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芳 邢文靜 王曉霞 王代軍
【摘 要】目的:針對護理干預對凝血功能檢測肝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分析。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將凝血功能檢測肝癌患者,納入68例,利用計算機數字隨機模型將患者分為觀察組(n=34)與對照組(n=34)兩組,前組施以肝癌針對性護理,后組施以常規(guī)護理,比較不同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中輕度疼痛患者數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對于凝血功能檢測肝癌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案有助于減輕其病灶疼痛影響,提升其生活質量,方案值得推薦。
【關鍵詞】護理干預;凝血功能檢測;肝癌;生活質量
肝癌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各類肝硬化例如病毒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的發(fā)生率逐漸升高,導致肝癌的發(fā)生率也呈現逐漸升高的趨勢,由于肝癌早期癥狀表現并不明顯,很容易讓患者認為是一般性消化道疾病,進而不予重視,隨著病情的進展,到最終確診時已達到肝癌中晚期,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風險[1]。本次研究由此展開探索,就針對性護理的應用價值展開探討,納入68例凝血功能檢測肝癌患者,進行分組對照分析,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期: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納入68例凝血功能檢測肝癌患者,利用計算機數字隨機模型將患者分為兩組,一組命名為對照組(n=34),予以常規(guī)護理,一組命名為觀察組(n=34),予以針對性護理干預,研究方案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無基礎資料差異,患者之間能夠比較(P>0.05)。
觀察組,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齡55歲~70歲,平均年齡(68.86±5.28)歲,腫瘤直徑1.5cm~17.1cm,平均直徑(6.5±2.1)cm,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齡55歲~72歲,平均年齡(68.79±5.31)歲,腫瘤直徑1.6cm~16.8cm,平均直徑(6.6±2.0)cm。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護理:根據醫(yī)囑要求完成各項常規(guī)護理操作,維持病房內溫濕度適宜,對患者體征指標等數據進行密切監(jiān)測,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處理。
1.2.2 肝癌針對性護理:(1)心理輔導。入院后,收集患者的基本臨床數據,了解患者的文化傳統和個性特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溝通方式。聽病人的病情和治療問題,要有耐心回答。定期舉辦疾病管理經驗分享會,邀請成功康復的病人分享經驗,積極開展悲觀患者的心理教育工作,通過運動、聽音樂和觀看電影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2)健康教育。向病人介紹肝癌的病因、治療方法、藥物應用規(guī)則及自我規(guī)范護理事宜,抑制疾病蔓延,讓病人在日常休息時閱讀,掌握與疾病有關的知識,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藥物的半衰期,使患者有藥物選擇。(3)環(huán)境保護。定期清潔病人的病房,保持體溫和濕度,使病人在溫暖舒適的環(huán)境中接受治療,減少陌生環(huán)境下的緊張和抑郁,并盡可能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依賴。
1.3 觀察指標
(1)對患者護理后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價,無疼痛為0級,輕度疼痛為Ⅰ級,中度疼痛為Ⅱ級,重度疼痛為Ⅲ級,嚴重疼痛為Ⅳ級[2];(2)采用我院自制的生活質量調查表對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評價依據主要為患者的食欲、精神狀況、睡眠質量、疲乏情況、疼痛程度以及自主生活能力。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疼痛程度評分對比
疼痛程度評分護理后,觀察組患者中輕度疼痛患者數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生活質量變化情況對比
生活質量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臨床護理工作的宗旨即是針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對患者的檢查、治療積極性進行引導、提高,進而幫助患者改善生活質量。以往臨床常規(guī)的護理內容主要圍繞疾病進行展開,忽略了從患者生理、心理多層面對患者的干預。本次研究針對肝癌患者提出了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著眼于對患者的心理、疾病以及疼痛,進行全方位護理。
綜上,對于凝血功能檢測肝癌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案有助于減輕其病灶疼痛影響,提升其生活質量,可行性價值高。
參考文獻
[1] 劉芳.肝癌患者疼痛管理中心理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觀察[J].長壽,2020(2):187.
[2] 李琳,張曉倩.個性化護理對肝癌介入治療患者的干預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20,30(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