiāng),陷入孤獨,接著一代代又在孤獨下亂倫,亂倫后又陷入更加孤獨的境界之中,最后走向毀滅。在這些人倫體察下隱喻的是對人類文明的考量。布恩迪亞家族人的經歷太過類似了,幾乎所有人都陷入了回憶與過往的深淵之中,由于對自身的過度迷戀而失去了自我??梢哉f,是欲望將人引入了無邊空虛的孤獨之中,與現實社會逐漸脫離,最后陷入孤獨的深淵。
(四)人類自然本能與欲望下隱喻理性的價值
在馬孔多這個小鎮(zhèn)中,人們始終遵循著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這使得人類的自然本能與欲望不斷地被激發(fā),人們已經習慣了在這里發(fā)生縱欲或者亂倫的事件,這些甚至被整個社會所默許?!栋倌旯陋殹分杏性S多段亂倫的關系,并最終導致這個孤獨世界的毀滅。透過故事的走向讀者可以發(fā)現,那些包含著非理性思維及欲望的固執(zhí)必將走向毀滅,無論其存在多久,這一走向是不會改變的。作者馬爾克斯在分析人類自然本能以及欲望的過程中,隱喻的是理想的價值與理性所閃耀的光輝。人們只有通過真誠與理想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才能夠打破孤獨的桎梏,與世界發(fā)展步伐協(xié)調一致地前進。
三、結語
《百年孤獨》以“孤獨”作為主線與基調,作者馬爾克斯通過對馬孔多小鎮(zhèn)里人性的剖析,在隱喻中映射出當時時代背景下人類社會與心理的一個側面。《百年孤獨》中的人性隱喻其實可以認為是作者渴望實現對拉美人自覺意識的喚醒,馬爾克斯以悲天憫人的人性關懷呼喚人們從根本上擺脫愚昧與落后,自信昂揚地沐浴在陽光之下。
(江西科技學院)
基金項目:江西省十三五教育規(guī)劃課題“隱喻能力對英語學習效果的研究”(18YB264)。
作者簡介:黃明明(1979-),女,江西都昌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