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東
(廣東省揭西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兒科,廣東 揭陽 515400)
喘息性支氣管肺炎(asthmatic bronchopneumonia,ABP)多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感染所致,以喘息為主要特征,并伴隨不同程度的咳嗽、氣促等,隨著病情惡化可發(fā)展為哮喘,嚴重影響患兒的健康成長[1]。目前,臨床上采取的常規(guī)化痰止咳等方法療效欠佳,應結合發(fā)病基礎,盡快抑制炎癥蔓延,以解除氣道阻塞[2]。糖皮質(zhì)激素可減少氣道炎癥介質(zhì)的分泌,降低氣道高反應性,緩解臨床癥狀,其中丙酸氟替卡松霧化有著較強抗炎以及抗過敏作用,能減輕患兒有關癥狀,降低其復發(fā)率。硫酸鎂屬于鎂鹽制劑,主要成分是Mg2+,Mg2+為機體中含量最多的離子之一,有著擴血管、消除平滑肌痙攣、調(diào)節(jié)酶活性、平喘以及止咳作用[3]。當前有關聯(lián)合丙酸氟替卡松、硫酸鎂兩種藥物對喘息性支氣管肺炎療效研究較少。為此,現(xiàn)對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1月本院收治的喘息性支氣管肺炎共82 例患兒開展研究,分析聯(lián)合兩種藥物對該類患兒的療效。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1 月本院收治的喘息性支氣管肺炎共82 例患兒為研究對象,依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劃分成對照組、實驗組,每組各41 例。對照組男22 例,女19 例,年齡1~5 歲,平均(2.25±0.65)歲;病程2~7d,平均(4.18±1.30)d。實驗組中男23 例,女18 例,年齡1~5.5 歲,平均(2.30±0.68)歲;病程1~7d,平均(4.10±1.35)d。兩組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一定可比性。本研究得到院內(nèi)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時取得家屬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①均與《實用兒科學》[4]中有關喘息性支氣管肺炎的診斷標準相符,同時是首次發(fā)病;②無嚴重心腦血管或者肝腎肺等重要器官組織病;③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血液病、免疫系統(tǒng)病或者惡性腫瘤者;②近期開展過有關治療者;③過敏體質(zhì)者;④存在癲癇等精神病者;⑤拒絕或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所有患兒入院后均予以吸氧、鎮(zhèn)靜、止咳、抗感染和抗病毒等對癥治療。
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經(jīng)丙酸氟替卡松霧化開展治療,具體方如下:選擇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氣霧劑(Glaxo Wellcome S.A.125μg×60 撳,批準文號H20130190),通過霧化吸入方式開展治療,100μg/次,2 次/d。
實驗組除對照組治療之外加以硫酸鎂緩慢靜滴,將20~40mg/kg/次的硫酸鎂注射液(河北天成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0mL:2.5g 國藥準字H20033861)加入到5%的葡萄糖注射液(廣東科倫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250mL:12.5g 國藥準字H20033624)內(nèi)稀釋成濃度1.25%后緩慢靜滴,單次輸注時間不少于2h,2次/d。兩組治療期間注意有無副反應出現(xiàn),治療時間為7d。
(1)治療有效率:分別在治療7d 后對兩組開展療效評定,顯效:咳嗽、喘息以及濕性啰音等各項癥狀全部消失,同時血常規(guī)結果恢復正常。好轉(zhuǎn):各項癥狀有一定好轉(zhuǎn),同時血常規(guī)結果和正常值接近。無效:各項癥狀無任何好轉(zhuǎn)或者加重[5]。治療有效率=[(有效+好轉(zhuǎn))/總數(shù)]×100%。
(2)癥狀改善時間及治療周期:癥狀改善時間包含喘息、哮鳴音、咳嗽以及濕啰音改善時間。治療周期即開始治療至完全康復所需時間。
(3)血氣分析:分別在治療前后抽取兩組動脈血1mL,后經(jīng)PL2200 血氣分析儀(北京朗普技術有限公司)檢測兩組的酸堿度值(pH)、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氧飽和度(SaO2)及動脈血氧分壓(PaO2)水平。
(4)肺功能:分別在治療前后經(jīng)肺功能檢測儀(南京大樹生物醫(yī)療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對兩組呼吸頻率(RR)、潮氣量(VT)、吸呼時間比(Ti/Te)以及達峰時間比(tPTEF/tE)開展檢測。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采取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在治療有效率方面比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n(%)]
