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芳
摘 要:在新課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成為各個階段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诖?,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不僅僅要重視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積累,還應該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突出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群文閱讀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一種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它與傳統(tǒng)閱讀教學相比,在學生綜合能力提升以及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上更具優(yōu)勢。文章主要對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對策
一、 引言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在各個學科教學中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各科教育工作的重要發(fā)展方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的閱讀教學不僅可以鞏固學生語文基礎知識,還可以拓寬學生認知視野,增加學生知識儲備,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傳統(tǒng)閱讀教學因為形式單一、內容死板,已經很難滿足當前教師和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結合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以群文閱讀代替?zhèn)鹘y(tǒng)閱讀教學已經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常態(tài)。文章先是簡單地闡述了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群文閱讀的主要內涵,而后分析了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最后就反映出的問題提供一些教學改革策略,旨在為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二、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內涵
根據新課程教學改革以及素質教育基本要求,高中學生需要掌握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語言的構建與運用。主要指的是學生在通過不斷的實踐與學習,積累并掌握一定的語言基礎知識,形成屬于自己的語言知識體系,最終可以熟練地進行正確的語言表達,為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打下基礎。第二,思維的發(fā)展與進步。主要指的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可以利用語文知識靈活地處理各種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鍛煉自身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逐漸從原有的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轉變,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第三,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這一部分主要指的是在實際教學中,通過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本身的魅力,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yǎng)符合當代學生發(fā)展的語言審美,并鼓勵學生將自身的感悟通過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第四,文化的理解與傳承。語文本身就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密不可分,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該適當地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優(yōu)秀民族精神融入其中,以此來提升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幫助學生建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 群文閱讀與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差異性
(一)閱讀內容設置上的差異性
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大多數高中語文教師都將提升學生語文成績當成了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這就導致教師在閱讀內容設置上以現有的課本教學內容為主,對考試內容或是教學大綱以外的內容很少涉獵,這是傳統(tǒng)閱讀教學最大的弊端。此外,傳統(tǒng)閱讀教學與群文閱讀教學之間在閱讀內容設置上的差異性還存在以下幾點:第一,傳統(tǒng)閱讀教學在閱讀量上難以與群文閱讀相比,并不能很好地滿足新課標教學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的教學主體難以實現,課堂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第二,傳統(tǒng)閱讀教學與群文閱讀相比過于注重對文章細節(jié)和技巧的探討,且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帶有一定的功利性,即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很難讓學生從宏觀上對各類型文章進行學習,非常容易讓學生在思維認知上形成一定誤區(qū);第三,群文閱讀教學與傳統(tǒng)閱讀教學相比,在內容選擇上更為多樣性,會從多角度、多方面對同一主題內容進行內容組合,既立足于教材本身,又對教材內容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拓展,不僅提升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更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二)閱讀教學方式上的差異性
在閱讀教學方式上,群文閱讀教學與傳統(tǒng)閱讀教學相比存在很大差異。傳統(tǒng)閱讀教學方式基本上圍繞著教師和課本展開,主要是將課本內容進行進一步的精講細讀,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課本內容可能考查的各個重點,并在閱讀講解過程中將語文基礎知識進行鞏固和提升,具有很強的重復性。此外,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學生基本上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學生與教師之間并沒有形成良好的交流習慣,學生很容易對教師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并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涵,不利于高中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而群文閱讀教學與傳統(tǒng)閱讀教學相比,具有多方面的優(yōu)勢:首先,有效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將課堂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自由分配,且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并引導學生對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主動發(fā)言和提問,形成一種非常和諧、自由的課堂閱讀學習氛圍;其次,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更為個性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個人的性格特點針對性地安排不同的閱讀任務,保證全體學生都可以在閱讀教學中有所提升;最后,群文閱讀在教學上更加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以拓寬學生認知視野、幫助學生積累各種寫作素材為主要目標。因此,不管從實際教學情況還是最終的教學結果來看,群文閱讀都優(yōu)于傳統(tǒng)閱讀方式,更有利于提升廣大高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四、 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教師對群文閱讀的概念認識不夠深刻
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群文閱讀雖然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到語文閱讀教學中,但實際獲得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師對群文閱讀的概念認識并不深刻,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很多教師錯誤地將“議題”當成了“主題”,導致教師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受到一定的約束。群文閱讀的“議題”具有高度概括性,可以實現閱讀內容的整合,梳理各個文本之間的脈絡,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其作用要遠高于規(guī)范群文閱讀文本類型的“主題”。第二,教師在文本資料選擇上存在一定的誤區(qū)。有些教師單純地認為群文閱讀就是大量文本的堆積和疊加,一味地追求文本數量而忽視了不同文本之間的聯系,不僅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很可能帶給學生很大的閱讀壓力,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第三,教師為了簡化教學過程,很容易將群文閱讀中的共識內容變成所謂的標準答案,并沒有給學生預留自主思考和討論認證的時間,雖然在表面上提升了群文閱讀的有效性,但破壞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極大地打擊了學生主動閱讀的積極性,對后續(xù)閱讀教學的展開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