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紅
【摘要】“問題導學法”是新課程背景下倡導的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它強調(diào)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展開教學。下面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手指》為例,談談“問題導學”教學模式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的優(yōu)勢,以及操作上的一些細節(jié)。
【關鍵詞】小學語文;問題導學;閱讀教學
“問題導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特定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面臨的問題中,主動獲取和運用知識、技能,發(fā)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皢栴}導學法”是新課程背景下倡導的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它強調(diào)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展開教學,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接下來,筆者以五年級下冊課文《手指》為例,談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以問題引領,提高課堂效率。
一、問題抓關鍵
古人云:“學貴有疑,疑則進也?!薄皢栴}導學”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核心,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探究;交流質(zhì)疑,合作探究;師生互動,共同探究”,實現(xiàn)教學目標,鍛煉思維能力,提高綜合素質(zhì)。那么,問題從何而來?問題從學生中來。預習時,學生在預習單上提出兩個有價值的問題;課堂上,學生交流自己提出的問題,求同存異,梳理出核心問題。
學生梳理出核心問題,為后面的學習活動得以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在《手指》的教學中,可以從學生預學時提出的眾多問題中,聚焦重點,精選研學問題:“你從哪些語言句感受到風趣?作者用了怎樣的表達方法?”然而,對于略讀課文,在閱讀提示中已經(jīng)有導學的問題了,則可以直接以問導入,而不需要進行篩選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因此,問題的提出,應該因文章而異。此外,我們還要教給學生提問題的方法,例如,問題的設置要具有思考性、探究性;可以根據(jù)題目提問,可以根據(jù)重要句子提問,也可以提延伸性的問題等。在統(tǒng)編教材中,四年級也有一個單元專門學習如何提問,為問題導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二、學單是依據(jù)
學習單是課前教師圍繞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精心設計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性課堂學習方案。以學習單為依托,根據(jù)不同課型合理設計學習單,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供學習方法的指導,通過活動交流和知識建構,讓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習單包括預學單、共學單和延學單三個版塊:
在課前階段,學生通過預學單自主預習,閱讀課文內(nèi)容,圈點勾畫,自主學習生字詞,梳理文章結構,了解大致內(nèi)容,對于自己難以解決的困惑,記錄在預學單上。這樣的前置學習,可以使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更好地質(zhì)疑解惑,更及時地補充完善問題答案。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習自覺性,而且使“先學后教”落到了實處。
共學單主要服務于課內(nèi),它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輔助工具,是對主要問題的活動設計,在《手指》一文的共學單中,圍繞“你從哪些語言句感受到風趣?作者用了怎樣的表達方法?”這些主問題,可以設計三個活動:品讀語言,感受風趣。通過一找二品三批注,讓學生通過精讀第二自然段,概括大拇指的性格特點;品味探究,發(fā)現(xiàn)方法。通過引導點撥,發(fā)現(xiàn)作者將文章寫得如此有趣的方法;展開聯(lián)想,運用方法。作者筆下的大拇指讓你想到了哪些人?舉一反三,鞏固方法。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基于具體的任務,進行板塊劃分,讓學生自行尋找答案。在文章通讀之后,學生進行交流、展示,進而解決共學單上的具體問題。通過共學單的利用,整個課堂的內(nèi)容安排更加的緊湊,教學目標也更加的清晰,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地利用共學單對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單獨的模塊劃分,這對于學生的深度學習和教學的最終目標實現(xiàn)有顯著的價值。
以延學單為依托,讓學生帶著更深層次的問題在課后繼續(xù)思考,這個過程,是學生對于知識的內(nèi)化過程。延學單的內(nèi)容和形式是多樣的,從內(nèi)容上看,可以是該作家的另一個作品,也可以是另一個作家的相同人文主題或是相似寫法的作品,從形式上看,可以是文章閱讀,也可以是寫法遷移的小練筆等?!妒种浮芬徽n的最大特點是文章風趣幽默的語言風格,而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也是感受風趣的語。因此,延學單可以設計一個小練筆: 模仿課文的表達方法,選擇五官中的一個,寫一段話。這樣的延學,鞏固了學習方法,又落實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實現(xiàn)了一課一得,也實現(xiàn)了核心素養(yǎng)的自我建構。
