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
走路是世界上最簡單的運動之一,不需要特定的場地和器械,隨時隨地都能做,是一項非常便利的運動;而且,與大多數(shù)的運動相比,走路是一項不劇烈的運動。
“走為百練之祖”,常走路可以使身體更加健康?,F(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堅持走路鍛煉,但科學的走路并非如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走路達人請注意啦:
走對路,就如同往健康儲蓄銀行里存錢,會越存身體越健康。但如果采取了不當?shù)淖呗贩绞交蛘咴诓缓线m的地點走路,則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損害,讓“長壽步”變成“減壽步”!那走路鍛煉要注意些什么?
外出走路時,選擇好的環(huán)境很重要。醫(yī)學期刊《柳葉刀》刊登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公園散步的志愿者肺功能有所改善,動脈血管有所改善;而在街道等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的地方散步的志愿者,肺功能改善微弱,動脈硬化狀況甚至出現(xiàn)惡化。
因此,我們?nèi)粘W呗峰憻挄r,要盡量選擇安靜、綠化較好的環(huán)境,如公園、小路,要避開機動車廢氣多的馬路、街道和地面過于硬的水泥地、柏油路。安靜、綠化好的環(huán)境,會讓人心情舒適很多,走起路來也能更加的專心,更有益于健康。
日常走路,建議首先選擇一雙舒適的運動鞋。因為如果鞋子不合腳,可能會越走越傷身:
○若鞋子過大或防滑力不夠時,為了保持平衡,膝蓋外側的肌肉會過多發(fā)力,長期以往會形成難看的“蘿卜腿”;
○鞋子過小,會影響腳部的血液循環(huán);腳趾沒有足夠的空間著地,會破壞身體平衡;
○鞋底過軟,會讓足部肌肉和韌帶受到損害;鞋底過硬,易引起趾骨頭下的胼胝體、趾骨中趾板、前足的損傷;
○鞋幫過硬,易磨腳后跟,引起跟腱炎。
總之,走路的鞋子該選鞋底軟硬適中、有一定回彈力;鞋幫舒適不磨腳跟;鞋面不壓腳背;鞋子寬度適宜,不擠壓腳趾;鞋底紋路明顯,有良好防滑作用的鞋。
有不少人將“每天20000步”作為走路鍛煉的目標。事實上,每天走10000~15000步,時間控制在1小時左右,已經(jīng)達到鍛煉效果了。盲目追求更多的步數(shù),可能會導致軟骨磨損,出現(xiàn)關節(jié)腫脹、疼痛等癥狀。
并非走得越多鍛煉效果越好。運動量大小需要循序漸進,視個人狀況而定。
專家建議:身體健康,膝蓋無疼痛感的,每天走10000~15000步,時間控制在1小時左右。膝蓋偶爾會疼痛,但能自己恢復的,每天可以走6000~10000步,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左右。如果膝蓋經(jīng)常疼痛,或腿部做過手術還在恢復期,每天走1000~5000步即可,時間控制在半小時以內(nèi)。
什么鍛煉都應該循序漸進。剛開始走路鍛煉的人,可以走上半個小時,以后再延長點時間。如果是快走,不能走得太快,心率應控制在每分鐘120~140次以下,與輕微出汗的身體是適當?shù)?。對于年齡稍大的人來講,走路的速度需要稍微放慢些,大約每秒鐘兩步為宜。同時,可以配合一段慢跑,以達到健身的目的。
一個良好的走路姿勢,意味著背部和臀部肌肉可以得到最大的鍛煉,而又不會過度疲勞。正確的走路姿勢應抬頭挺胸,目視前方,身體自然挺直,重心稍向前;上肢和下肢協(xié)調(diào),步調(diào)適中,兩足落地有節(jié)律感。
低頭看路,走路外八字、內(nèi)八字、貓步、踢著腳走等走路姿勢都是不正確的,易導致肌肉勞損,影響關節(jié)、骨骼的健康,不僅會引起膝關節(jié)疼痛、腰椎間盤突出,還可能導致O型腿、X型腿、蘿卜腿等,進一步影響脊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