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宇
摘要: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推進,網絡的普及率也隨之提高。網絡作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它對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它滲透于我們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同時也正在改變我們的思想覺悟、行為舉止甚至于道德情操。網絡在人類的不斷推動下,從原始的只有文字逐漸變得有圖片、視頻甚至能網上授課。這使得大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上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1.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網絡是用于發(fā)送、接收和共享信息的虛擬平臺,借助于此可實現信息傳輸和資源共享。在網絡社會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家庭環(huán)境、社區(qū)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都整體上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同時也影響了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對于高校來說,信息網絡的不斷發(fā)展,擴大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讓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更加多樣化。網絡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出以下幾個特征: 第一,便捷化。憑借網絡的即時性和快速性,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取大量的思想政治學習內容,掌握一手的信息資源,這對于傳統(tǒng)思想政治學習內容起到了有益的補充作用,有助于提升學習實效性。第二,互動性。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來說,其核心育人目標是培育出人格健全、品德良好的優(yōu)秀人才,而通過網絡思想政治教學,學生可以實現在線的即時互動和交流,有助于強化個人的交際能力和溝通能力,從而實現自我綜合能力提升。第三,多元性。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盡管通過網絡能夠獲取大量的信息和資源,但是由于網絡信息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因而消費主義、拜金主義、自由主義等思想嚴重侵蝕大學生的價值觀,不利于個體良好行為的塑造。因此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合理監(jiān)督和引導,才能夠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2.網絡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
2.1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體系管理
在學校內,學生們接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來自于思政公共課和各個學院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而網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教育體制,使得分工不明確,同時自媒體的發(fā)展逐漸商業(yè)化,缺乏監(jiān)管,使得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再加上學校不夠重視了網絡的傳播力量,對校內的官方網站以及各個學院的分網站沒有做到認真的開發(fā)、管理和更新,這就會出現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渠道單一,大大減少了學生們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外各個高校的思政課程資源無法做到傳遞和共享,這使得網絡平臺的作用沒有發(fā)揮到最大化,達不到大學生通過網絡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期效果。
2.2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師資力量有待加強
網絡大環(huán)境內信息量大,內容開放性強,大學生的辨別不良信息的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網絡的虛擬性和互動性使得大學生在上網接收信息的同時也容易迷失自己。再加上思政信息更新慢、語言枯燥乏味,一時間就會使大學生難以得到精神上的共鳴,失去學習的興趣。而現階段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者水平參差不齊也導致大學生無法得到良好的網絡學習機會,網絡同樣也需要有素質、有能力、有經驗、有影響力的強大思政教師隊伍,但這在目前還是難以實現的現狀。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老師的還是把重心放在了線下教學,沒有明確認識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性和積極性,忽視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前瞻性。在網上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對于新興技術運用不夠熟練,往往在調試和管理方面需要下很大功夫,從而影響到思政教師網絡教學的積極性。
2.3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老套
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應該跟隨信息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在大學生已經厭倦內容枯燥、形式單一的課堂式教育的時候,網絡空間作為信息交換的平臺,如果還是墨守成規(guī)的把深奧的理論知識不加創(chuàng)新的直接搬到網上,勢必會使大學生對接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抵觸情緒,這與積極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為了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回應大學生思想關切、解決大學生思想困惑、實現大學生自覺融入到思政工作中背道而馳。加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系統(tǒng)和教育機制不夠完善,國內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途徑和形式老套處于被動地位,只能讓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只能流于書面,無法深入人心,加大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難度。
3.網絡環(huán)境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3.1優(yōu)化網絡平臺,加強網絡工作
首先大學要積極打造管理學校的官方網站,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工作,利用網絡的時效性積極傳播主流思想文化和價值觀,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地位。例如網上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國防教育網站等等通過網絡唱響思政教育的主旋律。同時通過微博、微信等大學生常用的交流手段,對學生進行輔導。在這一過程中,各個高校也要善于運用和分享本校的網絡資源,協(xié)調各個高校的友好關系,使優(yōu)勢資源共享。其次政府部門也需要加強管理公共網絡空間,形成強有力的網絡監(jiān)管制度,規(guī)范各年齡段網民的網絡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上網習慣。最后只有在各個部分積極配合下才能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fā)展、網絡課堂優(yōu)勢互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
3.2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豐富形式內容
在互聯網背景下要堅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方式方法,整合出一系列貼近大學生生活、把握大學生感情的優(yōu)秀的思政教育資源,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親和力、感染力的目標。同時網絡要加大內容供給和實現形式創(chuàng)新,打造出有溫度、有厚度、有力度的思政教育環(huán)境,在講好“中國故事”的過程中拉近與大學生的距離,實現文化軟實力的輸出,用輕松地方式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例如積極引導學生課下利用網絡搜集有關新聞述評、讀書分享等項目的準備,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還要組織學生開展“朗讀經典著作”等活動,例如可以由學生朗誦《共產黨宣言》、《矛盾論》、《實踐論》、習近平系列講話等經典著作,并上傳到音頻網站,供其他學生收聽。
3.3建立新型網絡師生關系
