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宮敏,羅育瓊
(深圳市寶安區(qū)婦幼保健院 兒科一區(qū),廣東 深圳 518102)
重癥肺炎患兒在經常規(guī)護理和對癥支持治療后臨床癥狀可顯著改善。但部分患兒出院后由于家長缺乏對疾病預防的意識或對疾病知識掌握程度不夠等原因,導致病情加重[1]。當患兒病情加重后會對患兒及家長心理狀態(tài)產生嚴重影響。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患兒加重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及疾病預防意識,改善患兒預后。常規(guī)出院指導缺乏針對性及持續(xù)性,無法有效提高疾病知識掌握程度,改善家長心理狀態(tài)[2]。出院健康教育計劃模式是采取多種手段將疾病健康知識傳達給患兒及家長,注重疾病健康知識的多元化和全面性,從而提高干預效果以及有效性[3]。
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將我院于2018 年1月至2019 年1 月間收治的62 例重癥肺炎患兒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2 組,對照組31 例中男19 例,女12 例;年齡9 個月至7 歲,平均(3.44±0.19)歲;病程7~18d,平均(7.63±0.15)d;支原體及衣原體肺炎2 例,中毒性腦病4 例,心力衰竭10 例。研究組31 例中男20 例,女11 例;年齡8 個月至6 歲,平均(3.61±0.12)歲;病程6~20d,平均(7.18±0.16)d;支原體及衣原體肺炎3 例,中毒性腦病2 例,心力衰竭11 例。兩組間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相關診斷標準[4];②家長認知功能正常;③臨床資料完整;④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肺部疾??;②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③合并器質性疾??;④患兒家長合并精神病史;⑤配合度、依從性較差。
對照組給予心理調節(jié)方式、日常注意事項、疾病知識講解、生活調護等常規(guī)出院指導。
研究組予以出院健康教育計劃模式。①患兒出院前詳細記錄患兒個人情況以及病情情況,建立綜合的檔案。②成立由主治醫(yī)師、護士長、護士、心理師、營養(yǎng)師等組成的多學科綜合干預小組,根據患兒病情情況制定教育計劃,以滿足患兒護理需求。③評估患者及家屬,了解患者及家屬個性、家庭背景等基本情況。小組成員每月進行一次會議,根據患兒情況調整教育計劃。并制定教育方案:每天進行一次微信溝通,每周1 次電話隨訪,每周1 次微信公眾號內容推送以及微信群組內集體討論,每月1次上門隨訪,連續(xù)干預6 個月。④健康教育內容:a.疾病知識。根據患兒及家長文化程度及對疾病的了解情況給予患兒家屬健康教育,內容包括發(fā)病原因、影響因素、治療方式、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等,告知患兒病情可能出現反復,采用發(fā)放圖冊、播放視頻、定期開展健康講座等形式提高患兒家屬預防意識以及護理能力。定期評估掌握情況,再根據掌握情況調整教育方式,不斷提高掌握程度。b.心理疏導。與患兒進行親切、耐心交流,要用柔和的語氣與其溝通,定期為患兒播放音樂,在患兒病區(qū)內設立專門的娛樂室,發(fā)放玩具給患兒玩耍,組織患兒家屬和患兒進行適當的游戲,讓其放松心情。重視家長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幫助家長解決困難,以治療成功的病例鼓勵家長,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積極的信念,給予贊許和肯定,指導自我調適心態(tài)的方法,針對家長薄弱環(huán)節(jié)強化指導,以改善家長心態(tài),促進患兒情緒改善。c.家庭環(huán)境。指導家長營造溫馨、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以及舒適的睡眠環(huán)境,定期開窗通風,根據天氣、氣溫等因素為患兒增減衣物。d.氧療護理。告知患兒家屬氧療的治療方式以及目的,對患兒病情的影響,通過微信、發(fā)放健康手冊、電話回訪等方式給予健康教育,提高家長對氧療的重視程度,給予氧療護理指導,在氧療過程中注意查看患兒有無不適感。e.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加強患兒的體質訓練,指導患兒多食用維生素、蛋白質食物,注意增減衣服,當有呼吸道病毒流行時,避免患兒去公共場合。
(1)兩組家長心理狀態(tài)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5]評定,HAMA分值范圍0~56 分,HAMD 分值范圍0~54 分,分值越高表明心理狀態(tài)越差。
(2)兩組家長疾病掌握情況通過調查問卷[6]評估,內容包括用藥知識、飲食與喂養(yǎng)注意事項、疾病癥狀與病因、呼吸道感染預防方法等,總共15 個問題,每個問題分值1~3 分,分值越高表明掌握越好。分值36~45 分為優(yōu);分值28~35 分為良;分值<28分為差。掌握度=(優(yōu)+良)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19.0 軟件分析,家長疾病掌握情況以百分率表示,組間采用χ2檢驗。HAMD、HAMA 評分、FVC、FEV1水平以()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P<0.05 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家長HAMD、HAMA 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家長HAMD、HAMA 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研究組家長HAMD、HAMA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家長心理狀態(tài)比較( ,分)
表1 家長心理狀態(tài)比較( ,分)
研究組家長對疾病知識的掌握度(96.77%)高于對照組(74.19%)(P<0.05),見表2。
表2 家長對疾病知識的掌握度比較[n(%)]
重癥肺炎是常見的一種小兒呼吸道疾病,住院期間患兒可獲得有效的對癥治療和全程護理,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但在住院期間家長很少有計劃參與到護理過程中,因此缺乏相關的疾病健康知識以及護理經驗。當患兒出院后因約束能力和自我管理差,因此預后情況很大程度取決于家長的配合[8]。但家長對疾病健康知識的缺乏對患兒出院后病情產生影響。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家長疾病健康知識以及護理經驗。
常規(guī)出院指導僅在患兒出院時給予患兒健康指導,缺乏針對性以及持久性,因此對患兒的效果不佳[9]。出院健康教育計劃模式是指在患兒出院前綜合分析患兒病情情況準確評估患兒出院后病情反復情況,了解家長需求,從而針對性的給予細致化、階段性、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計劃[10]。
本次研究研究組HAMD 和HAMA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家長由于擔心患兒病情情況,加上疾病引起患兒哭鬧等常存在不良情緒[11-13]。而出院健康教育計劃模式將家長心理狀態(tài)對患兒疾病的影響納入護理內容中,給予家長心理疏導,鼓勵患兒建立良好的心態(tài),指導自我調適心態(tài)的方法,因此研究組家長心理狀態(tài)更優(yōu)。
多數研究表明,患兒家長對疾病及相關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與患兒預后有密切關系,提高家長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可改善患兒預后[14-15]。研究組家長對疾病知識的掌握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可見,根據家長文化程度通過電話隨訪、微信公眾號推送、微信群組討論、上門隨訪等方式不斷給予患兒家長健康教育[13],可持續(xù)性地加強其家長對疾病的認知,提高其家長對疾病知識的掌握度。
綜上所述,出院健康教育計劃模式在重癥肺炎患兒中應用可提高家長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改善家長的心理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