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秀
◆摘? 要:數學是一種文化,小學生不僅要掌握數學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技能,還要具有數學信息傳播能力,這樣才能對數學知識加以有效傳遞,實現準確的數學信息反饋。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探討數學語言的特點,并提出培養(yǎng)小學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策略
1數學語文的特點
1.1科學性的特點
數學語言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嚴密性,在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數學語言中往往一字之差,表達的意義完全不同,比如:“相向而行”的意識是迎面而行,而“相背而行”與“相向而行”雖然只是差之毫厘,表達的意思卻繼而相反。類似的情況在數學語言中比比皆是,不勝枚舉。由此可見,數學語言與生活化語言存在較大區(qū)別,更加注重語言的精準和嚴密,因此,數學語言具有科學性的特點。
1.2邏輯性的特點
數學語言邏輯性強的特點是受到數學自身特點決定的,數學是反應數量之間關系以及邏輯規(guī)律的學科,數學邏輯性構成了數學的基礎骨架,而數學語言則是對數學邏輯性的外顯,自然而然會保留著數學的基本特征。因此,數學語言結構嚴謹,邏輯清晰,有因必有果,學生掌握了數學這種富有邏輯性的語言,才能真正探尋到數學的真諦。
1.3有序性的特點
數學語言言簡意賅,富有條理,它的內容并非隨意表達,哪些內容先說,哪些內容后說通常經過精心設計和規(guī)劃,數學語言的有序性與數學思維的有序性相吻合,這樣,數學語言才能發(fā)揮出引領思維的作用,促進學習者積極思考。
2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
2.1提升教師數學語言的規(guī)范性
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與其他語言能力培養(yǎng)有著諸多相似之處,是在日常應用中不斷加以積累和強化而逐漸形成的。小學生尚處于數學語言不斷豐富的階段,他們具有較強的模仿力和模仿意識,教師通常是他們模仿的對象。因此,在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中,教師需要充分重視自身樣板的作用,力求運用數學語言將數學知識講述的簡明、扼要,富有條理性和邏輯性,為學生數學語言表達做出正面的示范。
2.2注重培養(yǎng)學生數學語言閱讀習慣
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中,教師需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果說數學語言表達是數學語言綜合運用的過程,數學語言閱讀就是數學語言元素積累的過程。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多讀數學教材中的相關文字表述,在日常練習題教學中,引導學生多讀題,在閱讀過程中,找到關鍵詞用筆劃出來,必要時可以利用生活化語言做好標注。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數學教材中有這樣一道數學題:“世界上最大的一頭巨鯊,重量是藍鯨的18.7倍,高是藍鯨體長的3.2倍,藍鯨的體重150噸,體長25.9m,這頭巨鯊重多少噸?高多少米?”,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數學題時,可以將其中數量關系從題目中找出來,將關鍵詞和關鍵字用筆劃出來,比如:18.7倍、3.2倍,150噸、25.9m等,這樣學生就會很清晰理解題目的含義,對數量之間的關系一目了然。
通過產期閱讀習慣訓練,學生就會對數學表達順序以及數學問題關鍵性條件逐漸產生較為深刻的認識,內化成自己的數學語感,在日常數學語言表達中自然而然體現出順序性和邏輯嚴謹性,從而提升自身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2.3加強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訓練
2.3.1為學生提供接觸數學語言的機會
數學語言雖然比較特殊,但是從語言能力形成過程來看,與其他語言學習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中,教師同樣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閱讀和練習的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造數學語言的語境。
例如:在進行“小數乘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文中的圖例,引導學生讀取圖片中的信息,然后將這些信息描述出來。比如:在“小數乘小數”課程中,圖片中展示了兩個工人在給宣傳欄涂刷油漆,其中一個工人向另一個工人介紹“”每平方米需要用油漆0.9kg。”,圖片中標準出了宣傳欄的尺寸,長度為2.4m,高度是0.8m。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將這道圖文并茂的例題用口語化的方式表達出來,學生會來表達的過程中在潛意識支配下,對表達順序加以整理,力圖用最簡潔的語言將圖中的數字關系講述清楚。
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常態(tài)性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語言表達,將會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適應數學語言的表達方式,從而提升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2.3.2增加小學生數學語言元素的積累
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生數學語言詞匯、符號積累越豐富,其表達的內容越準確,表達自信心越強。教師需要注重引導學生積累數學語言元素。
例如:在進行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體會應用題的結構,比如:在教材中有這樣一道應用題:哥哥上大學,要做6.4小時火車,火車的平均速度為70.5km/小時,它坐火車的路程是多少?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應用題的語言結構,在開始敘述時會用簡單的語言說明題目的背景,“哥哥上大學”,然后給出題目的已知條件:“要做多久的火車,火車平均速度是多少”,這些信息表達清楚后,提出問題。通過這種數學語言解析,讓學生掌握數學語言結構。
此外,數字和數學符號也是數學語言中重要元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經常閱讀這些符號化的數學語言元素,增加學生對此類特殊語言元素的記憶,增加學生數學語言知識的儲備量。
3結束語
數學語言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和有序性的特點,提升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將有助于提高小學生數學思維。教師需要充分認識數學語言的特點,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習慣,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數學語言訓練的機會,豐富小學生數學語言元素的積累,從而提升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黃麗璇.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6:44-44.
[2]陳瑩瑩.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J].教育,2016:140.
[3]陳平.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J].全文版:教育科學,20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