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婷婷 張力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是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重視缺血性腦卒中合并OSA的診療,可改善患者預后、減少復發(fā),而OSA的診斷必須經(jīng)過I類或II類多導睡眠監(jiān)測(PSG)[1]。由于PSG檢查的儀器昂貴、操作復雜,影響了此項檢查的全面開展。所以,臨床上通常先采用合適的量表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OSA高危篩查,再使用PSG檢查。然而,現(xiàn)行的OSA篩查量表應用于腦卒中患者的篩查效果較差。本研究通過比較現(xiàn)存的多種篩查量表,選擇其中評價效果較好的4變量評分量表以及結合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特點自行改良的兩種量表,挑選出適合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患者的OSA篩查量表。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在邵逸夫醫(yī)院住院治療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或TIA患者102例。(1)納入標準:行常規(guī)頭顱MRI+DWI或頭顱CT證實為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符合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或TIA診斷標準[2];腦卒中發(fā)病時間<1周;年齡18~85歲;意識清醒,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分值>12分;能夠配合PSG監(jiān)測;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缺血性卒中發(fā)病時間>1周;年齡<18歲或>85歲;不能配合PSG檢查或量表評估的患者;正在服用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鎮(zhèn)靜藥物。其中,男68例、女34例;年齡34~83歲,平均(62.8±13.2)歲;急性缺血性腦卒中90例(88.2%),TIA12例(11.8%)。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170105-1)。
1.2 研究方法 (1)病史采集:于患者入院當天收集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煙酒嗜好、既往病史、起病時間、疾病進展情況、有無口齒不清、飲水嗆咳等資料以及影像學資料。(2)神經(jīng)功能評估: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3)體重、身高、頸圍、血壓測量,于入院當天進行,無法站立配合身高、體重測量的患者使用近期的身高、體重值進行估算。(4)量表評估:在缺血性腦卒中或TIA發(fā)病1周內(nèi)完成睡眠監(jiān)測前,采用4變量評分、改良量表1、改良量表2、Epworth量表、Berlin問卷、STOP-Bang量表、SOS量表進行評分。(5)PSG監(jiān)測:在本院神經(jīng)內(nèi)科病房完成整夜PSG監(jiān)測,采用PSG-1100(Nihon Kohden)和Alice-PDx(Philips Respironics)睡眠診斷系統(tǒng),由睡眠中心腦電圖室專業(yè)技術人員出具報告。(6)OSA診斷: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睡眠呼吸障礙學組制訂的診斷標準[3],結合病史、體征、PSG監(jiān)測結果進行診斷。(7)分組:根據(jù)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shù)(AHI)將所有研究對象分為中重度OSA(AHI≥15)組和正?;蜉p度OSA(AHI<15)組,AHI≥15組58例,AHI<15組44例。
1.3 評估指標 4變量評分[4]包括性別、體重指數(shù)、血壓、打鼾頻繁四個變量,體重指數(shù)和血壓采用分層計分,總分為18分,>11分則判定為睡眠呼吸暫停高風險。以頸圍替代4變量評分中的體重指數(shù),頸圍<36 cm,計1分;36~37 cm,計2分;37~38 cm,計3分;38~39 cm,計4分,39~40 cm,計5分,≥40 cm,計6分;改良量表1總分為18分,>10分則判定為睡眠呼吸暫停高風險。日間思睡為OSA最重要的日間癥狀,考慮到老年患者在不適當場合瞌睡的情況多見,通過詢問患者半個月之內(nèi)在看書、看電視、坐著與人談話、在公共場合活動、開車等紅燈五個場景中有無無法控制的入睡情況來進行評估,一個場景出現(xiàn)入睡計1分,不適當入睡得分與改良量表1得分相加為改良量表2的分值,總分為23分,>11分則判定為睡眠呼吸暫停高風險。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和MedCalc 19.2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以[M(IQR)]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Pearsonχ2檢驗。量表效能檢驗繪制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AUC)及相關參數(shù)。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2.2 各量表篩查中重度OSA的篩查效率比較 見圖1-2和表2-3。
