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敬選,苗彥永,金杰
(1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急診科,河南 鄭州450015;2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神經內科,河南 鄭州450002;3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神經內科,河南 鄭州450014)
急性腦梗死(ACI)是指腦血供突然中斷后導致的腦組織壞死,其發(fā)病率、致殘率及致死率均相對較高,尤其對于中老年患者而言,危害性相對較大,給社會及家庭均帶來較為嚴重的經濟與精神負擔[1]。研究[2]顯示,采用溶栓治療能夠有效提升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改善其預后,但該方案受發(fā)病時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致使部分患者在就診時已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因此,目前對急性腦梗死患者仍以改善微循環(huán)、抗凝以及神經保護為主要治療方案。本研究觀察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62例為研究對象,依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1例。觀察組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齡51~70歲,平均年齡 (59.0±2.3)歲;發(fā)病至入院4~25 h,平均(9.1±1.5)h;發(fā)病部位:頸內動脈系統(tǒng)血栓20例,椎動脈系統(tǒng)血栓11例。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齡53~72歲,平均年齡 (59.3±2.5)歲;發(fā)病至入院5~26 h,平均(9.3±1.6)h;發(fā)病部位:頸內動脈系統(tǒng)血栓22例,椎動脈系統(tǒng)血栓9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入選患者均經臨床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急性腦梗死;②發(fā)病時間均<48 h;③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臨床資料較為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高血脂、高血壓及糖尿病者;②存在短暫性腦缺血及腦出血者;③肝、腎等重要功能器官嚴重障礙者;④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抗氧化應激、降低顱內壓、抗感染以及腦神經保護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采用阿司匹林注射液治療:將100 mg阿司匹林加入濃度為0.9%的250 mL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1次/d,治療時間為7 d。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采用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療,治療初始將60 mg阿加曲班加入500 mL生理鹽水中稀釋,靜脈滴注并在24 h內完成,1次/d,在治療的第3 d將20 mg阿加曲班加入250 mL生理鹽水中稀釋,分早晚兩次經靜脈滴注,滴注時間3 h,治療總時間與對照組相同。
1.4 觀察指標①對兩組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及日?;顒幽芰M行分析評估,前者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評分)對患者的上下肢活動、肢體感覺、意識狀態(tài)以及眼球活動等進行評估,總分42分,分值越高表明其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越嚴重;后者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Brathel指數(shù))進行評估,評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日?;顒幽芰υ胶?。②比較兩組的療效。采用NIHSS量表,治療后患者的NIHSS評分降低90%及以上則為基本治愈,NIHSS評分降低46%~89%則為顯效,NIHSS評分降低18%~45%則為好轉,未到達上述標準甚至病情加重則為無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評分比較治療后,觀察組的NHISS評分低于對照組,Barthel指數(shù)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的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NIHS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1 13.8±2.6 4.5±3.0 34.6±5.1 71.9±4.0對照組 31 13.3±3.5 7.6±1.5 34.1±5.4 56.0±4.4 t值 0.638 5.146 0.375 14.888 P值 >0.05 <0.05 >0.05 <0.05 Barthel指數(shù)評分
2.2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5%,高于對照組的71.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n(%)]
近年來,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病率逐漸呈遞增趨勢,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急性腦梗死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恢復其血流再灌注并對其缺血半暗帶進行有效挽救是治療的關鍵,其中溶栓治療是目前應用效果較好的治療方案[3]。但該方案極易受時間窗等多種因素的限制,致使大部分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因此,臨床中需選取一種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以促進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的顯著改善。目前,降低機體血液黏稠度以及改善血液流變學等是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主要方案,其中肝素、阿司匹林等均是普遍應用的抗凝藥物。采用肝素進行抗凝治療,雖然能夠促使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預后得到顯著改善,減少病情復發(fā),但肝素的抗凝效果具有不可預知性,其效果主要依賴于抗凝血酶水平,并且由于肝素導致的血小板減少等增加了顱內出血的發(fā)生,不利于患者預后[4]。阿司匹林則能夠對血小板聚集進行有效抑制,清除自由基,使病情復發(fā)率及病死率顯著降低,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得到廣泛應用。但臨床中采用阿司匹林治療患者預后改善較慢,使其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NIHSS評分較對照組低,Barthel指數(shù)評分較對照組高,表明采用阿加曲班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有助于改善其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提升其日?;顒幽芰?,應用效果較好,利于患者預后。阿加曲班屬于一種合成的左旋精氨酸衍生物,是目前以凝血酶為第一目標的抗凝劑,能夠對凝血酶進行有效抑制,且其抗血栓作用無需借助抗凝血酶因子Ⅲ進行輔助[5]。阿加曲班治療能夠對凝血酶催化或者誘導反應進行有效抑制,達到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阿加曲班治療的主要特點為:①無需與抗凝血酶進行結合,并不會對凝血酶的調節(jié)過程造成直接影響,能夠迅速發(fā)揮其抗凝功能;②不但對液相凝血酶具有滅活功能,對與纖維蛋白血栓相結合的凝血酶也能夠發(fā)揮其滅活效果;③有效阻斷凝血瀑布的正反饋,對凝血酶的產生進行間接抑制;④不具備免疫原性,與肝素抗體無任何交叉反應;⑤在應用期間不會產生抗體。阿加曲班不僅能夠對凝血酶活性進行有效抑制,減少纖維蛋白的形成,還能夠與微血栓中的凝血酶進行有效結合,使凝血功能得到有效抑制[6]。因此,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阿加曲班治療期間,在改善機體血液流變學的同時能夠提升腦部供血,有效預防血栓的出現(xiàn),還能夠對微血栓進行有效清除,有效預防腦梗死復發(fā)。需注意的是,阿加曲班屬于強抗凝藥物,在使用期間應小劑量應用,并對患者凝血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進行密切關注。
綜上所述,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能夠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提升其日?;顒幽芰Γ哂休^好的臨床應用效果,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