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利, 李婧蓮, 王東東, 甄志勇
(1. 河北省三河市燕郊人民醫(yī)院 神經外科, 河北 三河, 065201;2. 河北省石家莊長城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神經外科,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既往臨床治療意識障礙(DOC)多采用藥物、高壓氧、康復理療、感官和環(huán)境刺激等方式,但治療效果欠佳[1]。近年來隨著對深部腦刺激、脊髓電刺激以及經顱磁刺激等多種神經調控方式的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神經調控治療DOC有特殊療效[2]。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是一種無痛、無創(chuàng)的綠色治療方式,其可通過時變電磁場誘發(fā)出感應電場,引發(fā)鄰近神經組織產生繼發(fā)電流,激活皮層,改變大腦內生理過程; 高頻rTMS可興奮大腦皮層,促進皮質代謝,增加腦血流量,促進腦內神經遞質傳遞,從而修復損傷細胞,促進意識功能恢復[3]。然而,目前rTMS改善腦損傷后DOC的研究還處于摸索階段,尚未形成有效、統(tǒng)一的規(guī)范治療流程和評價體系。本研究分析高頻rTMS對重癥顱腦損傷后DOC患者后神經電生理及腦脊液興奮性氨基酸(EAA)水平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三河市燕郊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重癥顱腦損傷后DOC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rTMS假刺激4周,治療組采用rTMS刺激4周。納入標準: ① 符合重癥顱腦損傷和DOC的診斷標準者,經臨床表現(xiàn)、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確診; ② 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③ 病程1~2個月者; ④ 病情穩(wěn)定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評分、改良后昏迷恢復量表(CRS-R)評分顯示處于植物人狀態(tài)(VS)/無反應清醒狀態(tài)(UWS)期。排除標準: ① 既往顱腦外傷或手術史者; ② 嚴重心臟疾病、軀體疾病或血液疾病者; ③ 病情危重且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者; ④ 既往精神疾病史者; ⑤ 顱骨缺損或顱內留置金屬者。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損傷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規(guī)藥物治療和高壓氧治療及康復訓練。治療組接受3 Hz的rTMS治療,治療時間為20 min/次, 1次/d, 5次/周,治療療程為4周,刺激強度90% RMT, 每刺激1 s后間隔2 s, 有效刺激400串, 1 200脈沖。治療采用EK-9100C經顱刺激儀(江蘇億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和配套“8”字形線圈,根據(jù)國際腦電10-20系統(tǒng)定位法,以患側C3或C4點前、后、上、下間隔1 cm處作為刺激點, 10次中至少有5次可在患側手拇短展肌處檢測到50 μV運動誘發(fā)電位,即可確定為刺激靶點?;颊呷⊙雠P位,線圈拍表面與刺激靶點頭皮切線呈45 °。對照組刺激方式參考治療組,但線圈拍產生的脈沖磁場不進入患者大腦。
1.3.1 GCS、CRS-R評分: 治療前、治療后采用GCS、CRS-R對昏迷患者意識障礙情況和昏迷恢復情況進行評估。GCS由肢體運動、睜眼和語言反應3個部分組成, 8分以下為昏迷, 15分為最高分,分數(shù)越低表示意識障礙越嚴重。CRS-R由交流、覺醒、聽覺、視覺、運動、言語6個部分組成, 23分為最高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意識障礙越輕。
1.3.2 腦電圖(EEG)檢測: 采用NT9200數(shù)字腦電圖儀(上海涵飛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 10-20國際標準導聯(lián),每次描記≥20 min。參照EEG分級標準[4]對腦電活動進行分級,共5級。
1.3.3 上肢體感誘發(fā)電位(SSEP)檢測: 采用NeuroExam M 800型肌電誘發(fā)電位儀(珠海市邁康科技有限公司), 200 μs波寬, 2 s/次方波刺激腕部正中神經,記錄誘發(fā)電位,測量中樞傳導時間(CCT、N13和N20波波間潛伏期),并根據(jù)研究[5]描述的分級標準將SSEP分為3級。
