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紅
【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計算機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它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成為學生解決數學問題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學習工具,教師要在課堂中引入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課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助力小學數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助力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以黑板和粉筆為教學媒介,通過教師講解,為學生展示教學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是被動接受知識,缺少主動思考的過程,不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以致于學生感覺到數學學習枯燥無味,缺乏學習興趣。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教師要意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將信息技術引入到課堂中,借助信息技術拓展學生視野,指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識體系,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數學素養(yǎng)。
一、引入信息技術,激發(fā)求知欲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學生都感覺到數學教材從形式到內容都非常單調、枯燥,尤其是教師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更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平淡無味,長此以往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如果教師將信息技術引入到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與五顏六色的圖案相結合,或者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趣味化,向學生展示具體化、形象化和直觀化,并且生畫并茂的教學素材,觸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一課中,教師首先讓學生觀看了動畫片《西游記》,師徒四人在取經路上口渴了,孫悟空摘了一個西瓜來分,它先將西瓜平均分成了4份,每人一份,豬八戒提出抗議,我想吃兩份,于是孫悟空將西瓜平均切成了8塊,分給了豬八戒2塊,學生哈哈大笑,都認為豬八戒太傻了,豬八戒到底傻在哪呢?教師為學生引入了分數知識,將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為了給學生展示平均分的概念,教師將一個蘋果胡亂切成了5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看做■嗎?應該怎么分才是■呢?由此學生認識到了平均分在分數中的重要性。
上述案例,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動畫片的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并通過提問將動畫片和數學知識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對數學知識進行分析和探究,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
二、引入信息技術,拓展學習視野
數學知識不能獨立于其他學科單獨存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將數學學科和其他學科,以及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相聯系,通過學生學習、實踐等活動,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拓寬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學習。而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學科跨越,它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了網絡化的信息環(huán)境,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搜集、整理和探索知識,為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提供簡便、快捷的信息,這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比較,實現了質的飛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中,教師通過動畫為學生播放了動畫片,樹上栓著一只羊,正圍著一棵樹在轉圈,那你知道羊轉一圈是多少米嗎?學生的注意力都在這只羊身上,忽略了繩子,教師為學生引入了圓的周長概念,并為學生介紹了圓周率,為了讓學生更多的了解圓周率的知識,教師借助網絡為學生找到了圓周率的發(fā)展史,從世界來說阿基米德、托勒密為圓周率做出了貢獻,在中國歷史發(fā)展長河中,張衡、祖沖之都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圓周率,尤其是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的人,目前借助計算機已經能夠精確到小數點后億位,接著教師為學生展示了圓周率小數點后10000位,學生都很感慨計算機的強大,并由此理解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上述案例,教師借助信息技術不僅讓學生對圓的周長產生興趣,還讓學生了解了圓周率的發(fā)展歷史,感受到了信息技術在數學方面帶來的變化,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引入信息技術,提高合作能力
小學數學學習活動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和方法來完成,尤其當一種新的技術應用在數學活動中,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教師在引入信息技術的過程中,要改變以案例、講解、提問為主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以信息技術為基礎,自主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逐漸脫離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為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提供良好的平臺,逐漸發(fā)揮主人翁意識,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在教學《百分數應用題》一課中,夏天到了,同學們都喜歡吃冰塊,那你們知道在制作冰塊的過程中,體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嗎?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演示了水制作成冰的過程,45立方厘米的水變成冰之后體積是50立方厘米,教師讓學生組成小組提出百分數的問題并解答;(1)冰的體積是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2)水的體積是冰的體積的百分之幾?(3)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增加百分之幾?針對這幾個問題,學生展開了討論,在解答百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要確定單位“1”,在這三個題目中,(1)中的單位1是水,列算式50÷45;(2)中的單位1是冰,列算式為45÷50;(3)中的單位1是水,但題目中的問題是體積增加百分之幾,因此,要先求出增加的數量再計算,列算式為:(50-45)÷45;教師又借助線段圖的形式,為學生展示了由水到冰體積增加的過程,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看到了體積增加變化情況。
上述案例,教師在課堂上展示了體積變化的過程,并針對百分數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分析,激發(fā)了小組成員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營造出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以信息化為基礎,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引入信息技術,豐富生活內容
隨著素質化教育的不斷推行,要求教師要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而小學生受自身認知水平限制,難以理解一些抽象化的知識,教師要在課堂中引入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熟悉的教學環(huán)境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更好的思考和理解數學知識,在教師將信息技術與生活化相結合的過程中,學生的目光會被信息技術中展示的數學知識所吸引,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逐步開發(fā)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