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學 陳 磊 鄧杏葉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深刻闡述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問題。黨校因黨而設、為黨而辦,高校黨校在黨的建設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培訓的質量直接影響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必須抓好黨校培訓工作,堅持“黨校姓黨”的根本原則,站在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重視和加強黨校建設工作。因此,高校黨校應強化從嚴治教,實行嚴格的培訓管理,對培訓質量進行有效評估。培訓質量評估是檢驗培訓效果、衡量培訓成功與否的關鍵,直接關系黨員教育管理的質量,是提高黨建質量的重要途徑。因而建立科學、可行的高校黨校高質量培訓的自適應評價指標體系,充分利用評價結果有效推動高校黨校的培訓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
培訓質量是指培訓活動的一組固有特性滿足參訓者或相關方要求的程度。關于教師培訓質量主要有四種解釋:(1)培訓質量即需求滿足度。(2)培訓質量即目標達成度。(3)培訓質量,即問題解決度。(4)鐘祖榮的觀點,即培訓質量是參訓者對培訓的一種價值判斷,是參訓者根據(jù)學習需要、培訓目標、問題解決預期而對培訓所實現(xiàn)結果的一種判斷。目前應用廣泛的培訓評估模型是美國學者唐納德·L.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柯氏模式”,該模式分為反應層、學習層、行為層和結果層四個維度,由淺入深,不僅測量學員主觀滿意度,也測量績效成果。反應層是評估培訓者的滿意程度,學習層是測定培訓者的學習獲取程度,行為層是考查培訓者的知識獲取程度,結果層是計算培訓創(chuàng)造的經(jīng)濟效益。目前在高校黨校培訓領域的應用僅局限于反應層和學習層,未能科學有效地反映整體的培訓質量。
高校黨校培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辦學方式,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秉持教學有提升、科研有突破、辦學有特色、管理有成效的辦學理念。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多為“評教”或“評課”,本文從高校黨校培訓自身角度出發(fā),結合培訓質量的內涵及相關觀點,涵蓋“評教”和“評學”兩方面,基于“柯氏模式”提煉高校黨校高質量培訓評價體系包含以下要素:(1)短期從反應層和學習層考查,反應層主要是學員對培訓的一種整體直觀感受,是對培訓過程的滿意度進行評估;(2)學習層是培訓后能夠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考核學員理解獲取知識的程度;(3)長期從行為層和結果層看更多是一種跟蹤反饋評價,即培訓后能夠解決相關問題,考查學員對知識的運用,培訓后能夠為教師進一步提升進行建議反饋,更好地指導服務黨校工作。
1.評價體系研究不足
高校黨校存在重培訓輕考核、重結業(yè)成績輕過程的問題。目前高校黨校培訓質量的研究處于空白狀態(tài),培訓缺乏統(tǒng)一的考核體系支撐,導致培訓結果未能更好地促進教學,培訓質量難以保障。
2.評價主體單一,評價樣本不全
目前對高校黨校培訓的評價主要通過學員進行評價,沒有開展教師自身、學員、第三方等多層次主體進行評價。同時受到時空限制,多數(shù)僅采取隨機抽樣方式測評,不能覆蓋全體,樣本本身存在偏差,導致評價結果不精確。
3.評價手段過于主觀
目前對培訓效果的評價沒有比較系統(tǒng)可操作的評價指標體系,常用的辦法是“滿意度”測評。由于培訓學員受到自身專業(yè)理論水平、自我消化能力、自我接受能力、經(jīng)驗判斷等影響,依賴于學員主觀經(jīng)驗判斷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往往不能真實反映培訓的質量,使得評價結果欠缺科學性。
1.可比性原則
所構造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對每一個評價對象是公平的、可比的。
2.有效性原則
通過對高校黨校培訓效果的評價考核,以指導和提升培訓質量。
3.可操作性原則
一個優(yōu)秀的綜合評價方案只有付諸現(xiàn)實才能實現(xiàn)其真正的價值,這就要求指標體系中的每一個指標都必須是可操作的,必須能夠及時收集到準確的數(shù)據(jù)。一般而言,當一個指標體系中出現(xiàn)不可操作的指標時,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尋找替代指標,尋找專門調查、搜集指標的途徑,尋找統(tǒng)計估算的方法,不能一概“一刪了之”,否則將有損于評價的全面性。
4.全面性和重要性原則
