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學是人生的啟蒙階段,是培養(yǎng)勞動意識與習慣的最好階段??稍谝痪€的工作中,我們能看到“重視勞動教育”更多停留在意識上,缺乏實踐行動,沒有系統(tǒng)指引。本文意在探究以班級為單位,如何有效地開展“勞動育人”,注重“勞動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和“勞動教育的策略探究”。
[關鍵詞] 小學班級;勞動教育;策略探究
2020年7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wǎng)發(fā)布最新版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勞動教育的新浪潮,呼之欲出。但是,在一線的工作中,我們卻看到“勞動教育”更多停留在意識上,缺乏實踐行動,也沒有系統(tǒng)指導。勞動教育大綱,并沒有落實到位。小學是人生的啟蒙階段,是培養(yǎng)勞動意識與習慣的最好階段。為此,筆者意在探究以小學班級為單位有效開展勞動育人的策略。
一、小學勞動育人現(xiàn)狀分析
為了了解本年級學生的日常勞動情況,我制作了“小學生勞動情況調查表”,請全年級的家長給予反饋。最后收到了198份反饋表,值得關注的信息有:
1. 51%的學生一周在家勞動次數(shù)為1—2次,基本不做的學生為21%,只有7.7%的學生一周中有五天做過家務活。
2.家庭勞動內容,“收拾書桌、整理書包、書架”所占比例最高,是75%,取快遞所占比例是58%,倒垃圾約占43%,比例超過30%的依次是幫忙開飯、疊衣服被子、洗碗和晾衣服。
3. 90%的家長認為學校應該布置勞動作業(yè),并認為做勞動作業(yè)不會擠壓學習的時間。
從以上信息我們得出結論:對于學生來說,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勞動,大部分同學會做并且做過,但參與的頻率很低,超過70%的同學一周只象征性地做一點,超過70%的同學需要家長提醒才去參與家務勞動。絕大部分家長希望學校能在勞動教育上承擔主導角色。
為此,筆者對如何開展勞動育人做了一些思考:
1.抓常規(guī),重視家校合作,督促學生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中堅持勞動。
2.勞動教育開展的形式要豐富多彩,適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如競賽、展示等,讓學生樂于勞動。
3.把勞動教育落實到課程上,又滲透在各個學科里。
4.對活動及時總結。通過總結激發(fā)學生的勞動熱情,給予學生“勞動最光榮”的成就感。
二、開展勞動育人的策略探究
1.促進家校達成勞動共育意識
針對調查的結果,首先我們在家長會上對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與意義進行了宣講,促使家長與老師在思想上達成一致。勞動教育要從小抓起,家庭是主體,學校是助手,兩手都要抓。這為今后老師在班級里開展各項勞動育人的活動打下了基礎。
2.開展班級勞動育人實踐活動
從習慣養(yǎng)成入手,在班級里開展專門的勞動教育活動,在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滲透勞動教育,這些是我們主要的勞動教育實施方式。
(1)在傳統(tǒng)節(jié)日里滲透勞動教育
我們結合傳統(tǒng)節(jié)日,發(fā)掘能與勞動教育相結合的內容,讓學生既享受過節(jié)的歡樂,也能參與其中,感受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內涵。在節(jié)日里滲透勞動教育時,我們還注意結合學生年齡段特點開展主題活動。如端午節(jié),我們在低年級中開展制作龍舟手工作品、親子合作縫制艾草香包、粽子掛包等活動,在中高年級開展穿針引線縫制特色艾草香囊、包粽子等活動。
(2)在班級日常打卡中實現(xiàn)勞動教育
二年級時,我們開始在微信打卡小程序里進行勞動打卡,每個月進行打卡總結,給勞動積極的孩子頒發(fā)自制的小獎狀。期末借用學校的階梯教室進行“勞動打卡”頒獎儀式,邀請勞動積極分子的家長出席頒獎儀式并與孩子合影。讓大家形成勞動最光榮的意識,同時讓家長樂于配合老師進行勞動教育。三年級時,學生具備了書寫、記錄的能力后,我們開始用表格記錄代替微信打卡,這樣可以減少孩子使用手機,以免影響視力,也減輕了家長的負擔。四年級時,除了使用“月記錄”表來進行勞動打卡外,我們還開展了“勞動小視頻”活動。
寒暑假,我們會重新啟用微信小程序來進行“假期勞動打卡”,并用美篇APP編輯同學們勞動時的圖片進行勞動展示,讓同學們的假期過得更豐富、更有意義?!皠趧哟蚩ā被顒?,提高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也增進了親子關系。
(3)在小技能比拼中滲透勞動教育
我們在低年級開展整理書包、收拾書桌、穿衣比賽,在中高年級開展縫紐扣、收拾房間、廚藝展示活動等。
2017年春季,南山區(qū)教育局首次舉辦“學生生活技能大賽”,我們根據(jù)學校的安排,積極開展勞動技能比賽。低年段開展“穿冬季校服外套”“戴紅領巾”比賽,比賽規(guī)則:5名選手站在起點,比賽開始后,第1位選手在起點將冬季校服外套穿好,戴好紅領巾后向前跑10米,繞標志桶跑回起點,與下一位選手擊掌,下一位選手擊掌后繼續(xù)完成以上任務。中高年級開展“縫縫補補我在行”比賽,比賽規(guī)則:比賽開始后,選手需自行選取適當長度的線,然后穿針將5顆紐扣縫在布的同一面上,完成后將線剪斷,將布料抖3下,紐扣依舊穩(wěn)固即可停止計時。
從第二屆生活技能大賽開始,我們還增加了“垃圾分類我在行”這個貼近時代生活主題的項目。形式多樣的比賽活動普及了基本的勞動技能,讓勞動意識逐漸深入學生們的心靈。
