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優(yōu) 華依莎
摘要:在共享經濟的大背景下,為了豐富高校學生的用餐選擇,實現學生的烹飪自由,共享廚房作為一種新的商機應運而生。本文以高校學生作為客戶群體,就共享廚房在高校的可行性進行分析,為高校共享廚房的運營和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共享經濟;高校學生;共享廚房
中圖分類號:TP31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1)26-0171-0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當今社會,市場經濟日益繁榮,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共享經濟在互聯網時代大背景下發(fā)展起來,作為一種大勢所趨開始欣欣向榮。目前,共享經濟已經席卷全國,共享的形式從最初的住房、出行領域逐漸向餐飲、基礎設施、生活服務、醫(yī)療衛(wèi)生等領域迅速發(fā)展。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洗衣機等五花八門的共享資源無處不在,既方便了人們衣食住行的同時也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預計未來五年,共享經濟將進入到一個高速增長期。2014年起,共享經濟開始進入到餐飲行業(yè)。2017年,北京、上海、南京的餐飲行業(yè)出現了以“熊貓星廚”“吉刻聯盟”等為代表的共享廚房平臺,讓共享廚房的身影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2018年,上海首次頒發(fā)了共享廚房的營業(yè)執(zhí)照,讓共享廚房的發(fā)展更上一個新臺階。與此同時,廣西南寧的一家生鮮超市也做起了共享廚房生意,通過出借超市的場地和設備供消費者自主烹飪實現盈利。依靠“互聯網+” 廚房的新型餐飲模式,共享廚房為消費者提供場地、設備的短期租賃服務,消費者們對于設備使用卻不占有,極大地提高了資源利用率、降低生活成本,推動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
共享廚房最早起源于國外的大學校園,學生只需要花費幾塊錢,便可借用校方提供的灶臺、炊具為自己烹飪美食。面對國內高校這個特定場所,共享廚房同樣具有可行性。2017年8月,湖北大學的食堂內率先開設共享食堂,學生自帶食材,支付租賃費用,便可以借助共享廚房的設備實現烹飪自由。現如今,眾多高校學生由于無法在宿舍使用電器,多數學生只能選擇在學校食堂就餐,僅有少數學生通過外賣或者外出到學校附近的路邊小店用餐。學生的用餐選擇面較為狹窄,餐食品種有限,外賣和路邊小店的食品安全缺乏保障。高校學生無法在宿舍使用電器進行烹飪,并且購買食材不便,又缺乏烹飪的場地和設備。相當數量的學生們沒有烹飪的條件卻又想吃自己烹飪的菜肴,民以食為天,學生的需求就是商機。為了給高校學生實現烹飪自由,讓他們可以隨心所欲的烹飪家鄉(xiāng)美食或者心儀菜品,本文將探討以高校學生作為客戶群體,開設“K-S共享廚房”,分析共享廚房在高校運營的可行性,并提供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1 共享廚房的籌建
本文的“K-S共享廚房”模式屬于利用中央廚房(高校食堂)的閑散資源與高校學生形成互惠互利的共享模式,它的本質是使用權的共享,即短期租賃權的移交。它的出現實現了“物盡其用”和“按需分配”的價值,有效地減少資源浪費,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共享廚房主要是利用校園食堂的閑置空間,根據使用時間,以收租金的形式面向高校學生群體進行開放使用的一種共享餐飲模式。共享廚房立足于高校,它的順利運營離不開高校的大力扶持,它需要借助高校食堂的資源進行場地、食材供應、衛(wèi)生消毒、設施維護、食品安全監(jiān)管、消防監(jiān)管等相關工作的開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來自五湖四海的高校學生,對飲食的需求正從“吃得飽”轉向“吃得好”。共享廚房可以配備足夠的設備,如電磁爐、電炒鍋、微波爐、電烤箱、電飯鍋、冰箱、冰柜等,充分滿足學生的各種烹飪需求實現自助烹飪。
