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衛(wèi)(江蘇沭陽縣南湖初級中學)
議題式教學是指以議題為載體,以情景、討論等為形式,以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把議題式教學引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重要而必要。這是因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在學科內容上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在課程實施上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承擔著鑄魂育人、立德樹人的時代重任。在八年級下冊“依法行使權利”課堂教學中,筆者著眼社會熱點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選擇議題,創(chuàng)設生成性與劣構性問題情景,組織開展搜集整理、合作交流活動,并以不同級別的“任務”驅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開展議題式教學,前提在于精準選擇議題,選擇既切合課程標準與教學內容,又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激活思維的議題。經過多年的實踐體會,筆者感到,可通過以下途徑選擇議題:一是根據(jù)教學重點與難點選擇議題,深化學生對重點與難點的理解,幫助其科學認知與思維、實際運用能力。二是根據(jù)社會熱點選擇議題,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以及公共參與意識和能力。三是根據(jù)學生生活選擇議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更加自覺地參與討論與爭辯,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情景中。四是根據(jù)傳統(tǒng)文化選擇議題,增強其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激發(fā)其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弘揚法治精神的文化自覺。
雖然議題的來源較為豐富,但關鍵在于選擇什么樣的議題。筆者認為,所選擇的議題至少具有以下特征:主題具有較強的商議性,主題是“議”的依據(jù),它不僅需要明確“議”的閾限與方向,而且承載著“議”的素養(yǎng)指向;素材具有較強的貼近性,既要貼近教材與教學內容,又要貼近現(xiàn)實生活;其話題具有較強的延展性,讓學生有話可說、意猶未盡;價值具有較強的導向性,既能統(tǒng)領教材教學內容,又能體現(xiàn)正確的價值引領。在“依法行使權利”課堂教學中,由于學校所在的被評為“亞太地區(qū)最具發(fā)展?jié)摿Φ穆糜文康牡亍钡乃捱w市,近年來旅游業(yè)蓬勃發(fā)展,由旅游消費引發(fā)的侵權與維權問題時有發(fā)生。因此,筆者選擇“旅游維權”這一議題,這一議題適合上述四個特征。通過“旅游維權”,既能使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也能提升其實踐與運用能力,從而實現(xiàn)提高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達成。
在一定意義上,有效的議題教學是建立在問題情景基礎之上的。這是因為,問題情景蘊含著豐富的“柔化”“活化”“羽化”等類知識,不僅有助于促進學科教學活動開展,而且有利于學科知識建構。在“旅游維權”議題教學中,筆者設置了三個問題情景(見表1)。
表1中,情景1、情景2屬于生成性情景,它要求學生以其現(xiàn)有知識與經驗為基礎,在應對航班延誤、判定違法行為、思考怎樣依法行使權利的議題中,生成依法行使權利的知識、技能和品德。在此基礎上,筆者設置了一個劣構性情景,即情景3,使學生在判定違法行為、思考怎樣依法行使權利的基礎上,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四種維權方式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并結合具體的案例,尋求最佳維權方式。
表1 “依法行使權利”問題情景設置與效果
“知行統(tǒng)一”既是議題式教學核心和靈魂,也是議題式教學的原則與目標。課前,筆者緊緊圍繞“旅游維權”這一議題,設置和組織兩項活動。一方面,組織學生開展“搜集整理”活動,即圍繞“旅游維權”這一議題,通過向調查、走訪等形式,了解調查對象旅游維權的認知與行為狀況。通過調查,學生發(fā)現(xiàn)許多調查對象普遍存在著法治意識薄弱、理性精神缺失、維權方式不清、維權能力不強等問題。這一發(fā)現(xiàn),既激起了學生對學習“依法行使權利”的興趣與期待,也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另一方面,組織學生開展“合作交流”活動?!耙婪ㄐ惺箼嗬苯滩闹械乃姆N維權方式,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與抽象性,對學生的認知與理解帶來了挑戰(zhàn)。為破解這一難題,筆者將學生引入具體情景中,增強其認知與情感體驗。根據(jù)四種維權方式,將全班學生劃分四個學習小組,即“協(xié)商組”“調解組”“仲裁組”“訴訟組”,引導其通過課前學習、查閱資料等,將維權依據(jù)、適用范圍等制作PPT。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身處某一維權方式的具體情景中,并結合具體的案例,容易學習和把握某一維權方式的特點與適用范圍。在課堂上展示其學習探究成果,既增強了其學習的獲得感與成就感,也增強了其與其他同學交流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并在合作交流中深化知識認知與理解,提升學習、交流和參與能力。
實施議題式教學,無論問題情景探究,還是教學活動展開,都需要精細分解教學任務。根據(jù)知識與經驗的輸入與輸出情況,可以把議題式教學任務分解為三個等級,即“簡單的初級輸入”“簡單的初級輸出”與“復雜的高級輸出”。這種任務分解,遵循了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教與學的規(guī)律,既有利于問題的逐一解決,也有利于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在“依法行使權利”課堂教學中,所謂“簡單的初級輸入”,即通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理解和思考,把書本知識內化為認知與經驗。在情景1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航班延誤,通過提取相關聯(lián)的“改簽或等待”的記憶或經驗,較容易得出“理解航班延誤”“改簽或等待”的結論,進而理解和認同書本中“行使權力是有界限”的知識點,并將之化為自己的觀點和經驗。所謂“簡單的初級輸出”,即通過分析、論證和推斷,把知識外化為參與和實踐。在情景3中,通過分析旅行社違約私自改購高鐵車票行為,比較論證四種維權方式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優(yōu)點與不足,很容易得出以下結論:與旅行社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無果,可依靠旅游管理部門或消費者協(xié)會調解;調解無效,可采取仲裁或民事訴訟解決,從而達成教材中運用四種維權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目標任務。所謂“復雜的高級輸出”,即在“簡單的初級輸出”知識與經驗的同時,輸出思想、素養(yǎng)與能力,并通過嚴密推理、深度融合和有效轉化,形成科學的高質量的破解問題的思路。在情景3中,關于“趙華一家維權流程圖設計”,需要學生運用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思維、公共參與精神學科素養(yǎng),推理、概括和綜合相關知識、經驗和情景,獲取破解問題的新思路。
采用議題式教學法,“依法行使權利”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圓滿達成了課程要求和教學目標。筆者由此切身感到,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質量,議題式教學無疑是一種新的有效的理念、模式與方法。