1.3.4 腦脊液EAA水平檢測: EAA主要包括谷氨酸(ASP)和門冬氨酸(GLU), 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行腰椎穿刺,獲取5 mL腦脊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檢測氨基酸水平。
2組治療后GCS、CRS-R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且治療組治療后GCS、CRS-R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GCS、CRS-R評分比較 分
治療組治療后EEG較治療前改變,且治療組治療后EEG改變較對照組更明顯,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EEG改變比較[n(%)]
2組治療后SSEP均較治療前改變,且治療組治療后SSEP改變較對照組更明顯,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SSEP改變比較[n(%)]
2組治療后GLU、ASP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治療后GLU、ASP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治療前后GLU、ASP水平比較 μmol/L
DOC是重癥顱腦損傷后常見狀態(tài),主要包括持續(xù)VS/UWS期和最小意識狀態(tài)(MCS)期。目前,中國每年新增DOC患者10萬例以上,給家庭、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經濟負擔[6]。目前該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手段,一般來說VS/UWS期患者預后較差,而MCS期患者蘇醒可能性較高,因此該病治療的關鍵是使處于VS/UWS期的患者轉為MCS期。近年來研究[7-8]發(fā)現(xiàn),高頻rTMS應用于重癥顱腦損傷后DOC患者可提高患側大腦半球興奮性,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神經電生理活動,降低腦脊液EAA水平,促進患者蘇醒。但高頻rTMS刺激靶點、刺激頻率以及刺激流程等參數(shù)的設定尚無統(tǒng)一定論,加之重癥顱腦損傷后DOC屬于一組癥候群,個體差異較大,神經環(huán)路損傷并非完全一致,在進行rTMS治療時,需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精準化治療。
本研究2組患者分別采用高頻rTMS刺激和rTMS假刺激治療4周發(fā)現(xiàn),治療組治療后GCS、CRS-R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高頻rTMS刺激可減輕重癥顱腦損傷后DOC患者昏迷狀態(tài),與沈龍彬等[9]報道結果一致。分析原因為高頻rTMS可提高患側大腦半球興奮性,促進神經元軸突修復,激活休眠狀態(tài)神經元或連接孤立狀態(tài)腦區(qū),從而調節(jié)皮質,實現(xiàn)知覺重塑。由于GCS、CRS-R評估具有主觀性,為了進一步明確改善效果,本研究設計了EEG、SSEP分析[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后EEG較治療前顯著改變,且治療組治療后EEG改變較對照組顯著,提示高頻rTMS可明顯減少慢波(θ、δ波),增多α節(jié)律,或增高α波波幅,而這些表現(xiàn)為SSEP正效應改變,說明高頻rTMS可改善腦電生理活動[11]。2組治療后EEG較治療前顯著改變,且治療組治療后SSEP改變較對照組更顯著,說明高頻rTMS可縮短N13、N20波間潛伏期,出現(xiàn)N20波或使N20波波幅增高,而這些表現(xiàn)為SSEP正效應改變,說明高頻rTMS可改善上肢電生理活動[12]。
既往關于腦脊液EAA的研究[13]顯示, EAA含量隨顱腦損傷的加重而增加,可作為衡量顱腦損傷和預后的評價指標。重癥顱腦損傷后神經元壞死是導致昏迷的重要原因,而損傷引起神經元廣泛去極化會導致GLU、ASP大量釋放,作用于細胞膜受體,增加細胞膜對Ca2+、Na+的通透性,引起細胞內Ca2+、Na+超負荷,進而引起花生四烯酸釋放積聚,促進脂質過氧化和自由基產生,從而破壞細胞膜,導致神經元損害、感知能力降低,加重昏迷狀態(tài)[14]。本研究治療組治療后GLU、AS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高頻rTMS可通過降低GLU、ASP水平改善昏迷。
綜上所述,高頻rTMS應用于重癥顱腦損傷后DOC患者可改善神經電生理活動,降低腦脊液EAA水平,改善昏迷狀態(tài)。本研究未對高頻rTMS降低GLU、ASP水平的機制進行分析,后續(xù)可開展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