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香, 李 曄, 蔣建中
(揚州大學附屬宜興市人民醫(yī)院 1.腎臟內(nèi)科,2.老年醫(yī)學科, 江蘇省宜興市 214200)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療終末期糖尿病腎病的有效方法,可改善患者生存質(zhì)量,延長生存時間[1],但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更易發(fā)生院內(nèi)感染,尤其是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抗感染能力下降、透析環(huán)境下機體對污染物敏感性增強,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終末期腎病患者發(fā)生肺部感染的概率增加[2]。研究顯示,肺部感染是透析患者治療失敗和死亡的重要原因[3]。尋找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可以通過早期糾正危險因子,來降低肺部感染發(fā)生率。本文分析維持性血液透析期間老年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發(fā)生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為臨床預防血液透析相關肺部感染提供新的思路。
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門診的81例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其中男39例,女42例,年齡61~89歲,平均(76.2±4.2)歲,平均體質(zhì)指數(shù)(24.12±4.05)kg/m2,糖尿病病程(10.9±2.8)年。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明確診斷為2型糖尿病腎病[4],且符合維持性血液透析標準;③規(guī)律維持性血液透析超過6個月;④血液透析前無基礎肺部疾病或肺部感染;⑤同意參與本研究。符合上述所有選項者納入本研究。排除標準:①1型糖尿?。虎谂R床資料不全;③血液透析治療間斷;④不能獲得持續(xù)隨訪;⑤合并精神疾病、慢性炎癥疾病、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⑥透析前存在感染者;近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者。具有上述任1項者不納入本研究。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道德準則。
參考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中肺部感染標準[5]:存在肺部感染臨床表現(xiàn)(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體溫升高、痰培養(yǎng)或血培養(yǎng)陽性。
采集患者新鮮痰液標本,使用氧化酶試驗進行病原菌分離,使用全自動細菌鑒定系統(tǒng)(法國梅里埃)對病原菌進行鑒定。
患者均接受規(guī)律血液透析,透析時間每次4 h,每周2~3次。透析血流量200~300 mL/min,透析液流量約500 mL/min,連續(xù)透析時間>6月。
隨訪患者6~24月,每隔兩天電話隨訪患者有無咳嗽、發(fā)熱、咳痰、呼吸困難等表現(xiàn),若存在上述表現(xiàn)則要求患者入院門診行胸部CT、血生化及痰培養(yǎng)或血培養(yǎng)檢查,確認是否發(fā)生肺部感染。中位隨訪時間16月,平均(15.4±2.6)月,觀察血液透析期間肺部感染的發(fā)生情況,并分析病原菌分布情況。
記錄患者年齡、性別、糖尿病病程、合并疾病。收集患者入院時(維持性透析開始時)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糖化血紅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血紅蛋白(酶標儀微量酸堿法)、白蛋白(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血清總蛋白(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水平以及使用促胃動力藥物、容量負荷情況等。容量負荷測量方法:于平靜呼氣末,使用超聲測量下腔靜脈和肝靜脈交界處遠端2 cm處下腔靜脈直徑,血液透析患者正常下腔靜脈直徑為8.0~11.5 mm/m2,當超過11.5 mm/m2即為容量負荷。
共11例患者發(fā)生肺部感染,發(fā)生率為13.6%,單純感染3例,混合感染8例?;颊吖哺腥玖?2種病原菌,革蘭陰性菌感染最高(68.2%;表1)。
表1 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相關肺部感染的22種病原菌分布情況 單位:株(%)
肺部感染組年齡>80歲、糖尿病病程>10年、高血壓、白蛋白≤35 g/L、總蛋白≤60 g/L、容量負荷,使用促胃動力藥物、糖化血紅蛋白>7%比例均高于無肺部感染組(P<0.05),兩組性別、空腹血糖、冠心病、高血脂癥、血紅蛋白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肺部感染與患者相關資料的比較 單位:例(%)
將年齡、糖尿病病程、容量負荷、糖化血紅蛋白、高血壓、使用促胃動力藥物服用、白蛋白、總蛋白作為自變量,將肺部感染作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年齡、容量負荷、使用促胃動力藥物、糖化血紅蛋白、白蛋白是老年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期間肺部感染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表3)。
表3 老年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相關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
血液透析期間肺炎發(fā)生率較高,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研究顯示,27.9%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第一年被確診為肺炎[6]。肺部感染患者炎癥反應水平增加,使患者病情加重[7]。糖尿病患者是感染的高發(fā)人群,如皮膚感染、尿路感染及肺部感染等,其發(fā)生肺部感染的風險增加與高血糖、肺功能受損、免疫力降低、肺部微血管病變等有關[8]。本文中共11例患者發(fā)生肺部感染,發(fā)生率為13.6%。既往研究顯示,血液透析期間2型糖尿病腎病肺部感染發(fā)生率為23.81%[9],曾健英等[10]研究顯示,血液透析期間2型糖尿病腎病肺部感染發(fā)生率為12.6%。不同研究的肺部感染發(fā)生率存在一定差別,與研究的隨訪時間、研究人群及透析護理差異等關系密切。本文中在血液透析期間發(fā)生肺部感染的老年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中,革蘭陰性菌感染最常見,與既往研究結(jié)果相符[9],該結(jié)果提示在臨床上經(jīng)驗性治療時,應重視革蘭陰性菌的抗感染治療。
本文結(jié)果顯示,年齡、容量負荷、使用促胃動力藥物、糖化血紅蛋白、白蛋白是老年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相關肺部感染的獨立影響因素,其中年齡>80歲、容量負荷、高糖化血紅蛋白、使用促胃動力藥物、低白蛋白是老年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相關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與相關研究報道相符[11-12]。老年高齡終末期腎病患者在透析期間發(fā)生肺部感染的風險顯著增加,與高齡終末期患者內(nèi)環(huán)境紊亂、并發(fā)癥多且復雜、耐受力下降、透析導致免疫抑制、機體免疫力降低以及透析環(huán)境污染、敏感性增高等有關,故更易受到病原菌侵襲[13]。研究證實,高血糖與微血管病變關系密切,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應血糖控制情況的指標,高糖化血紅蛋白反應機體血糖控制差,此類患者更易發(fā)生肺微血管病變,導致呼吸功能受損,病原菌侵襲后更易發(fā)生肺部感染[14]。研究證實高血糖情況下機體代謝增高,高代謝狀態(tài)可導致免疫細胞功能異常,降低病原菌清除能力[15]。白蛋白是反應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的指標,白蛋白降低提示機體營養(yǎng)不良,營養(yǎng)狀態(tài)較差時機體免疫力降低,抵御病原菌能力下降,故更易發(fā)生感染[16]。使用促胃動力藥物的患者胃動力不足、抵抗力差,此外,促胃動力藥物可促進胃排空,減少藥物及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造成食物及藥物吸收能力下降,影響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長期容量負荷可導致多種臟器負擔增加,肺負荷增加可降低機體清除細菌能力,容易造成感染。
綜上,年齡>80歲、容量負荷、使用促胃動力藥物、高糖化血紅蛋白、低白蛋白的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間更易發(fā)生肺部感染,臨床應針對以上危險因素制定治療措施以降低肺部感染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