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設計系列探究實驗建構學科基本觀念

      2021-10-25 01:16:22劉永紅
      高考·上 2021年9期
      關鍵詞:微粒觀探究實驗

      劉永紅

      摘 要:設計系列探究實驗,創(chuàng)設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實驗情境和設置驅動性問題,在“分散系及其分類”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幫助學生建構學科基本觀念:分類觀、微粒觀、變化觀和化學價值觀,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實驗結果表明設計系列探究實驗的教學,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自主探究出宏觀現(xiàn)象中的微觀本質,同時建立了基本觀念,教學效果良好。

      關鍵詞:基本觀念;分散系;探究實驗;分類觀;微粒觀;變化觀;化學價值觀

      一、問題的提出

      化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是讓學生理解基本的化學概念、原理和化學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認識化學現(xiàn)象的本質,形成有關化學科學的基本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充分的領悟科學知識所蘊含的科學方法和基本觀念,引領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領悟知識中隱含的思想、方法和觀念,有助于學生的終生發(fā)展。

      本市的高中化學人教版必修第一冊“分散系及其分類”的教學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按教材制備Fe(OH)3膠體卻忽視了實驗現(xiàn)象中本質的挖掘和忽視實驗的功能;二是對本節(jié)內容的作用與地位認識不充分,忽略了其中承載著的基本觀念培養(yǎng)和學科方法的教學功能。為此,本節(jié)課設計了4個探究實驗和富有思維深度的問題,解決了教學中存在的兩個問題,以達學科育人的目的。

      二、設計理念

      “分散系及其分類”在必修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使學生通過學習,認識物質的性質不僅與物質的結構有關,還與物質的存在狀態(tài)有關,從而拓寬混合物的分類和研究物質的新視角。從微觀的角度認識分散系的本質,認識膠體在生產、生活和科技中的應用,理解化學的應用價值。

      “分散系及其分類”的學習承載著3個重要的教學功能:一是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量的意識;二是學科觀念的培養(yǎng);三是學科方法的學習。教師講述基本觀念的具體內容,是教授觀念性的知識,學生不能真正形成基本觀念。本節(jié)課改進一個實驗和增設兩個實驗形成系列探究實驗,并設計有思考深度的驅動性問題,從宏觀現(xiàn)象中挖掘微觀本質,在系列探究實驗和驅動性問題中學生感悟出學科的四個基本觀念:分類觀、微粒觀、變化觀和化學價值觀[4]。(見圖1)

      (一)改進一個實驗

      改進教材中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實驗,給定儀器、藥品和用品后讓學生制備更多的混合物,故意設置“陷阱”,不強調實驗操作要點,目的是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實驗結果出來后,有學生沒有制備出氫氧化鐵膠體,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總結和反思,尋找實驗失敗的原因,在實驗中使學生形成量的意識和嚴格控制反應條件的習慣,同時建立分類觀。

      (二)增設兩個實驗

      一個實驗是三種分散系之間的轉化實驗,使學生意識到物質是不斷變化的,物質變化隨條件不同而不同,進而形成變化觀。另一個實驗是豆腐的制作,學生從實驗中深切感受到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助于學生形成化學價值觀。

      三、解決問題的教學實錄

      (一)改進膠體的制備實驗,建立分類觀

      相同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呈現(xiàn)方式,學習效果大不相同。照方抓藥的實驗,沒有引起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學生也沒有真正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因此把“氫氧化鐵膠體制備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

      環(huán)節(jié)一:三種分散系的制備和性質

      實驗1:請您選用以下儀器和藥品制備盡可能多的混合物。制備完畢,請仔細觀察這些混合物,比較它們外觀特征的異同。再用激光筆照射制備出來的混合物,觀察現(xiàn)象。

      供選擇的藥品與儀器用品:蒸餾水、沸水、飽和FeCl3溶液、1mol/LNaOH溶液、試管若干支、酒精燈、量筒、膠頭滴管、試管夾、火柴。對實驗結果進行分類。

      學生活動:分組實驗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學生小組代表展示實驗成果,其他學生傾聽、提問和評價。完成混合物的分類。

