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香
前段時間,讀魯迅的書,常做噩夢。夢境里,人形的黑影接近了我,一手捂住了我的嘴巴,另一手掐住我脖子,她的手冰冷冰冷,以致我弄不清黑影人想殺死我還是僅僅只取走我體內(nèi)的熱量。不知過多久,黑影人放開了我,緩緩向陽臺走去,每走一步,她的鞋子與地面碰觸的聲音,清晰地響著。忽然,她轉(zhuǎn)過頭詭異地看了一眼瑟瑟發(fā)抖的我,嘴角有一絲勝利者的自得與滿意。
攤開書本,“……我生平?jīng)]有見過這樣奇怪而高的天空,仿佛要離開人間而去……月亮暗暗躲到東邊而去……”腦海里放電影似的出現(xiàn)了一幕幕畫面,樹影間篩下一個個黑點,黑點慢慢地擴大,變成了無邊無際的黑洞,遠處的行人一個個向黑洞走去,黑洞張開巨大的嘴吸走人身上的精氣,被吸走精氣的人似乎身體失去了重量,走路沒有任何聲音,他們的身體機械地向前挪動著,一個個人之間隔著長長的一段距離,彼此間無任何交談,沒有任何人轉(zhuǎn)頭往別處看,他們抬著空洞的眼睛,緊抿著嘴,表情像死亡一樣凝固。
讀魯迅的書,需要力氣,一不小心就會被他文章里深不見底的絕望攥住,無法脫身。閱讀魯迅,會被他的誠懇打動,也會被他的懇切傷著。魯迅先生有一說一,絕不自作聰明地“美化”筆下的人物??窗?,圓規(guī)楊二嫂、幫傭祥林嫂、祥林嫂的婆婆、阿Q想困覺的吳媽、九斤太太、華老栓、革命烈士夏瑜的媽夏四奶奶……無知、可憐、卑瑣,有的還很猥瑣。不壞,就是猥瑣,像一塊使用過久的抹布,惹人生厭。這些人物一個個是那么的真實,如果這些人識字的話,讀到自己在魯迅筆下的形象會如何?會有捏死魯迅的沖動嗎?魯迅提筆的時候有顧慮嗎?有“南非的良心”之譽的戈迪默說:“我認為作家必須永遠保持獨立,保持藝術(shù)獨立,要運用自己的洞察力——超出他人的洞察力——而不要擔心是否冒犯你的母親和好友,不要擔心你政治上的同道會怎么看你。最好的寫作方式就是好像你已經(jīng)死了,不害怕任何人的反應,不理睬任何人的觀點?!弊x到戈迪默的這段訪談,覺得按到魯迅身上去非常地合適。魯迅曾寫過一首打油詩自嘲,其中有一句“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與戈迪默的意思差不多,終究還是差了一點,“躲”顯出幾分狼狽相。魯迅誠實地承認自己的猶疑與矛盾,他以“彷徨”兩字命名自己的精神之狀,并讓這二字留在文學史。
魯迅的小說《祝福》《故鄉(xiāng)》,我總當寫實的散文讀,文中的四叔也許就是魯迅在故土紹興的一位守舊的鄉(xiāng)紳長輩。少年閏土就是魯迅家?guī)凸さ暮⒆?,曾與年少的魯迅玩得非常好。魯迅的祖父做過官,后來家道中落了,到魯迅的父親那輩就從廟堂之高跌落到人間江湖了,魯迅在《吶喊·自序》中說,“有誰從小康之家而陷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中,大概可以看清世人的真面目……”魯迅是小說家,有些夸張了,又過于謙虛了。魯迅祖父中貢士,殿試獲第三甲第十五名,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在當?shù)厥恰帮@赫”人家。困頓人家能有經(jīng)濟條件供周氏三兄弟好好讀書?“看清世人真面目”——家庭的變故,人情的冷暖——魯迅先生受到了冷遇。小說里的四叔對“我”淡淡的,“我”打算走了,四叔也并不十分挽留。真正“困頓”的閏土、祥林嫂之流是麻木的,他們不僅不會吶喊,甚至連反問的能力也沒有的。