鍇文
逆勢招聘
新冠疫情后,我們公司很多業(yè)務時斷時續(xù),經營艱難。國家一再鼓勵企業(yè)減少裁員,并給了很多政策扶持,我們公司為得到優(yōu)惠政策,向市里承諾三年內不做經濟性裁員。可到了2020年8月,經營仍不見起色,傳言不知從哪個角落冒了出來——每個部門都要減人。
我從2015年大學畢業(yè)就在這家公司的數(shù)據(jù)分析部工作。說起來,我對這家公司、這份工作有極深的感情。聽到裁人風聲,我表面上云淡風輕,內心卻地動山搖,既為公司傷感,也為自己擔心。
部門里20多人,個個都和我一樣心思。所幸傳言很快就被辟謠,公司正式發(fā)通知,重申絕不裁員,并宣布已新招聘4人,組建人力資源部。
過去,人力資源是由辦公室和財務部代管的,作為私營企業(yè),少一個部門就少一塊開銷。如今公司不但不裁人,反而招人,是用實際行動擊碎謠言。
新招聘組建的人力資源部4個人都非常專業(yè)和敬業(yè),一上崗就忙著制定人事制度,規(guī)范保險年假、規(guī)劃年齡梯隊,制定員工培養(yǎng)計劃,出臺內部評級制度等,看得我們眼花繚亂。
其中最讓我們關心的莫過于員工培養(yǎng)計劃,公司內部公告:每名員工都具有晉升的可能性和空間,會為每名員工量身定制培養(yǎng)計劃,如果員工能按計劃提升自己,為公司做出相應貢獻,就有相應的晉升機會。
僅3個月時間,公司上下300多人,每人都拿到了屬于自己的培養(yǎng)計劃書。我的那份讓我驚喜不已,上面寫著,我的學歷、年齡和資歷已具備擔任部門主管條件,要培養(yǎng)我從業(yè)務型員工向管理者轉變。如培養(yǎng)一年達到效果,可晉升數(shù)據(jù)部副主管兼項目經理,隨后鍛煉3年,如業(yè)績優(yōu)秀可調任項目部主管,直接向公司副總經理匯報。
人力資源部門找我一對一談話,提醒我已是后備干部,要有意識地提升自己,在實際工作中鍛煉管理能力。當然,我并非唯一,在我們部門還擬定了另外三人作為培養(yǎng)對象,至于是誰,我不方便知道。事實上,公司嚴禁員工將個人計劃書給其他員工看,大家是暗中競爭。
虛擬的方案虛擬的主管
從那以后,我不僅日常加倍努力,還要背著同事暗中寫各種方案——按培養(yǎng)計劃,每當部門承接一個大型數(shù)據(jù)分析項目,我都要模擬自己是部門負責人,對項目進行評估、確定每個工作組分工,預判項目收益和員工表現(xiàn)。
說白了,我必須像真的主管那樣制作方案,并和現(xiàn)實對比。這確實讓我提升很快,從過去單純分析師思維轉變?yōu)楣芾硭季S,不斷觀察部門的制度不足、人員素質差異、每個人的特長和短板,并結合這些,不斷改進后續(xù)項目方案。
日常工作時,我還需要多和同事溝通,了解每個人最新情況。2020年底,按照慣例,部門主管要給每位員工打分并寫明理由。我作為后備干部,也應人力資源部門要求,模擬著給部門員工打分。我知道自己這份只是模擬,因此打分時非常無私,無論和我關系好壞,對每位同事都非常客觀,指出他們一年的成績,犯下的失誤,存在的缺點。由于我并不是真實的領導,他們并不在我面前遮掩,反而讓我的打分更加客觀。
雪崩開始沒有一片雪花無辜
變化來得非常突然——剛過完年,公司里突然風聲鶴唳,很多員工被人力資源部門找去談話,幾乎每個部門至少有兩名員工因“工作嚴重失誤”被公司解聘,我們部門被辭了4個。這讓我們非常驚訝,在我們部門,雖然常有員工出現(xiàn)失誤,導致數(shù)據(jù)偏差,但只要在執(zhí)行過程中發(fā)現(xiàn),我們私下都會通知相應的人立刻復核,彌補差錯。至于因此造成項目延期,我們通常找別的理由掩蓋過去。這種互相掩護的方式已存在很久,部門主管都無法了解實情,何以人力資源部門掌握得如此詳細,讓被辭退的人啞口無言?
這一輪,公司以“工作嚴重失誤”,在無補償情況下辭退了近50人,大家人人自危。隨后第二輪風暴襲來,公司4位部門主管、6名副主管因“工作失誤”或“不當言論”等原因,被降成普通員工,我們數(shù)據(jù)部主管和一位副主管被免職,只剩一個副主管主持工作。
一時間,我不知自己該高興還是害怕。高興的是位置空出來了,害怕的是,主管被免的原因中,有一條是故意改變項目方案,提升本部門業(yè)績,導致經營部門在該項目上投入資金翻倍——這是我在上個月的虛擬方案中提出的一種猜測,當時人力資源部門向我詢問細節(jié),我說沒有證據(jù),只是一個合理化建議,看來人力資源部門隨后就核實了這件事。
除此之外,又有20多名員工主動辭職,后來才聽說,這些人同樣是被公司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公司給出的處理是“保全員工顏面,建議主動辭職”。
我覺得情況不對,開始懷疑所謂的員工培養(yǎng)計劃是個騙局,讓我們這些員工變成間諜,互相揭發(fā),讓公司找理由以員工過失裁人,不支付賠償金。我裝作漫不經心,和幾個關系不錯的同事聊起彼此的計劃書??墒牵坪趺總€同事都想知道別人的培養(yǎng)計劃,卻沒人肯說自己的,我呢,也不可能告訴他們。
這就像一場噩夢,還沒來得及醒,殘酷的現(xiàn)實就來了。今年3月,人力資源部再次發(fā)起辭退行動,涉及30多人,其中有我!
人力資源部找我談話,列舉了我過去一年中工作的多處失誤,但由于失誤不算嚴重,因此不做辭退處理,而是與我協(xié)商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只發(fā)一半,我若不同意,就以這些工作失誤直接將我降為見習員工,工資只有現(xiàn)在的1/3。
這一刻,我全明白了,冷笑著說,你們根本不是想培養(yǎng)我,你們對每個同事都是這套把戲,讓我們把周圍人的短處全都提交給你們,我說了別人的問題,別人也說了我的,現(xiàn)在,你們開始清算了!
這次裁員到我這一批已經接近尾聲,人力資源部門的人對我說了實話。其實,這4名人力資源的人根本不是招聘來的,他們隸屬于上海一家企業(yè)架構服務公司,專門干裁人的活兒。我們老板花錢請他們,就是要靠他們的“專業(yè)性”,在半年內實現(xiàn)“既不是裁員,也不支付補償,就讓公司人員大幅減少”的目標。
我還能說什么呢?在收拾東西準備離職時,看看周圍的同事,他們也在看我。那一刻,我覺得這個公司、這些同事,包括我,都顯得那么可憐,又那么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