      設計意圖:

      用飽和FeCl3溶液和沸水制備了Fe(OH)3濁液和膠體,也有用飽和FeCl3溶液與1mol/LNaOH溶液制備Fe(OH)3濁液,這些現(xiàn)象引起了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關注試劑用量的控制、關注實驗條件。為三種分散系的轉化打下伏筆。理解物質性質還與物質的存在狀態(tài)有關。完善混合物的分類,建立分類觀。

      學生在實驗中產生新的疑問:飽和FeCl3溶液滴入常溫的蒸餾水和沸水中為什么形成不同的分散系,在九年級學習的Fe(OH)3是懸濁液而現(xiàn)在卻是膠體,有無矛盾,通過丁達爾現(xiàn)象消除學生心中的疑問:氫氧化鐵既可以是濁液又可以是膠體。但同時又產生新的矛盾:兩種不同的分散系有何關系?巧妙地制造了認知沖突的情境,可激發(fā)學生去進一步思考及深層次探究的欲望,開發(fā)了學生的潛能。

      (二)設置驅動性問題,建立微粒觀

      教學中設計驅動性問題:用實驗方法比較溶液、膠體和懸濁液的分散質大小,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將知識的學習和觀念的建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利于知識向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轉化。

      環(huán)節(jié)二:用實驗的方法比較分散系的分散質粒子大小

      實驗2:設計實驗比較溶液、膠體和懸濁液的分散質粒子大小,并用數(shù)軸表示三種分散系的分散質粒子大小。

      學生活動: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并實驗,用數(shù)軸表示實驗結果。

      設計意圖:

      設計驅動性問題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考,實驗中學生真正感受微觀粒子的大小,用微粒觀分析宏觀的實驗現(xiàn)象,至此學生悟出宏觀的實驗現(xiàn)象背后分散系的微觀本質,再通過數(shù)形結合進一步深化學生自悟的觀念,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了三種分散系的本質區(qū)別,還解決了實驗1中產生的疑問。突顯學科思維方式的形成,有助于學生形成微粒觀、變化觀,培養(yǎng)了學生宏觀辨識和微觀辨析的化學素養(yǎng)。

      (三)設計轉化實驗,建立變化觀

      實驗3:三種分散系之間的轉化

      以Fe(OH)3膠體為例,設計實驗說明三種分散系之間的轉化并用關系圖表示。能發(fā)生反應的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學生活動:分別取少量的氫氧化鐵膠體于兩支試管中,加熱一支試管,在另一支試管中逐滴加入稀鹽酸至過量,觀察現(xiàn)象,并結合實驗1,用關系圖表示氯化鐵溶液、Fe(OH)3膠體和Fe(OH)3濁液的轉化關系。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驅動性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自己意識到三種分散系可以轉化。至此學生明白了實驗1中一些同學用相同的方法加熱時間不同,制備了氫氧化鐵濁液的原因。條件改變了,物質結構或性質都會發(fā)生變化,通過圖示深刻理解三種分散系的轉化關系。幫助學生形成變化觀,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從特殊抽象出一般規(guī)律的能力?;瘜W基本觀念是學生基于自己的認知基礎,對化學科學的深刻理解,是學生深入思考和內心體驗的結果,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四)增設豆腐的制作,建立化學價值觀

      實驗4:自學膠體聚沉的方法,設計實驗,用豆?jié){制豆腐。實驗藥品和用品:豆?jié){、食鹽、石膏,儀器自選。

      學生活動:在燒杯中加入適量的豆?jié){膠體,加入少量石膏或食鹽,充分振蕩,觀察現(xiàn)象。

      設計意圖:

      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生活,豆腐的制成,讓學生非常興奮,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充分感受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化學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深刻地感受到化學的價值與魅力,建立了價值觀。

      四、教學問題解決的成效分析

      課后采用問卷調查法,從“系列探究實驗和基本觀念的建構”調查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反饋與評價。通過紙筆測試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獲得定量數(shù)據(jù)。

