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運楷
陶瓷藝術花器在當代的家居裝飾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不僅僅承載著傳統(tǒng)文化審美,也體現(xiàn)著中國文化豐富的精神世界,成為室內裝飾品中最有表現(xiàn)力的裝飾物。陶瓷藝術花器在我國的歷史淵遠流長,花器的存在與插花藝術息息相關,是插花藝術衍生了花器藝術,花器又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品賞空間美感、感受藝術美學的應用型美術產品。比如唐代的羅虬所著的《花九錫》,反映了古人對插花的理解,不僅僅敘述了工具、環(huán)境、器物是如何插制,而且插制完后是如何欣賞,側面反映出我國唐代對“插花藝術”形式的講究。另一位是明代文人袁道宏所著的《瓶史》,則探討了插花藝術發(fā)展的歷史,花藝環(huán)境,體現(xiàn)了明代文人對插花藝術形式及精神的追求。從古代至今,對花器的美學追求一直引領著大眾的文化品位,也推進陶瓷藝術花器在當代社會化大生產中的發(fā)展。
不同的室內文化陳設氛圍、不同的陶瓷藝術花器在環(huán)境中的陳設效果不盡相同,合適的造型及色彩、質感的花器將對環(huán)境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日用陶瓷餐具、陶瓷茶具等強調實用性功能的產品,對瓷器表面抗耐磨性、抗氧化性、安全性要求較高。而陶瓷藝術花器要求適應不同的室內環(huán)境,更傾向于突出擺設裝飾的功能,對陶瓷藝術花器表面的抗耐磨性、抗氧化性要求并不高。出于對不同質感和裝飾效果的考慮,實踐中陶瓷器皿上低溫綜合裝飾材料的應用是推進陶瓷藝術花器色彩效果和質感的最佳選擇。
通過實質性的實踐經驗,總結陶瓷藝術花器綜合裝飾材料的應用過程,下面列出陶瓷低溫綜合裝飾材料的幾大工藝裝飾類別,將工藝流程整理記錄。
1.坯體:通常采用白云土作為陶瓷花器的瓷坯,根據(jù)造型需求翻模,充分晾干后燒制,低溫燒制1000度,再噴低溫釉進行二次燒制,燒制溫度在1000-1080度之間。這是陶瓷花器坯體的基礎性造型。有些效果需要在坯體制作的時候就提前制作效果,所以坯體的造型效果要提前根據(jù)設計效果圖進行分析,需要提前結合坯體造型效果的,在坯體雕塑階段或坯體濕坯的時候進行。比如:拉絲效果、雕空效果、寄花等等。
莫蘭迪陶瓷擺件系列
2.水性漆:完成上述的坯體低溫釉燒制以后,先用裝飾材料——水性漆做底色,在已經施釉燒成的陶瓷坯體上進行噴制作業(yè),充分晾干后180度低溫加熱烤燒。調制水性漆時,根據(jù)設計效果圖的底色進行,要充分預留水性漆烤干以后的變色空間。
3.肌理制作:肌理的制作多種多樣,下面列舉幾種常用的肌理方法。第一種是隔離劑效果,根據(jù)設計圖的需要,在坯體未燒制之前,先用隔離劑涂抹需要隔離的地方,再施釉低燒,可以產生釉色變化的隔離工藝效果。第二種磨砂效果,這種磨砂是在已經燒制低溫釉色以后調制水性漆做底色的時候加入石英砂形成磨砂效果。如果是砂巖漆,則在制作后使陶瓷花器表面呈現(xiàn)各種灰色或暖色巖石的效果。第三種是堆砌效果,這種效果通常在烤燒水性漆以后,將需要做特殊肌理效果的地方用低溫堆料進行制作,按照原先計劃的效果圖施行。比如做浮雕造型的堆砌,或部分具象的凸起裝飾,均可以用堆料進行堆砌。第四種剮蹭效果,用鋒利的工具,根據(jù)需要在瓷器表面進行剮蹭,這種效果通常用于促使花器表面呈現(xiàn)斑駁陳舊的肌理效果。
4.手繪效果:手繪效果是常用的裝飾手法,手繪材料可以是釉下,也可以是釉上。釉下通常在坯體燒制1000度以后,在施釉之前進行釉下彩繪制,噴上低溫釉之后再燒制。釉上的手繪效果,通常在施釉燒制完成以后,結合搭配肌理制作或特殊的紋樣進行繪制。
5.橡皮漆:為了使陶瓷花器表面呈現(xiàn)啞光效果,且觸感舒服,在清水漆180度烤燒以后,通常會進行橡皮漆噴制。這種產品帶給消費者良好的柔性質感體驗,有很大親和力。
6.油墨花紙:油墨花紙的應用很廣泛,可以根據(jù)設計需要制作成任何圖像的花紙,應用性廣泛,一次成型。通常在清水漆烤燒完成以后,一次性將油墨花紙貼到需要裝飾的位置上,并進行180度低溫烤燒。
6.貼金屬箔:在清水漆烤燒以后,或者肌理效果、油墨花紙完成以后,再在瓷器表面進行金屬箔貼制。根據(jù)不同裝飾需求進行金、銀、鋁、銅箔的貼制,完成以后在金屬箔的表面噴制封面漆,再低溫烤燒固定。
以上列舉的陶瓷低溫綜合裝飾材料是陶瓷花器最常用的裝飾手法,有些是傳統(tǒng)工藝的延續(xù),有些是近年來面世的新材料。隨著工業(yè)化大生產的進步,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裝飾材料面世。我們也有更多的機會依托當代輕工業(yè)技術豐富的材料物質條件為基礎,為推進社會的發(fā)展提升美學功能,以更絢爛的裝飾效果體現(xiàn)作品,為人民群眾制作出更多豐富多彩的陶瓷藝術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