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朝臻
摘要:教育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石,教育促進社會發(fā)展與文明進步。在學校教學水平與教育質量倍受關注的今天,家庭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形式也逐漸引起大家的重視。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是社會生活的最初形式。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筆者作為高校心理學專業(yè)教師,作為一位二孩媽媽,對家庭教育倍感興趣,也倍加關注?;诖耍疚恼聦彝ソ逃谛W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yè)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家庭教育;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158
引言
家庭教育是學生教育的開始,每個孩子一開始都是一張白紙,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的啟蒙,是白紙的染料。家庭教育在兒童發(fā)展的過程及其一生中都起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白紙在被一筆一筆的涂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僅體現(xiàn)在孩子的低年段的行為的指導,而是在孩子一生中都起奠基性作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家庭氛圍的熏陶,家長言行舉止的影響,所以父母應該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性格、習慣和品德等。
一、小學教學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對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習慣具有重要作用
行為習慣養(yǎng)成是中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對青少年來說,“做人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形成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的前提,也是學生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性格、行為習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艱巨而復雜的任務”。《指南》將“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作為根本,將“促進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作為重點,旨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為小學生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心理教育基礎
在小學生教育工作中,家庭教育是小學生的基礎教育組成,同時也是小學生長期需要進行接受的教育。小學生在家庭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往往更多接受的是家長的關愛與照顧。在這一過程中,小學生能夠得到充分的心理滿足,從而能夠得到心理的充分成長,為小學生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心理教育基礎。在家庭教育的開展過程中,家長要扮演重要的教育角色對小學生進行教育的落實與開展,同時其也高度強調對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從而能夠為小學生在小學接受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奠定基礎前提,滿足小學生教育的家庭教育部分高度要求,促進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二、小學教學中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轉變家庭教育理念
首先,家長要意識到無論是教育還是生活都離不開互聯(lián)網的應用,要善于利用互聯(lián)網來尋找家庭教育資源,通過網絡了解家庭教育知識,以此來調整自己的家庭教育模式與方法,讓原有的家庭教育模式、理念更為完善、科學,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益處的。其次,家長需要借助于網絡提升自我綜合素養(yǎng),增強對互聯(lián)網信息的甄別能力。互聯(lián)網平臺中的教育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其中也存在一些虛假的信息,家長不要全部接受互聯(lián)網中的家庭教育信息,而是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相應的網絡教育資源,掌握一些更為先進的教育技巧和方法。最后,家長要學會舍棄觀念落后、存在主觀偏見的家庭教育信息,特別是一些可能會損害孩子身心健康的內容,不僅要過濾掉,還要勇于去投訴這些不良信息,學會去理性分析網絡教育信息,謹慎選擇家庭教育資源。
(二)家長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根據(jù)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孩子一定會在家庭中觀察父母的言行,并進行有效學習。因此父母一定會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的言行一定會被孩子模仿。父母必須端正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多一些正能量的行為,父母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一位勤勞的、善良的、節(jié)儉的、愛讀書、愛學習的父母一定也會培養(yǎng)出有相同性格與行為習慣的孩子。相反,一位懶惰、不求進取、游手好閑的父母也一定會培養(yǎng)出不勤奮、不上進、好逸惡勞的孩子,家長的言行舉止會在第一時間影響孩子。身教重于言教,期盼我們父母身體力行,做孩子行為的楷模。
(三)家長要多夸贊、陪伴孩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不能一味地用成績來衡量孩子。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父母要有一雙發(fā)現(xiàn)孩子閃光點的眼睛。家長應該積極正確的引導孩子的興趣愛好,不要吝嗇的夸贊孩子很棒。盡管孩子有時候做得不夠好,家長也盡量地用積極的語言去鼓勵去激勵孩子。家長不要以為孩子年齡還小,什么都不懂。其實小學生已經有獨立思考了,而且心思是很細膩的,內心矛盾多。家長要多陪陪孩子,成為孩子親密的朋友,要仔細地聆聽孩子的心聲,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多和孩子溝通,換位思考,建立平等的朋友關系,幫助孩子解決困難,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結束語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階段,為全面提高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就需要對家庭教育引起高度重視,學習與教師要根據(jù)小學家庭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加強家庭教育科學指導,使學生家長掌握更多有效的家庭教育開展策略,讓學生獲得來自家長的關心和愛護,并在良好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下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愛愛.家庭教育與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機結合[J].當代家庭教育,2020(35):16-17.
[2]王罡.小學學困生家庭教育引導策略分析研究[J].學周刊,2020(32):187-188.
[3]王興陽.小學家庭教育的現(xiàn)實問題[J].幸福家庭,20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