影響培訓質量的因素較多,既有教師方面的因素,也有培訓學員方面的影響。因此,評價指標的選取必須涵蓋決定和影響培訓質量的諸多內容,指標體系應該是一個系統(tǒng)的、完備的體系,但是不能將之理解為“指標越多越好”,要把“全面性”與“重要性”二者相協(xié)調。重要性要求對指標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對評價內容的主要方面重點考查,對次要方面則不做考慮或略做考慮,這就使得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要遵循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結合的原則。
通過研究高校黨校培訓質量內涵及其影響因素,本文重點從授課過程評價、學習效果評價、跟蹤反饋評價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分析,同時考慮不同情景下指標體系能夠動態(tài)地進行調整。鑒于此,構建一套面向高校黨校高質量培訓的自適應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黨校高質量培訓的自適應評價指標體系
續(xù)表1
所有指標的數(shù)據(jù)均來自學員、聽課教師、學員隸屬相關的領導,均可通過黨校培訓管理系統(tǒng)中設置相應模塊實現(xiàn)獲取。該評價指標體系可以選擇部分高校作為試點,作為推動質量強黨的抓手,逐步推廣,通過試點動態(tài)修正評價指標。
權重是單個指標在整個評價體系中所占的比重。層次分析法可以將復雜因素劃分為有序的層次,極具條理性,因此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對指標進行賦權,采用專家打分的方式,比較各級指標之間的重要程度,建立兩兩判斷比較矩陣并進行一致性檢驗,進而計算指標權重。步驟如下。
1.建立遞階層次結構
分為三層,即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如表1所示。
2.構造兩兩判斷矩陣
采用5/5—9/1標度體系,如表2所示。
表2 5/5—9/1標度體系
3.計算權向量和最大特征值
本文采用算術平均法進行求解,通過對不同階判斷矩陣的計算,求解方程:PW=λmaxW,其中P為規(guī)范化矩陣,P=(aij)nxn,W為特征向量,進行歸一化即為相應的權重。
4.一致性檢驗
一致性指標CI的計算公式為:CI=(λmax-n)/(n-1)(n為判斷矩陣的階數(shù)),最后查表3的RI值并計算隨機一致性指標CR看是否滿足一致性要求,計算公式為:CR=CI/RI。
表3 不同階的一致性指標RI值
一般認為,當CR<0.1時,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當CR>0.1時,則認為該判斷矩陣不具有一致性,應該調整判斷矩陣直至滿足一致性檢驗。經(jīng)上述步驟后如表1所示的權重。
為保障評價體系的有效運用,切實提高高校黨校的培訓質量,現(xiàn)提出以下實施路徑及建議。
黨校培訓應堅持“以人為本,按需培訓”的原則,注重培訓前期調研,結合調研情況適當開設各種黨史教育、黨性教育、紅色教育等專題,不斷深入豐富黨性內涵,從全局和戰(zhàn)略的高度,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努力提高教育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培訓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培訓效果。
強化學員管理,將嚴格的培訓管理制度作為黨性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努力使學員黨性鍛煉規(guī)范化、制度化。嚴格考核方式,將學員在黨校學習的情況及時反饋。建立和完善培訓檔案,堅持將學員的培訓情況作為個人考核的內容和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jù)。高度重視黨校教師,建立相應的培養(yǎng)和激勵機制,提高教師工作熱情,如制定合理的課時費用標準。
高校黨校應建立一支在年齡結構、學科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等方面比較合理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制定黨校教師相關管理辦法并嚴格執(zhí)行。設立進入退出機制,對新聘用的教師組織試講,對評選結果未通過的教師,黨校將對其采取延期授課的措施,要求其精心打磨授課內容,同時對教師評教結果采取末位淘汰原則,確保進一步提升黨課教學質量和效果。
考核評價機制是黨校教育培訓工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保證教育培訓效果、實現(xiàn)教育培訓目標的重要保證。設立培訓學員評教制度,教師有權限及時查看自己的評教結果,進而優(yōu)化提升教學質量。建立同行評價制度,邀請相關課程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規(guī)范落實督導聽課制度,通過督導的針對性聽課,及時向授課教師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從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