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才軍
◆摘? 要:隨著現代教學理論的發(fā)展和進步,如何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成為教師教學關注的核心內容。物理學科教學是對自然事物運動規(guī)律的描述,在教學中少不了大量的探索實驗驗證分析的結論。但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下,實踐教學相對被忽視,更多教學內容具有先驗性,即學生已經知道了理論結果,再進行實驗進行推論。這樣的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但也影響了學生探究意識、探究興趣的發(fā)展。本文將對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課程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討論,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高中物理;任務驅動;應用分析;教學策略
任務驅動教學即將教學內容當做任務派發(fā)給學生進行自主討論和分析,最終得出個性化的學習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成為真正的引導者,更多的實踐探索任務交由學生自己設計和探究。以此使學生對探究學習保持興趣,促進學生綜合實踐素養(yǎng)的提升。對此教師要對學生的基礎理論實驗素養(yǎng)、設計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結果評價能力等多種素養(yǎng)進行刻畫和塑造,使學生積累更多創(chuàng)新實踐的基本認知和經驗。
一、任務驅動型教育展現出的優(yōu)勢
1.提升知識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傳統(tǒng)實驗教學中,教師以實驗的形式驗證結論。驗證過程中學生心里早已有結論,因此對實驗的過程不太關注,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實驗的結果上,導致實驗失去了基本的探究價值和意義,對學生的能力提升幫助不大。如果采取任務驅動型教學,即先進行探究實驗,再由學生自己總結實驗結論。則會使實驗過程充滿“不確定性”,促使學生對實驗本身和結論做到更深層次的多樣思考。在潛意識中增加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對實驗過程充滿想象保持關注。
2.促進學生對探究價值的思考。物理定律是人對客觀世界規(guī)律的描述,在這個過程中人作為主體方應該保持探索和懷疑精神,不放過任何實驗細節(jié),設計實驗論述某些特定規(guī)律,以此實現對客觀世界的切實認知。但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下,學生的實驗過程總有先入為主的想法,缺乏對探究過程本身的思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理論的重現上。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研究能力受到削弱,對知識的創(chuàng)新應用缺乏思辨意識,導致其在學習中面臨更多困境,對其長遠能力發(fā)展也造成危害。
3.增加學生切實的創(chuàng)新實踐素養(yǎng)。在任務驅動教學理念下,學生要完成從實驗設計到總結結論的全套實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獨立實踐意識、探究意識、理論和實踐的融合意識、動手能力等實驗素養(yǎng)都得到了更有效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保持創(chuàng)新意識,設計多樣實驗對理論完成有效探究,使學生的綜合實驗素養(yǎng)得到更有效的培養(yǎng)和訓練。
4.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合作意識。在任務驅動型教學中,單個學生貢獻的內容和創(chuàng)意相對有限,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和探索,使學生的集體智慧有效發(fā)揮,降低學生個人的壓力和負擔,促使探究實驗過程順利開展。這樣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更有效的訓練,使學生在問題分析中學會抓住重點,懂得高效交流的途徑和方法,促使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yǎng)得到更有效的訓練。
二、促進任務驅動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有效開展的策略
1.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物理理論素養(yǎng)。在高中物理實驗任務驅動教學中,掌握基礎性的實驗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素養(yǎng)的重要一步。首先學生要具備科學精神,能夠對自己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客觀、詳細地記錄,以為理論分析打好堅實基礎。此外學生要學會提出問題,能夠將生活現實中常見問題進行抽象化的概述,以此使自己的實驗順利開展。例如一些抽象化的實驗在假想論證中就可以得到證明。如在重力驗證中,伽利略所進行的假想大小鐵球實驗形成了明顯的悖論,使重力作用大小不等的錯覺不攻自破。最后學生要學會利用手頭材料設計實驗,使理論和現實充分結合,最終得出有效結論。
2.對學生群體進行合理分組。在高中物理任務驅動型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以使學生在實驗中集思廣益,降低學生個人的心理負擔。對此教師要按照:“高低搭配”“性格互補”,兩個基本原則對組群進行劃分,以此使學生團隊能夠更有效地互相配合,使團隊實驗具有較高執(zhí)行力等。
3.布置實驗命題鼓勵學生以書面形式呈現自己的預實驗報告。在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書面呈現自己設計實驗的探索內容、探索過程、應用材料、想要驗證的結論等,以此確保學生實驗的順利實施。如假想實驗如何確定時間是不可逆的,多高的飛行速度能引發(fā)材料變熱現象等。實驗的內容可以包羅萬象,以此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實驗熱情。
4.開始進行實踐分析,教師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在學生進行實驗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對其假想實驗中的條件提出質疑,對學生動手記錄內容的瑕疵進行指正等,使學生不斷修正自己的實驗內容,確保實驗結果和預期的一致。此外教師要監(jiān)督學生是否進行了有效實驗和測量,避免學生對實驗過程的輕視。最后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改進實驗思路,使學生避過實驗誤區(qū),保持實驗過程的高效率。
5.總結實驗結論,分析對錯原因,給予學生多樣指導和啟發(fā)。在任務驅動型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實驗過程和結論進行總結和評語,使學生對實驗探究的多樣價值做到充分思考。如假想實驗中的論據問題、邏輯問題,動手實驗中的記錄問題、結果不一致問題等,使學生意識到物理規(guī)律總結的困難度,激勵學生對生活中的客觀規(guī)律做到深刻思考,促使學生的學科實踐探究意識得到更有效的培養(yǎng)。
三、結束語
任務驅動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教師積極摒除傳統(tǒng)教學中刻板教數學思路,提升學生的學習視野和切實探究能力,使學生對客觀物理規(guī)律做到更有效的熟悉和應用,促使學生在長遠能力發(fā)展上、創(chuàng)新實踐素養(yǎng)上取得發(fā)展和突破。
參考文獻
[1]吳學敏.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青年,2019,000(008):P.161-161.
[2]梁鳳.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旅游,2019,000(010):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