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對高校思政課堂教學產生了積極影響,并促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但是從目前來看師生之間的關系仍然遵從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這極不利于思政教學效果的提升。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師生關系必須是平等、民主和諧關系?;ヂ摼W環(huán)境本身具備的隱秘和平等性,有助于師生之間打破“教師主體、學生客體”的界限,在自由的網絡環(huán)境中師生可以平等地展開對話,擺脫了師生關系的束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觀念,以正確地指導學生并解決思想上的問題。與此同時,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互聯網環(huán)境下,師生之間的心靈對話讓師生建立“友誼”成為可能,這種“朋友”身份的建立,能夠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師提出的意見,從而自然地解決了自身存在的思想政治問題,輕松地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
3.4 營造健康向上網絡氛圍
環(huán)境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觀念、思想和行為。積極健康的網絡氛圍能夠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態(tài)度和思想,因此應努力營造良性的網絡環(huán)境,并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對于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建立以思政教師為引導,以學生干部為核心的網絡思政教育隊伍。對于思政教師而言,應掌握較強的網絡技術,結合思政教學目標創(chuàng)建內容豐富、功能完善的網絡平臺,以此來有效推進網絡思政教學的實現。比如構建以思政教育為主題的校園網站專欄、開設網絡思政微信、直播等,傳播積極的能量。對于學生干部而言,作為學生團體的代表,要充分地與學生展開談話,了解學生的心理態(tài)度和現實需求,并將這些問題進行匯總從而來有效地與思政教師進行反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促使網絡思政教學效果的提升。
第二嚴格選擇信息,構建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防止不良信息傳播。首先,信息的公開披露是互聯網的重要表現,應重點對負面思想和負面意見加強控制,安排專門的校園網絡管理員來監(jiān)視校園網絡,在24小時輪換和發(fā)布時的動態(tài),一旦發(fā)現有威脅校園網絡安全的信息,應對之進行迅速消除。其次,增加金融投資,打造健康的校園主題網吧。目前互聯網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課后,學生們更愿意去網吧玩樂和放松。學校周圍有無數大小的網吧,但是校外網吧監(jiān)督機制匱乏,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以及思想觀念的發(fā)展都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高校應增加資金投入,構筑良性健康的網吧主題環(huán)境,不僅要注重營造輕松舒適的氛圍,同時更要配備專業(yè)的網絡管理體系和監(jiān)督體系,為學生在網吧的學習和放松創(chuàng)造安全的環(huán)境。只有通過硬件和軟件設施的同時改進,才能夠讓大學生時刻處于良性的網絡氛圍中,這也是關鍵所在。
3.5 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思政活動
現代大學生是隨著互聯網成長的一代,互聯網對于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至關重要,因此,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運用網絡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思政教育活動。
通過網上調研來增進對學生的了解。利用網絡手段能夠獲取詳細的數據和信息,這是增強對大學生了解的重要方式。當學生在線上進行休閑娛樂或者在線學習的時候,通常會帶有很強的興趣和積極性,這樣通過在線調查的方式,并不會造成大學生的反感,這就為開展思想政治學習活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在隱藏的網絡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毫不保留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并確保調查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此外,在實現對于信息的收集之后,相關的操作人才可以在后臺進行相關數據的計算和分析,這樣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正確的結論,從而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進行娛樂性地學習,利用學生喜歡聽和看的東西,以此為基礎開展在線調研,從而真正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實現知識和信息的掌握,從而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學實效性。
積極開展網上心理咨詢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是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由高校教師發(fā)起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和行為,心理健康教育是開展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校會成立線下的心理健康咨詢室,但效果不明顯。由于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向成人的過渡階段,因而其心理問題較多,且難以找到正確的線下治療方法,因此無法盡早發(fā)現并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而在線心理咨詢則是利用互聯網手段進行的心理咨詢,通過線上交流可以幫助發(fā)問者擺脫心理危機,糾正和克服自身的認識偏見和情感障礙并增強自信心,以便提問者可以更好地協(xié)調和處理與他人的社交關系。這種線上心理咨詢活動,化解了很多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很難說出來的問題,使之可以有效地進行平等互動,這對于實現自我調整和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三,積極開展網絡虛擬運動,增強大學生的體魄。將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帶入互聯網是一種突破時空界限,節(jié)省大量金錢、物力和勞力的新方式,值得各大學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討論。應善于借助于網絡開展線上虛擬運動,不斷實現大學生體魄的塑造。虛擬鍛煉活動是基于對內容的實際模擬,虛擬網絡鍛煉不僅具有虛擬性,還具有時間和空間等特征。通過參與高校虛擬鍛煉活動,能夠極大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
4.結束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互聯網已經進入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互聯網具有開放和互動的特點,該平臺為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和更多的便利。因而應積極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這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發(fā)展的要求,同時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態(tài)勢。憑借互聯網的隱蔽性和實時性,積極打造網絡思政課堂,對于營造良性健康的網絡空間、獲取豐富的思想政治網絡資源、實現網絡思政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等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要強化網絡榜樣示范效應 、建立新型網絡師生關系、營造健康向上網絡氛圍 、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思政活動,從而來從根本上促進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效果提升。
參考文獻:
[1]曹麗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方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18,(6):80-84.
[2]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3]曹國梁.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話語基礎理論研究[D].北京 :北京交通大學,2014.
[4]曹和修. 高校意識形態(tài)話語機制建構 [J].人民論壇,2015,(11):139-141.
[5]滕蘇蘇.微媒體場域中大學生思政教育話語體系的審視與建構[J].教育評論,2017,(6) :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