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雙雙,李玲霞
(南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心血管內科,河南 南陽473000)
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臨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常用方法,該術式能夠及時開通閉塞血管,有效挽救患者生命[1]。但多數(shù)患者因對疾病知識了解不足,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導致術后服藥依從性較差,增加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2]。因此,在PCI術后給予AMI患者必要的護理指導至關重要。近年來,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在AMI患者PCI術后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本研究旨在探討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AMI患者PCI術后服藥依從性、自護能力及預后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我院行PCI治療的82例AMI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1例。對照組男20例,女21例;年齡43~69歲,平均 (53.65±3.25)歲;心功能分級:Ⅰ級23例,Ⅱ級18例。觀察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45~69歲,平均(53.69±3.24)歲;心功能分級:Ⅰ級22例,Ⅱ級19例。兩組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符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修訂版)》[3]中AMI診斷標準;行PCI治療;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伴心功能不全等其他心臟疾病者;存在交流障礙者。
1.3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出院時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術后注意事項告知等,叮囑患者定期復診。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延續(xù)性護理干預:①成立延續(xù)性護理小組。由1名主治醫(yī)師、1名護士長、2名責任護師組成專門的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小組,在患者出院前對其病情及疾病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估,依據(jù)評估結果制定針對性的延續(xù)性護理干預計劃。②微信群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建立名為“PCI術后關愛之家”的微信交流群,出院前邀請患者加入,不定時以圖片、視頻等方式發(fā)布AMI疾病相關知識,定期收集患者在康復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于每周五晚由專業(yè)心內科醫(yī)生進行在線解答,設置微信打卡功能,囑患者每日服藥完成后按時打卡,在患者藥物服用完畢前5 d,通過微信發(fā)送信息提醒患者及時來院續(xù)藥。③定期家庭訪視。每2周上門隨訪1次,檢查服藥記錄卡填寫情況,重點強調按時按量遵醫(yī)囑服藥的重要性,了解患者服藥情況,鼓勵患者家屬參與疾病護理,督促患者按時服藥,并對家屬進行心肺復蘇培訓,提醒患者按時來院復診。④心臟不良事件預防。依據(jù)患者身體情況建議其進行打太極、健步走等有氧運動,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的鍛煉原則,逐漸增加運動量和時間;囑患者保持情緒平穩(wěn),避免過度緊張、激動;囑患者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囑患者注意保暖,依據(jù)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避免呼吸道感染;囑患者嚴格控制鈉鹽攝入量,每日鹽攝入量<5 g。兩組均持續(xù)干預30 d。
1.4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服藥依從性、自護能力,以及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①采用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評價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量表滿分8分,8分表示完全依從,6~7分表示部分依從,<6分為不依從。②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評估患者的自護能力,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健康知識水平4個維度,共43個條目,采用0~4分評分法,得分越高表示自護能力越強。③統(tǒng)計干預30 d內兩組的心律失常、心絞痛、心力衰竭等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服藥依從性干預30 d后,觀察組的服藥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服藥依從性比較[n(%)]
2.2 ESCA評分干預30 d后,觀察組的ESCA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ESCA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觀察組 41 7干預前 干預30d后 t P 1.25±5.24 113.56±6.35 32.907 0.000對照組 41 70.96±5.21 90.89±6.27 15.654 0.000 t 0.251 16.266 P 0.802 0.000
2.3 心臟不良事件觀察組的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4.8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9.51%(P<0.05)。見表3。
PCI治療能夠使AMI患者瀕死心肌恢復正常功能,但術后患者需長時間服用抗血小板類藥物,以減少心臟不良事件的發(fā)生[4]。大部分AMI患者出院后由于缺乏有效護理監(jiān)管,加之疾病癥狀好轉,常會出現(xiàn)擅自增減藥量、忘記服藥等現(xiàn)象。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患者的健康指導和照護僅局限于住院期間,患者出院后護理服務也隨之終止,導致患者出院后的護理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延續(xù)性護理干預以患者為中心,從患者角度出發(fā)通過微信平臺、家庭訪視等方式,將院內護理干預有效延伸至患者家中,可為患者提供更多的護理服務和指導,能更好地促進患者康復[5-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30 d后的服藥依從性高于對照組,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延續(xù)性護理干預較常規(guī)護理干預在提高AMI患者PCI術后服藥依從性、促進自我護理能力提高、減少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方面效果更佳,與宮艷俠[7]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如下:①在延續(xù)性護理干預模式中,借助微信平臺能夠及時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幫助患者解決在疾病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于疾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②延續(xù)性護理干預通過微信續(xù)藥提醒,能夠保障患者用藥連續(xù)性和安全性;③定期家庭訪視,給予患者和家屬針對性、個性化康復指導,充分發(fā)揮家屬在疾病護理中的監(jiān)管作用,能夠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服藥依從性,積極控制疾病危險因素,降低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有效保障患者安全,從而促進患者更快康復。
綜上所述,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AMI患者PCI術后服藥依從性,提升患者自護能力,減少心臟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