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朝鵬 韋巍
(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武鳴醫(yī)院,廣西 南寧,530026)
脛骨遠端骨折是骨科臨床上較多見的疾病,占全身骨折的10~15%,往往是因小腿部受到高能量暴力而致。該病會引發(fā)明顯的骨質破壞及周圍軟組織損傷。傳統(tǒng)復位后給予加壓鋼板內固定,手術切開相對較大,且需大范圍剝離骨膜,對局部血供造成影響。術后極易增加感染、畸形愈合、骨不連等嚴重并發(fā)癥風險,給患者預后帶來不良影響。經(jīng)皮微創(chuàng)鋼板內固定技術(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基于BO 基礎發(fā)展而來,可有效降低骨折區(qū)域軟組織損傷,保護血供。為此,本文就脛骨遠端骨折應用MIPPO+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以便為日后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抽取84 例脛骨遠端骨折患者,源于我院2020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根據(jù)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2 例,對照組男22 例,女20 例,年齡24~62 歲,平均(43.57±3.24)歲,19 例車禍傷、11 例壓傷、12 例擊打傷。研究組男23 例,女19 例,年齡22~65 歲,平均(43.49±3.31)歲,19 例車禍傷、11 例壓傷、12 例擊打傷。患者基線資料相比,差異無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術前經(jīng)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脛骨遠端骨折;②入組患者均屬于閉合性損傷;③患者臨床檢查資料文完整,無缺失。排除標準:①伴有重大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②伴有精神疾病、認知障礙的患者;③多發(fā)骨折、雙側骨折患者;④因疾病因素繼發(fā)骨折的患者。
1.2 方法對照組接受鎖定加壓鋼板治療,即協(xié)助患者選擇仰臥位,給予硬膜外麻醉。于骨折近端與脛骨前內側切開,進行皮下隧道分離,手法復位后控制骨折位置,選擇適宜的加壓鋼板,將其彎曲后置于骨折端,固定。對創(chuàng)口進行沖洗,逐層縫合。研究組接受MIPPO+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即協(xié)助患者選擇仰臥位,給予全身麻醉或腰麻,使用手法復位,最大程度恢復下肢力線、長度,并糾正旋轉畸形。根據(jù)脛骨骨折性質與骨折線長度選擇適宜的加壓鋼板并塑形。于內踝尖前內側做弧形切口(3~4cm),分離骨膜與肌肉,形成軟組織隧道,置入鋼板。用怕秒后悔牽引閉合復位。C 型壁X 線機確認鋼板位置與復位狀況,根據(jù)鋼板預置入螺釘位置,切開(1cm),固定骨折兩端,再次透視確認復位滿意后,縫合切口。
1.3 觀察指標詳細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治療效果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狀況,并進行組間比較。①臨床效果分為四項指標,即優(yōu)(Johner-wruhs 評分>90 分)、良(81~90 分)、可(71~80 分)、差(≤70 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t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組間比較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住院時間均明顯縮短,術中出血量減低,但手術時間延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組間比較(n=42,)
表1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組間比較(n=42,)
2.2 臨床效果組間比較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優(yōu)良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臨床效果組間比較(n=42,%)
2.3 并發(fā)癥發(fā)生狀況對照組出現(xiàn)3 例切口感染、3 例骨折延遲愈合、2 例皮下血腫,發(fā)生率為19.05%(8/42),研究組出現(xiàn)1 例皮下血腫,2 例切口感染,發(fā)生率4.76%(2/4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735;P<0.05)。
自20 世紀70 年代以來,AO 骨折治療原則逐漸在醫(yī)療中獲得廣泛認可,脛骨遠端骨折手術需遵循AO 原則,強調骨折解剖復位,內固定穩(wěn)定,從而保障骨折端獲得穩(wěn)定性,降低長時間臥床而致的并發(fā)癥。但由于AO 治療創(chuàng)傷較大,需對骨膜及軟組織剝離,骨折斷端血供損傷,造成骨折遷延不愈,增加感染風險。
MIPPO 技術于20 世紀90 年代末被提出,其先進的手術理念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有臨床學者提出,MIPPO 技術指導下行鋼板內固定術可有效提升治療效果,例如創(chuàng)口小、術后并發(fā)癥風險等、創(chuàng)口感染風險小等。本文研究顯示,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住院時間均明顯縮短,術中出血量減低,但手術時間延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IPPO 技術使用間接復位與經(jīng)皮置入鋼板等,能有效保障骨折穩(wěn)定性,符合骨折治療中符合骨的生物學特性,手術創(chuàng)口小,最大程度保障骨與周圍軟組織的血運,促使骨折端成骨活性,對骨細胞活性造成抑制,為骨折愈合打下堅實的基礎。以防傳統(tǒng)鋼板內固定骨膜受到大范圍剝離與強行復位,造成骨折愈合延遲,最大程度縮短了骨折的骨折愈合時間。鎖定加壓鋼板具有固定、加壓的雙重作用,該治療方式的固定效果是通過鎖定型螺釘與鋼板鎖定后的成角穩(wěn)定性來實現(xiàn),其末端楔形設計以便置入切口內;且干骺端薄形設計,有利于軟組織覆蓋。此外鋼板-骨面貼合性良好,不會對骨膜造成壓迫,對骨膜的干擾較小,能有效保護血運,避免骨折固定后穩(wěn)定性與固定材料對骨折端血供破壞之間的矛盾。
總而言之,針對脛骨遠端骨折患者開展MIPPO+鎖定加壓鋼板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具有固定牢靠、并發(fā)癥風險低、創(chuàng)傷小等特點,促使骨折愈合,縮短康復進程,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