圖1 常用量表篩查中重度睡眠呼吸暫停(AHI≥15)的ROC曲線
圖2 4變量評分及其改良量表篩查中重度睡眠呼吸暫停(AHI≥15)的ROC曲線
表2 常用量表診斷中重度睡眠呼吸暫停(AHI≥15)的效率比較
表3 4變量評分及其改良量表診斷中重度睡眠呼吸暫停(AHI≥15)的效率比較
2.3 4變量評分及其改良量表對缺血性腦卒中和TIA患者不同程度OSA的預測 4變量評分、改良量表1、改良量表2分別使用判定點11、10、11,在合并不同嚴重程度OSA的缺血性腦卒中和TIA患者中應用參數(shù)比較,見表4。
表4 4變量評分及其改良量表對不同嚴重程度OSA篩查的相關參數(shù)
Epworth量表、Berlin問卷和STOP-Bang量表對普通人群OSA均具有較好的篩查作用[5],但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檢驗效能并不理想。Epworth量表是嗜睡的主觀衡量指標,普通人群中隨著OSA嚴重程度的增加,Epworth評分隨之增加,評分≥12分可提供最好的預測值,敏感度為80%,特異度為69%[6];本研究中重度OSA患者的Epworth評分分值極低接近正常。Berlin問卷涵蓋OSA的夜間癥狀、日間癥狀以及相關疾病情況,在普通人群中具有較好的篩查作用,但預測腦卒中患者發(fā)生OSA的效用較低[7];本組急性缺血性卒中/ TIA患者應用Berlin問卷評估顯示出中等敏感性(77.6%)和相對較低的特異性(56.8%),臨床價值有限。STOPBang量表旨在篩查手術患者以及一般人群的OSA,術前肥胖患者的STOP-Bang量表評分預測重度OSA的敏感度為87.5%和NPV為90.5%[8],STOP-Bang量表篩查一般人群中重度OSA具有較高的NVP(85%)和較低的PPV(50.6%)[9],應用于腦血管疾病患者時的敏感度較低(35.3%)、AUC極低(0.55)[10];本研究STOP-Bang量表的敏感度(43.1%)和NPV(52.2%)均較低,應用價值不高,本組患者的BMI最高僅為32.4 kg/m2,而STOP-Bang量表中BMI>35 kg/m2得1分,因此BMI變量并無使用價值。TANUT等[5]認為,更合適亞洲人群BMI和頸圍的分界點分別為25 kg/m2、36 cm。CAMILO等[8]將Epworth量表與Berlin問卷得分相加得出SOS量表,認為可以用于24 h內(nèi)腦梗死患者的評估,但本組患者的SOS量表評分均較低,未發(fā)現(xiàn)理想判定點。4變量評分由TAKEGAMI等[4]提出并在日本人群中得到驗證,所有評估項目中有3項為客觀可測得,較為可靠。本研究4變量評分對比PSG監(jiān)測中重度OSA(AHI≥15)組患者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06(P<0.01),以11作為判定點,敏感度為0.793、特異度為0.682、PPV為0.767、NPV為0.714,且隨著評分分值的增高,特異性也隨之增高,>14分的特異性高達0.955,對臨床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腦卒中致殘率較高,部分患者難以站立配合測量身高、體重,而頸圍與BMI呈線性相關,癱瘓患者只需搖高床頭即可準確地測量,故本研究使用頸圍替代BMI形成改良量表1,改良量表1的AUC值為0.807、敏感度為0.845、特異度為0.659,與4變量評分相近,ROC曲線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預測效果相仿。日間思睡在合并OSA的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本研究增加5個興奮性相對較高的場景作為不適當入睡得分聯(lián)合改良量表1形成改良量表2,改良量表2的AUC值為0.828,選擇最佳判定點11時的敏感度為0.862,NPV為0.789,ROC曲線比較,改良量表2與4變量評分的篩查作用相當(P=0.364),且優(yōu)于改良量表1(P=0.02)。本研究通過分析4變量評分及其改良量表對該人群不同嚴重程度OSA的篩查作用,發(fā)現(xiàn)AIH≥5組患者的4變量評分及改良量表的PPV均大于0.95,提示經(jīng)過初篩后進行PSG檢查的均為OSA患者,進而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檢查。重度OSA(AHI≥30)組的4變量評分及其改良量表的NPV均在0.93左右,意味著重度OSA的漏診概率較低。由此可見,4變量評分及其改良量表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OSA篩查常用量表中Epworth量表和Berlin問卷的篩查效率較差,4變量評分及其改良量表的篩查作用較好,因肢體癱瘓不能配合測量身高、體重的患者推薦使用改良量表進行評估,而改良量表2的評估效果要優(yōu)于改良量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