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敏
◆摘? 要: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恰當?shù)奶幚硐喈悩嬒?,就可以使學生跨越思想上的鴻溝,對學習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教學;相異構想
一、對“相異構想”的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與學生所接收到的知識是有差距的,而影響學生接收到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學生的“相異構想”。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的情況,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進行教學。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他們在來到課堂之前,就已經(jīng)對一些科學的相關概念有了自己的認識,教師在教學中所要做的并不是讓學生拋棄原來的認識基礎,重新給他們灌輸概念,而是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去對他們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有針對性的學習,幫助學生充分利用“相異構想”,是其成為正確的科學觀念。學生對于數(shù)學知識點的“相異構想”,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相異構想”進行原因分析,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去引導學生的不正確的“相異構想”的轉變。
二、教師要預設學生的“相異構想”
在小學的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應用“相異構想”充分預設課堂中可能出現(xiàn)的相關知識點,有時候在一些知識點上,學生的認識和想法與教師的不一致,教師如果沒有對課上的知識點進行預設和分析,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就可能導致學生不能形成對教學內容的一個正確的認識。即使是同一個班級同一個教師授課,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于教學內容會有不同的認識和接受程度,這是由“相異構想”的特性所決定的。對于學生的相異構想,這是教師所不能回避的問題,而且根據(jù)學生的“相異構想”的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去尋找相應的對策,去充分地預設和了解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相異構想,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去幫助學生進行相異構想的轉變,使學生對課上知識點的認識更加科學。
三、如何應用學生的 “相異構想”進行教學
(一)營造良好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相異構想
在小學的數(shù)學教學中,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這關系到了學生是否愿意在課堂上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在我們的傳統(tǒng)課堂中,學生一般是不愿意去暴露自己的真實想法的,一來可能害怕回答錯誤,被老師批評;二來可能是怕回答錯誤被同學笑話。因此,在小學的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輕松的教學氛圍,在這種環(huán)境中去催生學生的相異構想。比如在教學二年級學生的數(shù)學中的“分幾堆”的知識點時,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而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我首先在課前為學生播放了一個關于本課的一個動畫教學視頻,學生都被這個視頻所吸引了,這個開場是輕松的,學生也興致勃勃,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是很容易被動畫所吸引的,即使動畫的內容是關于今天的教學內容,他們依舊興致勃勃。視頻結束之后,此時的課堂環(huán)境是輕松愉悅的,那么就到了我與學生的互動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會首先去詢問他們對于這個知識點的一些認識,并且鼓勵學生去說出他們最真實的想法,當然學生也可以提出他們的疑問,對于說出自己的認識和想法的學生,我會及時的進行鼓勵。在這個過程中,我始終是以一種寬容、善待學生的錯誤的態(tài)度去教學的,首先理解了學生對于本課知識點的一些“相異構想”,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才能及時的去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的想法,幫助他們樹立了正確的認識。
(二)鼓勵交流和互動,了解學生的相異構想
在小學的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相異構想”來進行教學,要利用學生的相異構想,教師就必須要學會和學生交流溝通,從而去理解學生的相異構想。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并不是說教師只要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就達到了目的,而是在傳授了知識點之后,教師要看學生是否掌握,以此來看教師的教學是否達到了目的。小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對于一些數(shù)學中的知識點,他們有自己的一個相異構想,對于學生的相異構想,教師不但不能打擊,而是應當鼓勵學生去表達,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的想法。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學生往往會暴露出他們對于數(shù)學知識點的一些“相異構想”,此時教師就要抓住學生的腦海中對于本課知識點的不一樣的想法,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去進行教學。因此,在小學的數(shù)學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懂得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在課堂上,不要千篇一律地自己教學,只是發(fā)揮了老師教的作用。在課堂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要去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多元構想,從而發(fā)揮教與學的作用,將學生的相異構想轉化成為課堂教學的促進因素。
(三)解讀學生的相異構想,及時歸因,以促進教學
在與小學生的交流和互動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小學生對于小學數(shù)學階段中的知識點的確是存在著多元構想的,但是對于課堂并不是說只能是消極作用。如何將消極作用轉化為積極作用,我認為這取決去教師如何去對待學生的“相異構想”,教師如果是想回避學生的相異構想,那么學生的相異構想無疑就會對課堂產(chǎn)生消極作用,而教師若是想改進教學方法去轉化學生腦海中的相異構想,那么此時學生的相異構想就可能對課堂產(chǎn)生積極作用。教師在了解了學生的相異構想之后,要及時地去進行解讀歸因,將其化歸為有利構想。對于學生相異構想的解讀歸因,比如學生可能會因為生活經(jīng)驗的不足而對一些知識的解讀片面;還有一些學生會憑借自己的直覺來判定其對錯;還有一些是因為已有知識的負遷移從而導致認識錯誤等原因。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去了解和解讀學生的相異構想,及時歸因,發(fā)揮學生的相異構想的積極作用。
四、總結
因此,在小學的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相異構想進行及時引導,教師要搭建好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橋梁,及時了解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相異構想”。對于學生的“相異構想”有時是不可能一次轉變的,因而教師必須通過一定的教學活動來調節(jié)這個過程,矛盾的轉化是需要時間的,學生只有在實踐中不斷認識和了解,才能慢慢去接受新的知識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轉化劑”的作用,幫助學生去轉化錯誤的相異構想。
參考文獻
[1]王智鋒.相異構想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
[2]姜金霞.減輕因教師而導致的相異構想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