2 客戶群體的選擇和宣傳
“K-S共享廚房”項目針對的客戶群體是高校學生,這些年輕群體對新事物都有嘗試的欲望,對于共享廚房的接受度比較高,一旦有人帶頭嘗試,在從眾意識的引導下,很容易形成潮流。高校學生長期依賴校園食堂和外賣,食堂的食品保障安全卻無法兼顧口味,外賣的食品雖然能滿足不同高校學生的口味需求,卻無法兼顧食品安全。因此,共享廚房可以主打“情懷”牌,為學生提供一種全新的餐飲模式,即DIY自助烹飪,達到一種我的地盤我做主的烹飪自由。通過共享廚房,讓高校學生體會到家的溫暖,他們可以吃上家鄉(xiāng)美食、家常菜、緩解思鄉(xiāng)情緒,體現高校對學生們的人文關懷。
針對高校學生群體,共享廚房的宣傳上,可以充分利用校園中的新生接待、社團活動、運動會、文藝晚會、大型比賽項目等時機進行宣傳。利用發(fā)傳單、拉橫幅、派發(fā)小禮品以及在學生常用的社交軟件、公眾號等平臺擴大宣傳推廣力度,讓學生們了解共享廚房的運作模式以及在線平臺的使用方式,通過發(fā)放問卷調查了解高校學生的消費觀、個性化需求、消費檔次的接受度。同時,在共享廚房成立初期設立烹飪體驗區(qū),在線上平臺分享菜譜,線下廚房區(qū)域免費提供烹飪指導。學生們不但可以參加免費體驗活動,還能將烹飪的成品帶回去品嘗,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們的烹飪熱情,滿足學生提高廚藝、廚藝展示、美食分享、情感交流的多種需求。共享廚房通過營造溫馨、歡樂、分享的氛圍,使學生們通過自助烹飪,享受食物從無到有的過程,讓學生們在做飯、吃飯中獲得快樂與幸福感,緩解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和焦慮。共享廚房可以制定美食沙龍、烘焙沙龍等教學體驗計劃,聯合食化學院的相關專業(yè)、美食社團的相關社團組織,舉辦美食烹飪大賽。鼓勵學生拍攝自制菜品的照片和短視頻,并將照片、短視頻上傳到共享廚房的在線平臺進行展示,還可以設置投票贏大獎活動,讓參賽的學生們通過拉選票獲得獎金、獎品等,擴大共享廚房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提高其他消費者的關注度。共享廚房平臺還可以在自媒體、QQ、微信、微博等朋友圈里不斷發(fā)起話題,誘導高校學生們自行推廣并分享自己的自助烹飪體驗,增強共享廚房的消費者黏性。
3 共享廚房的運營
“K-S共享廚房”采用“O2O”平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商業(yè)模式。利用平臺App、微信小程序等方式方便高校學生線上預約下單,盤活廚房資源,從而利用高校食堂閑置空間進行線下自助烹飪。高校學生在相應的在線平臺上通過線上預覽功能,預約共享廚房的使用時間段,按時收費,每小時收費10元左右。預約食材模式實現個性化定制,可以選擇自帶食材,僅租賃場地和設備;也可預定食材,甚至預定代洗、代切等服務。平臺可自由預定和取消預定,為了風險防范,消費者需要線上支付押金,押金一般不超過100元,待線下使用中不存在任何問題即可線上退還押金。同時,也需要對超時取消、未按時消費、設備物品損壞的情況收取一定的手續(xù)費。線下的自助烹飪采用共享廚房提供場地、設備,高校學生自行完成餐食加工的模式。用戶數量上不限定單人模式,也可以是情侶、閨蜜、宿舍團隊、班級團隊等多人模式。采用靈活的定價模式以及限時促銷、錯峰促銷、轉發(fā)活動信息積攢、會員充值優(yōu)惠、會員積分兌換禮品等多種促銷方式,利用生日、節(jié)日慶典、特殊紀念日、同學聚會、團建等契機吸引高校學生前來體驗。在共享廚房的開設初期,可以采取免押金的措施,方便打開學生市場,樹立品牌形象。針對多人模式下的顧客群,還可以增設桌游、DIY奶茶項目,便于高校學生在體驗自助烹飪的同時,隨行伙伴能自得其樂的開展休閑交流活動,而這些項目可以為共享廚房增加新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