實驗組的喘息、哮鳴音、咳嗽以及濕啰音改善時間及治療周期比對照組更短(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及治療周期對比()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及治療周期對比()
治療前,兩組pH、SaO2、PaO2及PaCO2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的pH、SaO2、PaO2水平比對照組更高,PaCO2水平比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氣指標對比()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氣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的RR、VT、Ti/Te 及tPTEF/tE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的RR、Ti/Te 水平比對照組更低,VT 及tPTEF/tE 水平比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對比()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對比()
喘息性支氣管肺炎是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多發(fā)生于嬰幼兒,發(fā)病率高。由于嬰幼兒呼吸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成熟,氣管狹窄,纖毛運動能力較弱,使得支氣管內(nèi)的清除能力較差,易因病毒等侵入誘發(fā)感染[6]。感染發(fā)生后引起支氣管發(fā)炎腫脹,從而加重支氣管的狹窄程度,導致患兒通氣功能障礙,誘發(fā)喘息等癥狀。目前,臨床上多選擇平喘、吸氧、鎮(zhèn)靜、止咳、抗感染以及抗病毒的治療模式開展治療,然而整體療效不理想,易造成患兒病情遷延不愈甚至惡化[7]。因此,積極探索出更加有效合理的治療方案有著重要意義。
激素治療是喘息性支氣管肺炎的一類常用療法,據(jù)有關研究顯示[8],開展全身激素治療無法有效縮短患兒病程,改善其癥狀,而通過霧化吸入方式用藥能有效緩解其癥狀。吸入療法有著局部作用較強、藥物使用劑量較小、起效速度較快、療效確切和副作用較少等優(yōu)點。丙酸氟替卡松氣霧劑作為一類吸入性的糖皮質(zhì)激素,能抑制組織內(nèi)部細胞生長因子、趨化因子合成和釋放,進而使得嗜酸性、嗜堿性、淋巴以及單核細胞特別是黏膜上肥大細胞明顯減少,經(jīng)再分配循環(huán)內(nèi)的T 淋巴細胞與嗜酸粒細胞,促使兩類細胞從血液到達其他部位,減少循環(huán)中數(shù)量;同時對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的趨化因子具備抑制作用,并能對血小板的活化因子發(fā)揮抑制作用,使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往炎癥位置游走及聚集減少;此外,能抑制激肽、5-羥色胺導致的炎癥反應,發(fā)揮縮血管作用,使血管通透度下降,緩解黏膜水腫[9]。
硫酸鎂屬于一類非選擇性平滑肌舒張藥,以往臨床將該藥應用于哮喘治療,會引發(fā)患兒低血壓,使得該藥于呼吸系統(tǒng)病患兒中應用受限[9]。伴隨近年來醫(yī)學技術不斷進步,有學者深入分析了硫酸鎂的作用機制,發(fā)現(xiàn)喘息性支氣管肺炎患兒機體中缺乏鎂元素,低鎂飲食能影響肺功能,引發(fā)氣道高反應性和喘息,因此,適當開展鎂元素補充能改善其肺功能,減輕其氣道的高反應性[10]。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在治療后的有效率方面高于對照組,各項癥狀改善時間及治療周期均短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療法效果更佳,能改善患兒癥狀,縮短其治療周期。分析原因是由于緩慢靜注硫酸鎂后能擴張支氣管,提升呼吸道黏膜中的滲透壓,促進附近組織水分吸收至呼吸道發(fā)揮痰液稀釋作用,有助于排出呼吸道內(nèi)分泌物,改善肺部的啰音等癥狀;藥物能作用到T細胞,降低肥大細胞的活性,減少各類炎癥介質(zhì)的生成,并能抑制乙酰膽堿釋放,降低肌肉的興奮程度,消除氣道中的痙攣現(xiàn)象,降低呼吸道中阻力。實驗組在血氣指標及肺功能指標上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實驗組療法能改善患兒的血氣分析及肺功能。分析原因是由于靜注硫酸鎂能發(fā)揮中樞鎮(zhèn)靜效果,減輕煩躁,松弛骨骼肌,降低耗氧量,進而減輕缺氧癥狀;用藥后能減輕缺氧引發(fā)的毛細血管、小動脈痙攣,降低心臟的后負荷,提升心肌的收縮能力,緩解肺瘀血現(xiàn)象,改善肺功能。
綜上所述,硫酸鎂加丙酸氟替卡松霧化對喘息性支氣管肺炎療效優(yōu)于單用丙酸氟替卡松霧化,能加速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血氣分析以及肺功能,縮短其治療周期,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