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娟
一說起科學課,可能大家都會認為很深奧,很難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掌握規(guī)律。其實只要大家多一些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
一、營造氛圍“入迷”
在小學科學課上,老師需要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堂科學實踐中掌握科學知識,養(yǎng)成積極探索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當學生有了好奇心就會投入實驗研究,積極思考,勇敢嘗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課前,老師可以為學生設(shè)計一些看得到的、感受得到的情境,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以此吸引興趣,為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以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人的呼吸》為例。
上課伊始,我面帶微笑對孩子們說:“同學們,今天學的課文很簡單也很重要,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可以說真正地和我們息息相關(guān),哪是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舉手把自己的答案說出來,有位同學說是呼吸,我點頭馬上接上說“對,你真聰明,就是呼吸?!比缓笊钗豢跉?,再呼出一口氣,問:“同學們,你們看到了老師在呼吸嗎?你們也試一試?!比缓缶蛶瑢W們一起吸氣呼氣,課堂氣氛一下就寬松了很多。
二、科學探究“解謎”
眾所周知,科學課不僅是簡單地揭穿謎底,而是引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鉆研、探索這些科學現(xiàn)象。
當學生有了興趣之后,我們要因勢利導,抓住這份熱情有效地指導他們探究,參與科學實踐,獲取科學知識,把“迷局”解開。結(jié)合《人的呼吸》教學來談?wù)勅绾沃笇W生科學探究進行“解謎”。
(一)親身感受了解“迷”。為了讓學生感受呼吸,我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分兩種情形體驗呼吸。一是讓每個同學通過鼻子感受呼吸,耐心指導學生將食指放在鼻前,深呼吸,將上述動作重復幾次,想想有什么感受。學生就會感覺到深呼吸時,有氣體進、出鼻腔的感覺,呼吸是氣體進出鼻腔的過程,將食指放在鼻前,能感受到氣體的進出,得出的結(jié)論是通過鼻子能感受到呼吸的存在。二是讓學生通過胸下方感受呼吸,指導學生將手放在胸下方,深呼吸,將上述動作重復幾次,回憶一下有什么感受。得出的結(jié)論是通過胸下方能感受到呼吸的存在。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會感受到了呼吸的存在,真的是和我們息息相關(guān),原來科學并不沖秘,就在我們身邊。
(二)利用資源分析“迷”。打鐵趁熱,我督促學生認真閱讀課本,用筆畫出人的呼吸器官,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人的呼吸動畫視頻。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更加形象直觀地看到了人的呼吸過程,清晰地認識了人的呼吸器官,體會了呼吸器官的作用。然后利用小組合作完成研學活動,尋找正確答案。通過一系列活動,同學們認識了呼吸器官,并了解了鼻腔對吸入的空氣有過濾、加溫、加濕作用;咽喉有清潔和調(diào)節(jié)溫濕度作用;氣管和支氣管則有清除異物、調(diào)節(jié)空氣溫濕度和防御等作用;肺是氧氣和二氧化碳進行交換的場所。如此—來,教學重點就輕松解決了。
(三)實驗操作探究“迷”??茖W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科學教學的核心是實踐,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引領(lǐng)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開展科學實踐活動。
作為科學教師要倡導學生在實驗中學,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在實驗中分析,在實驗中得出結(jié)論。勉勵學生在科學實驗中遇到問題,不要依賴老師得出現(xiàn)成答案,而是依靠自己在實驗操作中探究問題的答案。鼓勵學生自主地嘗試,放手地嘗試,哪怕失敗了也是—種尋找謎底答案的探究過程。
通過逐步地、科學地進行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先人“迷”,接著了解“迷”,最后探究“迷”,使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獲得了有關(guān)科學知識,還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總結(jié)規(guī)律的能力,感受到了科學實驗的魅力。
三、探討交流“享迷”
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當學生在試驗中獲取了知識后,他們肯定是很高興的,很想與人分享,這時老師就要給學生一個平臺,充分地讓學生探討交流,拓展延伸,引發(fā)對實驗的思考,往更深層次地提出問題。
作為科學教師,我們要在課堂上善于營造輕松氛圍引導學生入“迷”,科學指導學生探究“解謎”,鼓勵學生探討交流“享迷”,使課堂“迷”起來,讓學生在解謎的過程中入“迷”,學會解“迷”,成為解謎的主人,使科學課堂煥發(fā)出“迷”一般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