所以,學習單的每個板塊設計清晰,目的明確,實操性強,對于“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實施是有利的補充與輔助。
三、探究有路徑
在“問題導學”教學模式下,問題的答案不是通過獨自看書找到的,也不是通過教師的講解知道的,而是通過探究得到的。不通過探究,就不能真正地理解知識;不通過探究,就無法正確地把握知識;不通過探究,就不能自主地運用知識。因此,在“問題導學”教學模式下,語文閱讀教學安排以下的探究活動:
1.檢查預學,觀察文體特點,提出導學問題。
2.共學環(huán)節(jié),圍繞主問題,通過閱讀、觀察、思考、討論等途徑去獨立探究,再與其他學生的思想進行碰撞,從而完善自己的學習成果。在《手指》的教學中,教師在檢查預習情況后,提出導學問題,安排學生先自主學習,聚焦第二自然段,概括大拇指的特點,劃出覺得有趣的句子準備交流;再由小組合作學習。在展學匯報中,生生互動、組組互動、師生互動,將探究活動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收獲知識,培養(yǎng)能力。
四、引導要得法
在“問題導學”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任務不是“教”,而是“導”,是“引”是“點撥”。 在學生匯報時,學生通過討論、辯論等途徑實現(xiàn)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聽取學生的自學感悟,及時肯定其合理的理解,對于學生認識不到位的地方,要用正確的方法引導、點撥他們得出正確的認識??梢栽谛屡f知識聯(lián)結處點撥,便于引導學生由舊知識過度到新知識,促進知識的遷移;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關鍵之處點撥,有益于重、難點問題的突破,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深,理解得透,掌握得牢;在學生疑惑之處點撥,設計合適的坡度,架設過渡的橋梁,幫助學生尋找思維的突破口,排除疑難解決困惑;在學生爭議之處、在思維受阻之處點撥,通過分析、引導、啟發(fā),巧妙地讓學生在探究中突破難點。
及時的點撥與引導給學生以啟示性的語言,有助于學生正確地認識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恍然大悟,掌握規(guī)律,啟迪智慧,發(fā)展智能?!皢栴}導學”教學模式所呈現(xiàn)出來的優(yōu)勢非常明顯:
(一)教學目標問題化
傳統(tǒng)教學中,三維目標由執(zhí)教者在備課中定好,在教學中想方設法達到這些目標。然而,在“問題導學”教學模式下,“問題”是什么?“問題”就是教學目標,是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問題導入的實質(zhì)是把教學目標問題化,讓學生帶著問題研讀教材,初步完成教學目標。例如,《手指》中,導學的問題:你從哪些語言句感受到風趣?作者用了怎樣的表達方法?這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本課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現(xiàn)在只是將這些目標問題化,卻更明確了。而且,教學目標問題化,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簡單化
“問題導學”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結構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問題導入——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總結生成。”根據(jù)文章特點,以及學習單的運用,我們也可以將環(huán)節(jié)進行適當調(diào)整,就像《手指》一課,我們可以把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為:“勾連舊知,導入新課——檢查預學,梳理情節(jié)——問題引領,自學互學——學生匯報,師生共學——仿寫練習,遷移延學”。整個流程簡單清晰,易于操作。
(三)教學效益最大化
“問題導學法”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始終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他們學起來饒有興趣;答案是學生之間思想碰撞出來的,他們理解起來更加深刻。這樣,學生學習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痈形?,有助于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效益大大提高。
總之,“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環(huán)節(jié)簡單,結構緊湊,對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的依賴性較小,易于操作,讓語文閱讀教學走出繁雜,走向簡單。這種教學模式,從教師的教變?yōu)閷W生的學,課堂變得靈動起來,學生學會了學習,學會了思考,預學、共學、延學符合知識的生長規(guī)律,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科學,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興趣值、方法值、容量值及意義值,達到了“減負增效”的目的,實現(xiàn)了課堂的高效。
參考文獻:
[1]肖川.有效教學的策略[OL].https://www.docin.com/p-1436238047.html.
[2]孔企平.談有效學習和有效教學[J].小學青年教師,2001(8):10-11.
責任編輯?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