(4)在學科教學活動中體現(xiàn)勞動教育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除了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yè)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在各學科的課程里有許多教學內容能滲透勞動教育。我們充分落實與勞動相關的教學內容,制定計劃,開展活動分享與總結。從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的勞動實踐,結合學生的家庭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建立學生的勞動意識,讓學生從各個層面認識到勞動的價值。
如語文課程里,讓學生寫觀察植物生長過程的日記。學生在栽種植物中,學會一點種植知識,觀察植物生長過程,體會勞動的樂趣。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學科,小學語文課本里有許多歌頌勞動人民、弘揚勞動精神的文本,可以供有心人做滲透勞動教育的實踐。比如,在耕作文化里學習中華民族勤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部編版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宋朝詩人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描寫了古代農(nóng)人的勞動生活,熱情贊頌了農(nóng)民緊張繁忙的勞動生活。除了古詩,現(xiàn)代文同樣有勞動教育的切入點。
《道德與法治》新部編教材里的教學主題有許多與勞動教育相關。如家庭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一年級下冊有“我們愛整潔”“讓我來整理”與“干點家務活”,從簡易的勞動技能入手,開啟低年段的勞動訓練。老師授課后,要堅持給予關注和鼓勵,與家長配合促成學生家庭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五年級有“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培養(yǎng)學生參與家庭建設的榮譽感,感悟勞動付出的深刻意義。
陶行知先生主張“教學做合一”。在各個學科課程中挖掘“知”,切入勞動教育的知識點,再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在“行”中讓勞動教育的種子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5)在校本課程實施中凸顯勞動教育
一是定期開展勞動主題班會,把班級大掃除常規(guī)化,對班級的勞動情況進行總結與分享。
二是制作勞動微課,開設具有班級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如“采購食材”“收拾房間”“今日我當家”“烹調能手系列”等。
在活動課程中,教師授課的內容重在激趣以及宣揚同齡榜樣的作用。如“烹調能手系列”激趣課引導同學們重新認識各種廚具,鼓勵學生走進廚房;“收拾房間”激趣課通過觀看“整理小能手”的勞動視頻,聽小能手講述自己的收納方法與感受,號召大家自己動手整理房間;在多肉種植課上,讓多肉小能手展示平日的勞動與多肉知識,在班上開展多肉種植挑戰(zhàn)的課后拓展活動。各主題勞動課程的后續(xù)環(huán)節(jié),大多以“勞動作業(yè)的展示”與“勞動心得分享會”的形式去推進勞動教育,保證勞動教育的成果。
三、總結與反思
勞動素養(yǎng)是人在勞動過程中的勞動觀念、勞動心態(tài)和勞動技能的綜合體現(xiàn)。勞動教育,是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tài)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yǎng)成勞動習慣的教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主要內容之一。在一系列的勞動實踐中,學生們收獲自信、收獲技能,改變了懶散的精神面貌,良好的班風得以形成。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父母的不易,感恩父母的付出?!皠趧幼罟鈽s”的意識深入人心。
反觀我們的探究活動,成效良好,在勞動教育中我們累并快樂著,學生也一樣。但是如果能有自上而下系統(tǒng)的勞動教育課程,教師開展勞動教育就能更科學、更輕松,勞動教育的效果會更好。社會如果能夠提供更多的勞動實踐機會,如農(nóng)耕基地、工廠生產(chǎn)線參觀等,勞動教育會更貼近社會生活。另外,各學校少年隊的主題教育活動,能否有勞動教育的一席之地?能否出臺系統(tǒng)的勞動教育家庭指南,以更好地落實勞動育人?
勞動教育是孩子幸福人生的一塊奠基石。我們要把勞動育人的教育活動,滲透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在學校各式活動中,為勞動育人提供具體的參考路徑,為此方向的研究拋磚引玉。“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會在勞動育人的路上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 [蘇]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趙瑋等譯.教育科學
出版社,2009.
[2]鄭蓓.小學班級管理組織勞動教育的可行方法[J].清風,2020
(14).
[3]代云.新時代小學生勞動教育問題及策略研究——以淮南市D小學為例. 安慶師范大學,2020(06).
冼柳靜?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q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深圳)實驗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