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蕊
做班主任,不容易,一人要承擔數(shù)十名孩子的教育重擔,壓力可想而知。通過多年的摸索,我總結并掌握了三個育人法寶愛、做、夢,這三個法寶伴我在教育工作中披荊斬棘,乘風破浪,讓我成為一個愛做夢的引路人。
首先,“愛”作為一種態(tài)度,它會在你思考的時候給你指明方向。愛可以包容一切,可以潤物細無聲。當愛作為一種的態(tài)度,這份愛就架起一座心與心交流的橋梁。在面對學生時,愛能夠拉近師生心與心的距離,讓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接受老師的建議,提升教育的效率,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當面對家長時,一份愛學生的態(tài)度讓家校成為一股繩,增加了家長對老師的信任。當愛體現(xiàn)在任課老師上完課后的一句感謝或問候時,協(xié)同工作就會變得順其自然。其次,“愛”作為一種心態(tài),它會在你觀察的時候給你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每個班級都會有問題學生,面對問題學生時每個人的方法都各不相同,我的方法是發(fā)現(xiàn)他的美并放大它。我始終堅信:無論誰都有向善的品質,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再次,愛是一種感情。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十分感謝我遇到的孩子們,感謝他們讓我體會到教育的潤物無聲,感謝他們讓我體會到教育的靜待花開,感謝他們讓我體會到作為教師所獲得的職業(yè)幸福感。
2017年新年致辭中,當聽到習近平總書記告訴我們要“不忘初心,擼起袖子加油干”時,我就喜歡上了這句話?!皵]起袖子”是一種敬重,是干一行愛一行,干什么像什么。“擼起袖子”是一種實干精神。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在平時的班級日常管理中,多聽課可以了解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學習習慣;多進班可以客觀地觀察到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提前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多和學生一起參加勞動可以培養(yǎng)我們之間的勞動情誼;多和學生一起聊天可以獲取學生之間的第一手資料,從而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
這里不得不說的是我們班的“小幫派”,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義氣應該是永不過時的主旋律。所以綜合學生意愿和成績幾方面,將學生五六人一組,組內(nèi)有幫主、軍師、外交家、將軍、賬房幾個角色。每個小幫派都要有自己的名號、口號、幫規(guī)和幫旗。幫主在軍師的幫助下處理并指導全幫各種安排和活動,一般幫主的人選是幫派中推舉出來的,軍師和幫主都是比較聰明的孩子,但是不同的是軍師不善于組織活動;外交家則負責完成幫主交代的一些和老師同學溝通的任務,一般選取機靈、語言組織能力強的學生;賬房負責幫派中各種作業(yè)檢測加分減分的統(tǒng)計事宜;將軍負責課上發(fā)言,展示活動。
通過教學和德育的加減分作為貨幣,購買領地。我們將班級的位置進行劃分,明碼標價,每月開放一次拍賣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增加歸屬感和凝聚力,當然這種方式我還沒有完善到最好,所以我們每個月都有一次華山論劍,邀請每個幫主赴會,共同商議班中大事,完善制度。
每個人都有“夢”,“夢”擁有強大能動性。之前一部名叫《厲害了,我的國》的電影紅遍了大江南北。我將這部電影看成一份歷史答卷,2013年習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會上提出中國夢。從2013年到2018年,中國讓全世界看到了什么叫“有夢想誰都了不起”。2019年到2020年,中國夢的逐步實現(xiàn),特別是這次疫情中我們國家的世界影響力讓世界刮目相看。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我將夢分成了兩部分:一是集體造夢。一般發(fā)生在初一,第一次見面會開始,可以使學生們增強集體感。在之后的暑假中建立互聯(lián)網(wǎng)溝通,將第一次見面會的主題設計為群名,第一次見面會的集體照和集體簽名設置為背景或頭像。這樣在后面的溝通中不斷強化這個集體的概念,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適應新的班集體,形成新的班級體的概念。將開學后的每個班會都設置為大夢的分夢,分解我們的目標,從不同的角度提出我們的愿望。這里的夢絕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夢,而是師生共同的夢。個人造夢就是將掉隊的個別人,通過外部配合和語言魅力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小夢成就我們的大夢。二是追夢。夢想的力量是強大的,借助夢想的翅膀讓學生展翅高飛。造夢需要智慧,追夢需要方法和堅持。以團體動力學為依托,在發(fā)生問題時不要班主任單打獨斗,將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們自己嘗試著去解決問題,不斷地進行嘗試和調(diào)整。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及時肯定,發(fā)現(xiàn)問題后馬上利用微班會逐個解決問題。
通過“愛”“做”“夢”的引領,初二的時候我們班就刮起了學習的龍卷風,他們有的通過學校的圖書館資源或者電子圖書資源挖掘初三及高中知識,軍師們組團賽題拼成績,將軍帶著外交家一起背提綱,更有甚者有的幫派自發(fā)延長晚自習時間。初三畢業(yè)時每個同學都獲得了自己的最好成績,當看到孩子們給我發(fā)來的一張張錄取通知書時,我內(nèi)心充滿了感恩,感恩孩子們的信任。讓我這個愛做夢的引路人,走在這條路上更加自信。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