      選取清遠市某普通高中中學113名學生作為被試。調查問卷共10題。采用李克特式5點量表計分,選項包括:非常同意、同意、不確定、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分別記為5、4、3、2、1分,發(fā)放113份問卷,回收問卷113份,回收率100%。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二)三種分散系的制備與膠體性質掌握情況分析

      由問卷調查1、2、3題反饋(見表1)可知,這三項得分率均在4.9以上,其中題2題3是問卷調查中得分最高的兩題,說明學生對三種分散系的制備、膠體與溶液的鑒別和混合物的分類有清晰的認識,尤其是通過給定儀器、用品和藥品制備溶液、膠體和懸濁液有深刻的認識,相同的試劑、相同的用量和相同的操作,加熱時間不同制備了不同的分散系,這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認知沖突,并在實驗中初步形成了量的意識。接著用激光筆照射三種分散系,觀察到不同現(xiàn)象,促使學生探求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這些都是實驗中驅動學生自覺思考,說明了利用設計系列探究實驗和驅動性問題有利于知識的學習、方法和觀念的建構,效果良好。

      由問卷調查題4的反饋知,利用設計實驗方案探究三種分散系的本質區(qū)別,并用數(shù)形結合的方法直觀形象地表示三種分散系分散質粒子大小的關系,從宏觀實驗現(xiàn)象到微觀本質再到用宏觀的數(shù)軸表示,自然而然地建立了學科觀念:微粒觀。

      (三)學科觀念建立情況分析

      由問卷調查3、4、5、6、7題得分率4.7以上,題7得分率達4.961,說明學生喜歡與生活相關的實驗,能使學生深刻認識化學與生活、社會的關系。8、9、10題是關于學科觀念習得的調查,這三題的得分說明通過系列實驗和有思維深度的問題,學生可以自悟出知識背后蘊含的觀念。

      結束語

      化學觀念需要在不斷地學習、思考和實踐中而逐漸豐富、完善和發(fā)展。教師必須把握學科知識背后的思想、方法和觀念,用心設計真實情境和有意義的驅動性問題,使學生親身體驗化學知識的發(fā)現(xiàn)過程和應用價值,通過對具體事實經過思考概括整理出來的觀念性認識,真正成為學生的觀念,有效地開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即在必備知識的學習、關鍵能力的提升過程中,逐步形成科學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等學科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王晶.普通高中教科書化學必修第一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8-9.

      [3]何彩霞.在把握化學概念本質中促進學科觀念建構“分散系及其分類”單元教學的思考[J].北京: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62-65

      [4]畢華林,盧巍.化學基本觀念的內涵及其教學價值[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1(6):3-6

      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規(guī)劃2012年度研究項目“化學教學中學生潛能開發(fā)的研究”(課題批準號:2012YQJK25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微粒觀探究實驗
      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中學生微粒觀的培養(yǎng)
      基于化學基本觀念“微粒觀”的教學設計
      初中生化學微粒觀念形成的教學策略
      “燃燒條件”探究實驗的創(chuàng)新設計
      化學教學(2016年11期)2017-01-05 08:42:19
      在“探究實驗”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情智能力
      氣泡的速度探究實驗的改進研究
      加強實驗,提高化學復習課的有效性
      探究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科學課堂探究實驗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8期)2016-10-31 18:28:22
      基于微觀認識的“化學鍵”教學設計
      考試周刊(2016年48期)2016-06-29 18:16:35
      崇文区| 永州市| 永德县| 德安县| 塔河县| 永城市| 临安市| 香港| 治多县| 东丽区| 宝兴县| 杭锦后旗| 南投市| 四平市| 安庆市| 伊金霍洛旗| 金堂县| 武陟县| 奉新县| 六安市| 应用必备| 阿拉尔市| 湘阴县| 壶关县| 无锡市| 增城市| 禹城市| 扎赉特旗| 哈密市| 青龙| 固安县| 阿合奇县| 黎平县| 南皮县| 光泽县| 资源县| 松桃| 苗栗县| 宁陵县| 岑巩县| 闻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