祥林嫂不得要領(lǐng)地絮叨,只被當作茶余飯后無聊的笑料。魯迅的母親與四叔都是遵守傳統(tǒng)的守舊人物,他們自覺地奉行儒家的倫理道德秩序。在這樣的語境下,個體的苦痛是無關(guān)緊要的,個體的敏感顯得非常不合時宜。魯迅的母親非常堅定地為“魯迅好”,送他一件令其痛苦終身的禮物——朱安。魯迅留學日本開了眼界,是受現(xiàn)代思想熏陶的新式人——這可能是魯?shù)谋瘎?,他回不去了,回不到“傳統(tǒng)”里,做不成母親眼中的“好兒子”,回不到人群歡聚處。
魯迅是厭惡人群的。他筆下的“看客”——對他人的苦痛沒有共情能力。他甚至憎惡地說:“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濒斞付嗝疵?,他一邊惡聲惡氣地這樣說,另一邊又陷入了彷徨不安里,“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的態(tài)度讓我想起曼德爾施塔姆的句子:“但我熱愛可憐的土地……我又發(fā)出對冷漠祖國的責難……請允許我,允許我不再愛你!”偉大的靈魂都有相似的糾結(jié)與沉痛。魯迅對人群是絕望的,一支接一支抽煙,似乎想用煙霧把自己包裹起來——隔絕在人群之外。
母親送朱安給魯迅,也許是希望兒子一輩子安好。而魯迅的一生恰恰是欠安的,他的精神始終繃著?!安辉诔聊斜l(fā),就在沉默中滅亡?!彼舾械膬?nèi)心與外在的生存環(huán)境之間時時起沖突,這沖突像濃烈的酒——引誘魯迅向死而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一個都不寬恕”。也許寫下這樣句子的魯迅,已經(jīng)不再“彷徨”了。
在《非攻》這篇小說里,我能讀出魯迅對墨子是有敬意的,結(jié)尾處墨子淋得一身濕,從此鼻子塞了十多天。一向擅長諷刺與黑色幽默的魯迅,對墨子并無一句不敬之處。墨子的可貴處有獨立的人格、不做權(quán)貴(強勢者)幫傭與幫閑,有仁愛之心、不計較個人得失,勞碌奔波,只為踐行他的“非攻”“兼愛”,他的認知與行動是一致的。我大膽猜測,魯迅可能是把墨子引為“精神教父”的。魯迅在日本學醫(yī),后來棄醫(yī)從文,他在散文集《朝花夕拾》里說,是為了救治國人的靈魂。魯迅的這個思想也能在這篇《非攻》里得到印證,公輸般是一個能工巧匠,為楚王做了云梯,后楚王被墨子勸服不再出兵攻打宋國,公輸般的云梯失去了“用途”,公孫般請墨子欣賞他另一作品,能一飛飛三天的木鳥,墨子不以為然:“還不如削三寸木頭做的車輪呢,可以載重五十石,有利人,就是巧,不利人,就是拙,就是壞?!濒斞柑撏心又?,說了自己想法。魯迅不浪漫,是個實用主義者,他留給海嬰的遺囑也可以佐證這點,他建議兒子不要從文,做什么空頭文章,盡可能從事實業(yè)方面的工作。
魯迅到了生命的晚年,等于完全推翻了自己在精壯期建立的“以文章救國人靈魂”的理想,在我看來,魯迅他“背叛”了自己,成為自己的“異見者”??墒?,他一直是不妥協(xié)的,沒有和他所處的時代和解過。魯迅先生五十多就走了,終究沒能對抗得過時代的沉重。知道反抗不過,一直沒有放棄抗爭,或許這正是魯迅先生的可貴之處。
對了,夢中的黑影人轉(zhuǎn)過身時,我驚了一跳,“她長得和我一模一樣”。我們是自己的異見者,與身處的環(huán)境掙扎,也與自己撕斗。
責任編輯 菡 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